“因災虧8億”獐子島引質疑 農業股造假或更容易
- 發佈時間:2014-11-01 02:30:56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張恒
國內最大的海珍品養殖企業獐子島,正在遭遇上市8年以來最大的危機。10月30日晚間,獐子島公告,公司抽測發現部分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合計影響利潤7.6億元。獐子島前三季度由預告盈利轉為巨虧8.12億元。在10月31日召開的災情説明會上,公司稱這是由“幾十年不遇”的冷水團所致,並公開道歉。
業績“變臉”巨虧8億元
10月30日晚間,獐子島公佈第三季度報告,立刻引起一片譁然。主營蝦夷扇貝、海膽養殖的獐子島,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海珍品養殖企業,以海洋水産業為主,集海珍品育苗、增養殖、加工、貿易、凍鮮品冷藏物流、客運、休閒漁業于一體。公司于2006年9月上市。
三季報顯示,今年前9個月,獐子島虧損8.12億元。而在8月27日的半年報中,獐子島還預計,前三季度其可能實現凈利潤4412.86萬元-7564.91萬元。
巨虧主要發生在第三季度。獐子島稱,第三季度公司鮑魚業務虧損5000萬元,同時對蝦夷扇貝存貨異常的處理,影響凈利潤7.63億元。
根據獐子島9月15日至10月12日的抽測,公司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將産生重大損失。據悉,這部分蝦夷扇貝係在2011年和2012年底播。
獐子島對這部分發生異常的存貨分別進行了會計處理。其中,對105.64萬畝海域成本為7.35億元的蝦夷扇貝放棄採捕,進行核銷處理;另對43.02萬畝成本為3億元的蝦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2.83億元。
這等於説,獐子島2011年和2012年底播的蝦夷扇貝,基本“全軍覆沒”。
10月21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召開會議稱,受北黃海冷水團等影響,獐子島西部底播海域底層水溫,在今年6—8月份波動很大,“水溫日變化波動頻繁且幅度較大,將對蝦夷扇貝生長、存貨産生較大影響”。
社保基金“踩雷”
“冷水團事件幾十年不遇。”昨日上午舉行的災情説明會上,獐子島董秘和大股東代表均表示。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則稱,災難來得突然,來得巨大,“向大家道歉”。
昨日,獐子島“百萬畝海域絕産”事件,成為投資者和媒體關注的焦點。有投資者懷疑,公司或此前存在造假行為,甚至當初根本沒有播苗,因此希望假借天災掩飾過去。
“求公司展示扇貝屍體。”一些股民在股吧中呼籲。股民還擔心復牌後獐子島會出現連續跌停。
獐子島股票已于10月14日停牌,並將於11月3日復牌。如復牌後連續跌停,一些融資買入者的噩運將至。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獐子島的融資餘額達到1.82億元。
重倉獐子島的社保基金也踩到了地雷。三季報顯示,全國社保基金四一四組合、一零八組合和一零一組合,分列獐子島第五、第六和第七大股東。
- 相關
農業股造假更容易?
獐子島“黑天鵝”事件再度引發市場對農業股造假頻發的詬病。“藍田、綠大地、萬福生科都是典型的農業造假教材,懷疑獐子島這次也是如法炮製。”有投資者稱。
財務專家馬靖昊表示,因為許多農業股本身存在的行業特點,導致其在生産流程或存貨等方面難以審計,給財務造假帶來便利。“以獐子島為例,像魚蝦扇貝這些水下的東西,審計程式上不可能準確地核實真實數據,因為審計人員不可能潛到水下去數,也不可能把海裏的水抽幹。”
“因此對於獐子島這次的情況,想要對情況進行核實,只能看他前期有沒有投入這些扇貝苗,再根據成長週期等因素估算存貨。因為養殖扇貝的種苗也是需要向第三方採購的。”馬靖昊説,“如果連這個也不能查實,那就有理由懷疑它存在財務造假的可能性。”
馬靖昊認為,對於獐子島這類難以核實的農業類公司的存貨情況,一般準則下,審計機構應該出具有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有保留意見並不代表財務造假,只是客觀説明審計機構‘搞不清楚’”。在獐子島2013年年報和2014年半年報中,審計機構都給予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一位農業類上市公司董秘表示,國內現行的會計準則缺乏對農業企業的針對性,審計機構對農業的專業特點和財務規則相對陌生,“這也造成了農業企業在財務上可利用的機會多一些,被懷疑的也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