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註冊制來了 投資者該做哪些準備?

  • 發佈時間:2015-12-22 15:54: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隨著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相關決定草案,備受關注的股票發行註冊制終於有了“時間表”。從核準制邁向註冊制,會給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中國股市帶來怎樣的變化?投資者又該做哪些準備?

  註冊制有了“時間表”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通過擬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關於授權國務院在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中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有關規定的決定(草案)》。草案明確,在決定施行之日起兩年內,授權對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公開發行實行註冊制度。

  證監會表示,註冊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建立“市場主導、責任到位、披露為本、預期明確、監管有力”的股票發行上市制度。證監會同時為註冊制實施確立了“循序漸進、穩步實施”的原則,並強調處理好改革的節奏、力度與市場可承受度的關係。

  這是備受關注的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首度確定“時間表”。

  在監管層明確“新股發行節奏和價格不會一下子放開,不會造成新股大規模擴容”的背景下,A股反應相對平靜。

  回到資源配置的本源

  業界紛紛表示,對於以優化資源配置為主要功能的股市而言,實行註冊制是“必由之路”。“資本市場成功的核心標準應該是通過資源的高效配置,孕育出一大批優秀的企業,而不是指數漲到了多少點,股票市值佔GDP多少。”華泰聯合證券總裁劉曉丹説,資本市場改革的關鍵在於能否通過市場“看不見的手”,將資金高效率地配置給最優秀的企業,實現騰籠換鳥、新陳代謝。

  在劉曉丹看來,註冊制讓資本市場回到資源配置的本源,讓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進入A股,同時讓投資者分享到這些優秀公司的成長。從這個角度而言,這一改革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成人禮”。

  對於規模已經躍居世界前列的中國股市而言,發行制度的重大改革無疑將帶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首當其衝的恐怕就是長期被視若珍寶、引投機資金趨之若鶩的“殼資源”。

  武漢科技大學證券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現行的IPO行政審批人為抬高了上市門檻,並將大部分企業排斥在門外。IPO批文成為一種“稀缺資源”,不僅導致權力尋租的存在,也造成了垃圾股“死不退市”的怪象。“只有註冊制,才能讓垃圾股的‘殼資源’分文不值。”董登新説。

  投資者該修哪些“課”

  在均衡中國股市供求關係的同時,註冊制也將改變A股投資行為和習慣。為此,投資者該做哪些準備?

  凱石益正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研究總監仇彥英錶示,註冊制實行將帶來新股供給的大量增加以及“殼資源”稀缺價值的消失,“炒新”“炒差”也將失去生存的土壤。對於投資者而言,認真研究宏觀經濟及上市公司基本面,及時關注相關政策的調整,將成為投資A股的“必修課”。

  適應A股估值中樞的理性回歸,無疑也是投資者面對註冊制必須完成的心理調適之一。

  經歷了6月中旬以來的深幅調整之後,截至9月18日收盤,滬深股市平均市盈率仍分別達到16.36倍和48.13倍,創業板則高達近111.06倍,遠高於同期納斯達克市場的估值水準。

  多位業界專家表示,實行註冊制後部分估值畸高且缺乏實際業績支撐的個股必然遭遇“腳投票”。對此,投資者應有清醒的認識,併合理調整投資思路和結構。當然,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註冊制改革提速也引發了市場各方對於進一步完善投資者結構、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的期待。

  市場人士紛紛呼籲,在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加大對虛假披露等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的同時,管理層應著手為市場引入養老金等長期資金,並完善股東訴訟賠償機制,為投資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豎起法制屏障,在“註冊制時代”的A股市場真正建立起“買者自負”的理性投資文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