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滬港通催熱市場 香港攬金無難度

  • 發佈時間:2014-09-29 00:32:0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文舉

  “我們公司準備在香港發行一隻投資A股的新産品,現在正跟客戶和相關渠道進行溝通。”深圳一中型私募基金人士表示。據該人士介紹,公司想在香港發行産品、募集資金的事情已經籌劃了3個多月。

  “從投資經驗看,我們投資港股的經驗相當豐富,比如管理的資産中,除去一部分投資A股的陽光私募,我們還託管了一部分客戶的港股賬戶,所以新産品中一大部分份額是這些客戶或者經客戶介紹的資金認購,發行壓力不大。”這位私募人士表示。過去數年,該私募機構實際上託管的港股賬戶資金已經超過5億元。

  無獨有偶,欲借滬港通熱潮出海攬客的私募並不在少數。深圳國誠投資總監黃道林坦言,“近期,已有多位朋友建議我到香港發行新基金。香港那邊資金成本低,資金也豐富,通道的費率還比較低,比如管理費一般只有萬分之二,比內地至少低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資金投資中國的熱情也十分高昂。黃道林透露,從一家相熟的香港諮詢公司了解到,與其有業務接觸的一千多家海外公司中,不少賬面資金充裕的公司均表達了投資A股的興趣。而這也正是該私募人士謀劃香港發行産品、募集資金的信心保證。

  從4月初至今,滬港通“吹風”已有近5個月,儘管彼時內地市場人士並不看好,但此後數月,海外資金的熱情完全超出預期,RQFII基金博時FA50在滬港通消息傳出後數月,規模暴增近13倍。而在4月初,博時FA50規模僅為1.41億份。由於資金持續追捧,目前該基金規模已高達18.105億份,總體規模超過90億元。

  一方面是海外資金意欲分享中國經濟的成長蛋糕,另一方面則是內地資金配置國際化的需求。事實上,過去數年,A股表現慘澹,港股和美股表現較好,投資海外的良好收益,使得內地的一些客戶通過私募機構配置海外資産的興趣大增。“近期滬港通的火熱、內地房地産市場低迷等因素,更是帶旺了內地客戶配置海外資産,以分散風險的需求。”香港一中資券商銷售人士表示。

  格上理財研究中心朱堯指出,雖然私募海外基金在我國起步較晚,但是受到境內外高凈值客戶的追捧,認購火爆。海外私募投資門檻較高,最低為10萬美元起投,適合資金量較大,對於資金的流動性要求不高,具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希望獲取海外市場超額收益的投資者。

  “産品規模一般都會比內地發行的産品大很多。”黃道林表示。事實上,從內地數家已在香港發行産品的陽光私募機構情況看,其海外産品規模均明顯大於內地陽光私募産品部分。如上海景林資産近200億元的資産規模中,半數以上均是海外資金。這也正是一些私募有意通過出海做大資産管理規模的重要理由。

  數據顯示,目前內地已有10%的陽光私募發行海外基金,40%的陽光私募參與海外市場投資,還有30%的陽光私募正在籌備設立海外基金。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陽光私募的海外基金設立通行模式是設立離岸的資産管理公司,並在香港設立公司型基金,即投研團隊在內地,香港的辦公地點往往只負責後勤和市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