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深挖青海春天極草背後利益鏈

  • 發佈時間:2016-04-05 08:45:5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霽晨

  在連續多年實現暴利奇跡之後,青海春天(600381)的神話終於因國家食藥監總局的一紙禁令戛然而止。

  3月29日晚間,青海春天發佈公告稱,收到國家食藥監總局《政府資訊公開告知書》要求,因冬蟲夏草産品相關試點工作被停止,應停止“極草”冬蟲夏草純粉片相關産品生産經營。

  根據這份《告知書》披露,國家食藥監總局早已在2015年7月11日告知青海省人民政府停止極草産品試點。但直至今年3月29日,青海春天才對外發佈公告。

  對此,青海春天稱3月28日才收到《政府資訊公開告知書》,被告知其試點産品以及冬蟲夏草用於保健食品試點工作均已停止。隨後上交所上市公司監管一部于3月31日向青海春天發出監管問詢函,質疑公司是否存在隱瞞行為。

  食藥監總局的禁令將直接導致青海春天面臨著業績巨虧、實行ST風險警告等困境。

  時代週報記者查閱青海春天近年的財務報告發現,蟲草保健品佔到青海春天公司主營收入的78.91%。其主打産品“極草”含片的銷售額,從2010年的1.6億元,2011年飆升至12億元,2012年再升至50億元,而且平均毛利率在40%左右。

  而銷售和業績奇跡的背後,則是一連串鉅額費用的轟炸式廣告,以及諸多資本的熱捧。時代週報記者發現,在經歷了十多年時間的熱炒,冬蟲夏草早已脫離了原本作為中草藥的角色,而成為資本市場熱捧的概念題材。其日益高昂的價格,甚至吸引不少不法分子打著蟲草種植合作項目的旗號實行詐騙。

  時代週報記者通過多方調查還發現,在青海春天神話破滅的背後,早有圍繞蟲草的行業炒作和資本泡沫出現的端倪。而食藥監總局早在2010年發文整治冬蟲夏草市場,直到針對青海春天的禁令出臺,經歷了多方博弈與拉鋸。

  4月2日,國家食藥監總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總局的態度在發文裏面都已經明確了。”

  時代週報記者多次撥打青海春天及其董秘的電話,均無人接聽。

  食藥監總局重拳整治

  國家食藥監總局針對青海春天的禁令與其多次對冬蟲夏草市場的規範和整治一脈相承。

  近年來,冬蟲夏草在資本炒作下價格飛漲。以中等品質的冬蟲夏草為例,其價格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每公斤1000元飛漲至2013年的每公斤20萬元以上,規格較高的蟲草零售價格在每克600元以上,相當於每公斤60萬元,價格之高令人咋舌。

  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2009-2013我國冬蟲夏草類産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冬蟲夏草類産品的銷售額從2009年的198.15億元迅速攀升至2013年的360.03 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16.10%。

  由於市場價格之高,冬蟲夏草行業引來各方資本獵食,也出現了惡意囤貨、造價、詐騙等市場問題,引來國家相關主管單位針對冬蟲夏草在標準、市場等方面多次進行規範。

  早在2009年衛生部《關於普通食品中有關原料問題的批復》和2010年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生産監管司的《關於冬蟲夏草不得作為普通食品原料的通知》中規定,冬蟲夏草目前不得作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

  此後的2012年6月,國家食藥監局下發《關於冬蟲夏草中藥飲片炮製規範有關問題的通知》,指出冬蟲夏草粉碎及壓製成片不屬於中藥飲片炮製範疇。

  2012年8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關於印發冬蟲夏草用於保健食品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啟動了冬蟲夏草用於保健食品試點工作。2013年,包括同仁堂康美藥業、青海春天、勁牌有限公司和江中藥業共5家企業入選成為試點企業,根據該方案,試點産品自被批准起可試點5年。

  2016年2月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總局關於冬蟲夏草類産品的消費提示》,指出檢驗的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産品中,砷含量為4.4-9.9 mg/kg,而保健食品國家安全標準中砷限量值為1.0 mg/kg。“長期食用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等産品會造成砷過量攝入,並可能在人體內蓄積,存在較高風險。”

  當時作為試點企業之一的青海春天在公告中還與國家食藥監總局“公開叫板”稱,各項試驗結果均顯示,以凈制冬蟲夏草為原料的冬蟲夏草純粉片安全無毒,對檢驗結果提出質疑。

  一個月後,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發佈消息,宣佈停止冬蟲夏草用於保健食品的試點工作。總局局長畢井泉表示,冬蟲夏草不是一種食藥兩用的物質,因此它不能單獨作為保健品的原料。畢井泉認為,保健品原料必須要列入到保健品目錄,裏邊有一部分是屬於中藥材,但這部分中藥材一定要是食藥同源目錄,才能作為保健品的原料。按照原來衛生部的規定,可以有一種不是在食藥同源目錄裏邊的,因此單純冬蟲夏草一個品種作為單方的製劑,這是不允許的。

  上述所説的食藥同源,具有傳統食用習慣且列入國家中藥材標準中的動物和植物可使用部分。而2014年11月,國家衛計委在86種藥食同源目錄基礎上,新增人參、山銀花、當歸、夏枯草等15種藥食同源品種,但冬蟲夏草一直未被列入。據了解,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曾專門組織專家討論後認為,目前冬蟲夏草尚缺少作為食品長期服用的安全性評價研究數據,建議暫不作為食品原料使用。

  4月1日,時代週報記者走訪了青海春天在廣州正佳廣場的專賣門店,發現其並未受到産品停産事件影響。其極草5X産品的價格從每克200-800元不等,銷售人員向時代週報記者聲稱極草“屬於國家試點的保健品,並強調具有抑制腫瘤的作用”。

  青海春天一直將極草5X打造成“抗腫瘤良藥”,並借此將極草5X打造成價格高昂的“奢侈保健品”。據青海春天官網資訊,以極草5X冬蟲夏草純粉片至尊含片(大盒)為例,大盒共計28.35克,售價29888元,若不含包裝成本等,合每克1054.25元,每斤52.71萬元。

  但是冬蟲夏草是否有抗癌效果並不明確。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0月,知名打假人士王海將“極草5X”經典含片送檢,結果顯示該品牌冬蟲夏草並不含有蟲草素,引發王海與青海春天之間的官司戰。

  而青海春天在其官網上極力宣揚的微粉粉碎和純粉壓片技術,也一直被業內大部分專家斥為是毫無技術含量和科學依據的誇大宣傳。

  有著“軟黃金”美譽的冬蟲夏草,到底是否擁有宣傳中所稱的神奇功效?西藏藏醫學院藏藥係副主任全世建教授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從中醫的角度來説主要是補肺和補腎,冬蟲夏草對於肺腎虛的患者有增強的作用,但不應該將它誇大成仙藥。

  國家食藥監總局的禁令,這意味著青海春天主打的“極草5X”系列冬蟲夏草純粉産品將停止生産。根據財報披露的資訊顯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冬蟲夏草純粉片銷售收入為7.53億元,佔公司當期營收的78.91%。

  除了青海春天外,A股市場上還有多家公司涉足蟲草業務,如佐力藥業奇正藏藥。佐力藥業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産品百令片是屬於發酵冬蟲夏草菌粉製劑,是國家批准的藥品,不屬於保健品。至於砷超標的問題,奇正藏藥董秘辦人士賈曉寰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蟲草業務額佔公司整體業務額很小,對業務沒有影響。

  “打不死”的青海春天

  隨著政府多年來對冬蟲夏草市場的試點和整頓,冬蟲夏草相關的産品性質有過多次變化,蟲草市場也經歷了多次變革,但青海春天卻屢次“起死回生”,其“打不死”的形象令人深刻。

  據青海春天官網介紹,青海春天主要資産為控股子公司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下稱“春天藥用”),春天藥用成立於2003 年,是青海省重點高科技及産業化龍頭企業,2004年啟動冬蟲夏草深加工高效利用項目,2009年推出“極草”産品。

  面市時,“極草”持有“食”字號衛生許可證。但2010年12月7日,國家質檢總局發佈《關於冬蟲夏草不得作為普通食品原料的通知》後,嚴禁使用冬蟲夏草作為食品原料生産普通食品。這也意味著“極草”將和其他冬蟲夏草産品一樣,失去普通食品原料合法性基礎。

  但就在國家質檢總局發佈通知的同一天,青海省食藥監局發佈了《青海省冬蟲夏草中藥飲片炮製規範》,規範在傳統的中藥飲片之外,將“冬蟲夏草純粉片”納入其中。相比西藏、四川等冬蟲夏草産地,青海是唯一將純粉片列入冬蟲夏草“中藥飲片”的省份。

  2011年1月1日,青海春天獲得了“直接食用飲片”的生産許可。據《南方週末》此前報道,2013年7月25日,青海省14家蟲草企業一度聯名向青海省相關部門寫信,要求“協調省食藥監局為本省中小企業頒發‘含直接服用飲片’的藥品生産許可證”,但這一要求並沒有得到回音。

  2012年6月,國家食藥監局就下發《關於冬蟲夏草中藥飲片炮製規範有關問題的通知》,指出冬蟲夏草粉碎及壓製成片不屬於中藥飲片炮製範疇,明確要求青海省對“規範”予以修正。

  青海省食藥監局直到2014年7月28日才對外發佈“54號文件”公告撤銷《青海省冬蟲夏草中藥飲片炮製規範》。而在“54號文件”發佈前十天的2014年7月18日,青海省食藥監局下發“53號文件”——《青海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冬蟲夏草純粉片相關事宜的通知》,通知指出,青海春天的“冬蟲夏草純粉片是我省出産的冬蟲夏草經加工製成的産品,作為我省綜合開發利用優勢資源的試點産品”。

  2014年12月8日,青海省食藥監局在其官網發佈《關於冬蟲夏草純粉片相關事宜的説明公告》,公告稱,青海春天利用青海省冬蟲夏草優勢資源,研究開發出的冬蟲夏草純粉片等創新産品,是青海省出産的冬蟲夏草經加工製成的産品,為青海省綜合開發利用優勢資源的試點産品。基於青海春天研發的冬蟲夏草純粉片的創新屬性,不歸屬於既有監管體系中的藥品,也不歸屬於既有監管體系中的食品或保健食品,其産品作為滋補類特殊産品進行管理。

  這也意味著,本來面臨“中藥飲片”合法身份的極草獲得了繼續生産的“護身符”。

  而就在2016年3月28日,青海春天收到國家食藥監總局的《政府資訊公開告知書》,要求公司“應立即停止相關産品生産經營”之後,3月31日,青海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向春天藥用發出《關於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換發的批復》,同意換發《藥品生産許可證》。

  根據公司公告,春天藥用的《藥品生産許可證》于2015年12月31日到期。在該《藥品生産許可證》到期前,春天藥用於2015年11月2日向海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上報了換發新證所需要的材料。但是,青海藥用的這次換證歷時5個月後才拿到,而拿到的時間點正是青海春天遭遇危機之際。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青海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春天藥用下發的新的《藥品生産許可證》,對於青海春天來説可謂“救命稻草”。

  正是在多次“起死回生”之中,青海春天甩開同行,迅速崛起。青海春天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極草”的銷售額尚只有1.6億元,但到2011年獲得獨一的許可後,短短一年就飆升到12億元,2012年再升至50億元。據其披露的財務數據,“極草”含片的平均毛利率在40%左右。

  據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2009年-2013年我國冬蟲夏草類産品市場研究報告》統計,青海春天在冬蟲夏草深加工産品市場中的佔有率已達到50%左右,位居行業第一,也是業內唯一一家純粉片生産企業。

  根據青海春天官方發佈的消息,截至2015年9月30日,春天藥用冬蟲夏草純粉片銷售收入約為7.53億元,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78.91%。此前青海春天披露的業績預增報告顯示,預計2015年度公司實現股東凈利潤同比增長348%,而2014年度為7935.66萬元,按照這一數字計算,其2015年凈利潤約3.56億元。

  背後的資本運作

  多次“起死回生”的背後是青海春天在資本運作的多方博弈。

  據時代週報記者查閱全國工商資訊獲知,2003年4月,張雪峰成立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約2.14億元。青海春天官方將張雪峰宣傳為“極草”總設計師、蟲草技術各種課題的帶頭人和發明人,但其履歷顯示,除了參與房地産企業、創辦投資公司和作為律師事務所合作人外,張雪峰從無科研經歷。

  但張雪峰在資本市場上卻長袖善舞。2010年12月,青海春天在獲得“直接食用飲片”許可前後,經過幾次股權變更,引入了多個頗有影響力的資本大鱷。

  據《南方週末》此前報道,除了張雪峰的妻子肖融和肖融的表姐妹盧義萍作為公司兩個自然人股東之外,青海四維信用擔保有限公司(下稱“青海四維”)當時持有青海藥用68%的股權,青海四維是青海省國有資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屬的子公司,屬青海省國資委所有,也是青海唯一一家獲批的信用擔保公司。另外,北京中鴻聯合信用擔保有限公司(下稱“中鴻聯合”)持有15%股權,據時代週報記者查閱中鴻聯合官網發現,公司由國內知名大中型企業共同發起,註冊資本高達10億元。

  2011年1月4日,青海春天獲得了“直接食用飲片”的生産許可之後的第三天,中鴻聯合就將持有的15%股權轉讓給了肖融。一年之後的2012年3月2日,青海四維也將持有股權轉讓給了肖融。至此,肖融成為春天藥用的實際控制人。

  2015年6月12日,青海春天借殼*ST賢成成功上市,成為蟲草行業上市第一股。青海春天的上市亦離不開背後的資本推動。

  *ST賢成全稱為青海賢成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賢成礦業”),是青海省老牌上市公司,2001年登陸上交所,2012年以後,由於受原控股股東涉嫌利用上市公司違規對外提供擔保等事項影響,公司一度陷入金額巨大的違規擔保及訴訟中。

  2013年,賢成礦業進入資産重組程式。而幾乎同時,2013年3月,張雪峰成立了西藏榮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西藏榮恩”),時代週報記者查閱全國工商資訊系統發現,西藏榮恩註冊法人代表為張雪峰,註冊資本為5億元,張雪峰和肖融分別持有公司40%和60%股份。

  西藏榮恩成立後,隨即向青海春天增資3.5億元。據網易財經援引青海春天內部知情人士消息稱,3.5億元增資中的3億元,實為張雪峰所持蟲草粉碎及製備等專利作價。

  時代週報記者在2014年9月青海春天所公告的春天藥用內部控制鑒證報告證實了這一説法,在上述鑒證報告中3億元被定義為“專利權”。

  2014年6月,賢成礦業出資人權益調整方案實施完畢,其總股本由16.01億股縮減至1.99億股,變成了小盤股,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青海春天借殼。

  其間,青海省國資委獨資組建的青海省國有資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青海國投”)成為賢成礦業第一大股東,持股11.5%。

  2014年9月,賢成礦業公告重組進展,擬出售全部經營性資産,以每股8.01元價格非公開發行4.89億股,購買西藏榮恩等7方青海春天股東所持的99.8%股份。10月,該方案獲得青海省國資委批復同意。

  對於為何選擇青海春天作為重組方等問題,時任賢成礦業總經理的張小峰在媒體説明會上表示,公司在全國範圍內比選重組方時,要求滿足《重整計劃》規定的條件,包括重組方評估凈資産不低於20億元、重組後上市公司連續3年每股收益不低於0.4元等。考慮到賢成礦業的註冊地在青海,還要求重組後的上市公司主要經營活動在青海省境內。

  張小峰稱,從2013年底賢成礦業重整計劃獲法院裁定通過,開始接受來自全國的有意願的重組方報名,至2014年7月1日青海省以外報名參與重組的企業沒有一家能滿足上述條件。“青海省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根據省工商局的統計,全省各類企業數目不到3萬家,符合賢成礦業重組方綜合條件的僅有青海春天一家。”張小峰當時説。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青海春天的股份變動歷史發現,幾經調整後,2015年3月,青海國投退而成為賢成礦業第四大股東,僅持股2.16%。西藏榮恩則躍升為賢成礦業第一大股東,持股50.04%。6月4日,賢成礦業變更公司名稱為青海春天,而張雪峰家族通過持有的西藏榮恩和青海藥用的股份成為青海春天的絕對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青海近60萬農牧民從事蟲草行業,因此當地對知名蟲草企業會進行一定程度的扶持。”多位青海蟲草行業內部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説道。

  隨著國家食藥監總局的重拳整治,青海春天的資本神話可能將走到盡頭。3月28日,青海春天在公告中直言,“春天藥用生産經營受到嚴重影響也將導致我公司股票存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措施(ST)的可能並産生鉅額虧損。”

青海春天(600381)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