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券商動態 > 正文

字號:  

國信證券陷違約風波 陳鴻橋去後管理漏洞屢現

  • 發佈時間:2016-04-02 06: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編者按:據《21世紀經濟報道》,國信證券旗下全資香港子公司國信(香港)擔保發行的一筆12億元的三年期點心債由於未能符合相應的財務指標已出現“技術性違約”,一旦公司未能于4月24日支付一筆3800萬元的債息,則將形成事實性違約。

  3月31日,國信證券香港發佈澄清公告稱,並未發生債券違約事件。公告稱,債券之受託人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香港分行向債券持有人發出日期為二零一六年三月三十一日之通知,當中表示並無發生債券之違約事件。國信(香港)還表示,有信心能夠全面遵守有關的債券付款責任,不會發生實質性違約。

  事實上,自2014年年底上市以來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國信證券接連遭受監管層的行政監管和立案調查,公司聲譽和形象受到嚴重損害,公信力大打折扣,暴露出來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不當,以及立案調查可能面臨的處罰,更是讓其評級被降的風險加劇,而評級遭降將直接影響到公司的業績利潤和後續創新業務的開展。

  國信證券陷違約風波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國信證券(海外)于2014年4月發行了12億元人民幣3年期點心債,票息6.4%,國信(香港)作為擔保人,而內地母公司國信證券則簽署了支援協議(Keepwell deed)。這是國信證券首次在離岸市場發行點心債。

  根據當時的發行文件,債券發行人以及擔保人必須隨時保證各自至少擁有100萬美元的合併資産凈值,否則將構成“技術性違約”。

  據知情人士透露,今年2月,審計公司對國信(香港)進行的限制性條款測試顯示,公司的合併資産凈值已經低於100萬美元,並且持續維持在這個紅線以下。該人士強調,“技術性違約並非事實違約”,內地母公司國信證券可以通過注資滿足上述財務條件而避免違約。一旦公司未能于4月24日支付一筆3800萬元的債息,則將形成事實性違約。

  “由於財務指標不達標造成技術性違約很常見,事後只要公司滿足相應財務條件就可以了。”某外資行債券交易員向記者解釋,“目前該筆債券的價格並未出現異動,在96左右。”

  此外,據了解,國信(香港)以及母公司已于去年10月向中國證監會提交注資申請。國信(香港)日前在一份郵件聲明中表示:“我們有信心技術性違約只是暫時情況,只要注資完成就可以得以避免。”

  針對該事件,3月31日下午,國信證券香港發佈澄清公告稱,債券之受託人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香港分行向債券持有人發出日期為二零一六年三月三十一日之通知,當中表示並無發生債券之違約事件。發行人謹此進一步澄清,維好契約繼續具備十足效力及作用。此外,國信(香港)還表示,有信心能夠全面遵守有關的債券付款責任,不會發生實質性違約。

  對匯率敏感 “點心債”去年發行量遭腰斬

  據悉,點心債券(dim sum bonds)即在香港發行的人民幣計價債券,其相對於整個人民幣債券市場規模很小。

  點心債市場是在2010年左右中國著手鼓勵國際社會使用人民幣的背景下出現的。在人民幣匯集到香港及其他境外金融中心之際,中外發行商享受到了通常低於中國境內債券市場的利率。

  Dealogic數據顯示,2009年,點心債發行量為160億元,到了2010年,該數字跳升至357.6億元,2011年-2013年,每年發行量超過800億元,到了2014年,發行量達到歷史峰值2052.98億元。然而,去年點心債的發行規模下滑至170億美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人民幣貶值是點心債發行量下滑最重要的因素。報道稱,美聯儲退出QE,對人民幣單邊升值空間預期産生重大影響,而中國央行的“811匯改”後人民幣貶值,則促使點心債市場發行量加速下滑。

  此外,導致點心債券市場胃口減小的一個原因是中國加速放開規模大得多的境內人民幣信貸市場。除此之外,一些融資成本較低的地區也成了內地企業融資的新去向,比如已宣佈推出量化寬鬆的歐元區等等。

  保薦“踩雷”密謀霸王條款遭質疑

  近年來,國信證券陷處於多事之秋。去年10月23日,上任僅一年多,49歲的國信證券總裁陳鴻橋去世。陳鴻橋在任期間,國信證券于2014年底完成IPO上市。但上市不到一年,公司風波不斷。去年國信證券接連遭受監管層的行政監管和立案調查。

  進入2016年,國信證券也不太平,如保薦業務“踩雷”新年率先失利。3月9日,上海錦和首發申請未獲得通過,成為今年首家IPO申請被否的公司,保薦人正是國信證券。

  事實上,多年來,國信證券扮演了“IPO殺手”的角色。據中國網此前統計,國信證券是2011年、2010年連續兩年蟬聯“IPO殺手榜”冠軍寶座。中國經營報曾援引一位券商投行人士的話表示:“發展太快,國信的投行仍然存在粗放式管理問題,團隊作戰導致了風控風險較高,單個項目品質難以保證。”

  此外,麻煩事纏身的國信證券日前還因密謀五方協議推卸責任遭質疑。據《中國經營報》,3月1日晚,一篇題為《董秘獨家舉報:某券商的神秘協議,無視規則,碾壓IPO企業》的公號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廣泛傳播。其核心內容是指責“某證券公司”通過《先行賠償五方協議》將保薦人“先行賠償”責任全部轉嫁給發行方。據猜測此協議出自國信證券。

  據悉,此協議的主要內容是,要求發行人、實際控制人、大股東、董監高乃至職工持股計劃,都必須要向保薦人承諾,如果因欺詐發行等嚴重違法事項而導致的保薦人被判賠,則上述五方必須一起承擔無限連帶賠償責任。對此,公眾號作者直接質疑稱此協議完全是一份“免責”協議。

  針對此事,中國經濟網記者曾致電國信證券進行採訪,相關人士表示要跟業務部門了解完情況後再答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復。

國信證券(002736)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