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券商動態 > 正文

字號:  

A股巨震致452億專戶平倉 萬億分級資管引監管警覺

  • 發佈時間:2015-11-19 08: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經歷年內的股指震蕩後,針對分級資管産品的監管口徑也在悄然位移。

  “現在監管層不鼓勵高杠桿的分級産品了,和股災前比,許多機構的杠桿也都降低了。”華東一家基金子公司項目經理坦言,“這次股災其實是讓這些杠桿創新産品的風險暴露了。”

  事實上,監管層針對分級産品杠桿率調校,或與較多分級産品因在今年6-8月份的股災中凈值觸及警戒線、平倉線而遭到平倉有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年內A股開啟劇烈震蕩行情以來,遭遇執行平倉的基金及子公司專戶産品已不少於273隻,合計總規模不少於452億元。

  在監管層看來,包括定增類在內的高杠桿專戶産品設計進一步放大了市場波動,並面臨較大的潛在風險。此外,部分結構化專戶也容易被市場操縱,為內幕交易提供便利。

  事實上,監管層已對此有所警覺。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為資管業務劃清行為邊界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落實資産管理業務“八條底線”禁止行為細則》(下稱資管細則)已于8月底完成修訂,其中針對各類分級産品的杠桿上限進行了調低。

  273隻專戶“震蕩市”平倉

  監管層擬對分級産品實施更加嚴格的底線監管,或與今年A股震蕩中,分級産品潛在風險的充分暴露有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權威渠道獲得的一份數據顯示,在囊括了A股劇烈震蕩期在內的6月10日至10月16日期間,共有273隻專戶産品因劣後端無法足值而被“執行平倉”,累計涉及産品規模達452億元。

  此外,還有部分産品曾觸及風控警戒線與平倉線。其中觸及警戒線産品達221隻,累計規模達391億元;觸及止損線産品達35隻,累計規模44億元。

  “這些遭遇平倉的産品中,絕大部分都是杠桿較高的分級産品。”一位接近監管層的券商資管人士透露,“因為分級産品的杠桿比較高,所以預警線和平倉線也很高,一旦股市發生劇烈波動,就會被率先平倉。”

  按今年3月份起實施的“八條底線”《資管細則》,分級資管産品的最高杠桿倍數不得超過10倍,其中權益類産品的最高杠桿倍數不得高於5倍。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實際操作中,基金及子公司專戶産品的實際杠桿通常為1:2-1:2.5,但這一杠桿率在極端行情下仍然面臨風險暴露的可能性。

  “權益類的産品最高也就是1:5的杠桿,但操作中最多也就是1:2、1:2.5,1:5的很少,因為這個杠桿理論上兩個跌停板就會爆倉。”前述基金子公司項目經理表示,“主要是今年的行情太極端,如果在高點建倉,股市出現大幅下跌時,一些杠桿看起來不高的産品也會被擊穿警戒線和平倉線,進而引發被動賣盤和市場波動。”

  此外,投資于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分級産品也出現了一定的風險暴露。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權威渠道獨家獲得一份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今年二季度以來設立的基金公司、子公司專戶産品中,投向股票定增的産品為77隻,規模達211.88億元。

  而在上述産品中,74.03%的産品劣後級凈值已低於1,22.08%的産品劣後凈值低於0.5,而更有10隻産品的劣後級份額已遭遇了清零。

  在分級産品市場風險引起監管警覺的同時,由高杠桿引發的違規操作空間也被關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監管層對前述分級結構化産品的潛在風險總結為兩類,其一是杠桿設計進一步放大了市場波動,其中高杠桿定增産品也面臨了較大市場風險;其二是部分主體通過認購結構化專戶的劣後級進行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的風險,其中部分涉嫌違規的機構目前已被監管層立案調查。

  “一家基金設立了結構化資管投向一隻票,劣後端居然是一個人,兩個月後上市公司定增,股價不斷上漲。”前述接近監管層的券商資管人士介紹稱,“另一家基金子公司存續産品中有147隻資管産品,投資單一股票,涉及産品規模達506.14億元,部分産品聘請個人為投顧,或劣後級為一個人。這些案例都存在利益輸送、內幕交易的行為,有的已被證監會調查了。”

  9月底分級産品破萬億

  事實上,分級産品風險一方面來自於杠桿本身,另一方面同類産品規模不斷擴大,也在積聚潛在的風險體量。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權威渠道獨家獲得的一份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基金母公司存續專戶産品中,分級産品數量達到了1944隻,累計規模達4561億元,佔基金公司一對多專戶規模的72%,佔專戶總規模的21%。

  值得一提的是,在分級産品中,混合型産品的比例最高,佔比達53%,而股票型産品和債券型産品的佔比則分別為31%和14%。

  和母公司相比,基金子公司的分級産品規模則更勝一籌。前述數據顯示,基金子公司存續産品中有1468隻分級産品,規模達5454億元,佔一對多專戶産品的25%和專戶總規模的7.9%。

  這也意味著,截至9月底,基金公司及子公司分級專戶業務規模已達10015億元,突破萬億規模。

  在業內人士看來,基金公司的分級産品規模之所以能夠做大,與其此前較為寬鬆的監管環境有關。

  “郭樹清時代鬆綁資管業後,基金子公司的投向幾乎是不受限制的,幾乎成了萬能神器。”前述基金子公司項目經理坦言,“這也讓不少基金子公司在各類業務上都有了佈局,業務越做越大了。”

  “和信託、券商相比,基金子公司有個BUG,就是沒有凈資本約束。”明天係旗下一家信託公司信託經理稱,“基金子公司的專項計劃目前還沒有形成凈資本佔用,這在理論上和風險管理上是不合邏輯的。”

  此外,在投資方向上,基金子公司分級産品似乎對非標類資産更加偏愛。前述權威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基金子公司非標類産品佔比達37%,超過股票型産品的36%,此外混合型和債券型則分別佔比14%和2.6%。

  值得一提的是,彼時有部分專戶産品的杠桿倍數較高,其中杠桿倍數(按設立時份額)超過10倍的共計29隻,合計規模達59.29億元;其中基金公司專戶16隻,規模20.67億元;基金子公司專戶13隻,規模38.62億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