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券商動態 > 正文

字號:  

海通證券自營單季虧超13億 重倉股換股比例50%

  • 發佈時間:2015-11-15 07:14:29  來源:浙江線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自營盤浮虧令坐擁988億元自營盤的海通證券(600837.SH)倍感壓力。

  記者以上市公司財報公佈數據測算,海通證券自營業務在三季度出現明顯虧損,單季度虧損高達13.69億元。與此同時,24家上市券商的自營業務中,有14家為正收益,佔比58%。同樣處於救市主力的中信證券(20.26, 0.10, 0.50%)自營業務更是以30.31億元的盈利位居行業之首,與海通形成鮮明反差。

  記者統計發現,海通證券已經積極調倉換股,其持倉市值排名居前的5大重倉股中,萬豐奧威(32.04, -1.46, -4.36%)(002085.SZ)、海利生物(603718.SH)上漲迅猛,股價已回升至暴跌之初的水準,不過其26隻重倉股中有9隻尚未復牌,這多少拖累了海通證券三季度自營業績表現。一個利好消息是,隨著10月以來A股市場的整體回暖,海通證券前期自營業務的浮虧或將逐漸減少。

  興業證券研究報告估算,截至三季度末,海通證券自營規模在988億元左右。

  自營浮虧13.69億元

  作為一線券商,海通證券一直以其穩健的自營能力及頗為龐大的自營盤在券商中遙遙領先。但今年6月中旬以來,A股深度調整期間“泥沙俱下”,海通證券也難以倖免。

  iFinD數據顯示,海通證券三季度單季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虧損57.56億元。這一虧損數據,在全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一。根據一位券商人士提供的簡單演算法(自營表現演算法為公允價值+投資收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計算,海通證券自營業績為虧損13.69億元,在眾多上市券商中虧損靠前。

  面對如此巨大的自營盤,海通證券究竟有著怎樣的佈局?記者根據iFinD數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末,海通證券自營盤所持重倉股(以出現在前十大股東中為準)共計26隻。其中,涉及醫藥製造個股的有3隻,佔比最高。電腦、汽車製造、通用設備、房地産、電器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板塊分別擁有兩隻重倉股排在第二權重。

  復盤上述板塊,可以發現,7月曾出現深度下探,7月中旬開始陸續回升,中間經歷又一輪震蕩行情。截至9月末,上述板塊又處於底部位置。

  從持倉市值來看,排在前5的分別為長城資訊(000748.SZ)、迪馬股份(600565.SH)、雙塔食品(002481.SZ)、萬豐奧威、海利生物,涉及市值分別為4.88億元、4.39億元、4.12億元、3.76億元、2.88億元。其中,萬豐奧威、海利生物均在進入9月後迅速反攻上漲,股價已回升至暴跌之初的水準。長城資訊、迪馬股份、雙塔食品三隻個股停牌後,截至11月12日仍未復牌。

  從這一復盤情況來看,海通證券第三季度重倉股雖有部分反攻能力較強的個股,但整體看,仍然無法在第三季度全面扭虧。

  從年中盈利到三季度虧損

  某上市券商相關人士提及,第三季度,上市券商自營表現雖然環比大幅下降,但鉅額虧損的情況並沒有大面積出現,“這和部分券商救市時間、倉位規模、自營能力等方面有關。”

  三季報顯示,24家上市券商自營表現雖然環比均有大幅下降,但第三季度24家上市券商仍然實現整體盈利合計接近39億元,其中14家上市券商自營實現正收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同為救市主力的中信證券第三季度自營表現更是以30余億元盈利列居首位。

  從三季報披露出來的數據看,相對於其他上市券商,海通證券背負的虧損顯然要重得多。而且,是從中報的自營盈利變為三季度的虧損。

  海通證券中報數據顯示,公司自營業務收入達到51.39億元,僅次於證券及期貨經紀業務,為公司第二大營收支柱,佔220.49億元總營收20%以上的業績份額。三季度業績報告雖然並未統計自營業務表現,但通過投資收益等數據簡單統計可知,其第二大營收支柱已受到巨大衝擊。

  根據上海證券及興業證券研究報告所示,截至三季度末,按交易性金融資産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産進行估算,海通證券自營規模在988億元左右,較二季度末上升了18%,單季度增加150余億元,或為救市資金繼續投入所導致。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券商或將承擔部分“救市資金”的虧損。券商“救市”的投入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為上市券商調整權益類自營規模,擇機增持,在總量不減持下適當調倉,另一部分為券商向證金公司出資購買藍籌ETF。而截至目前,券商向證金公司出資的部分損益尚未體現。據上市券商公告披露,第三季度多家上市券商與證金公司簽署收益互換協議,出資購買藍籌ETF救市,雙方共同承擔風險,共用投資收益。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關於這筆救市資金的收益情況整體匯總,目前還在證金公司的層面,沒有布到券商層面,券商還不清楚收益,從而也尚未最終體現在券商第三季報表上。

  根據海通證券公告,其7月6日出資150億元、9月2日再按2015年7月末凈資産的20%出資約44.57億元,與證金公司進行收益互換交易。對於海通證券來説,正是這194.57億元需承擔相應收益及風險。

  市場人士分析,就上市券商公告來看,券商需共同承擔風險和收益,這就意味著券商有虧損的可能性。

  重倉股表現強弱不一

  根據iFinD數據顯示,6月末,海通證券重倉股高達36隻。而三季度末,其重倉股僅有26隻。同時,海通證券還新進了8隻重倉股。僅以這一數據來看,第三季度,海通證券至少從1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席位中退出,換股比例高達50%。

  記者統計發現,這18家已經被棄的“前重倉股” 涉及板塊銀行、醫藥、船舶、電腦、軟體等,其中,浦發銀行(17.58, 0.22, 1.27%)(600000.SH)、中國船舶(39.08, -1.37, -3.39%)(600150.SH)、北方導航(32.64, -1.77, -5.14%)(600435.SH)、易華錄(45.840, -2.82, -5.80%)(300212.SZ)、泰格醫藥(37.500, -2.28, -5.73%)(300347.SZ)截至6月末的持倉市值曾分別高達29億元、3.8億元、2.4億元、1.8億元。

  此外,在仍然持有的18隻重倉股中,除上文提及處於停牌狀態的高市值倉位外,出現減持的還有富春環保(13.59, -0.31, -2.23%)(002479.SZ)、紅日藥業(19.940, -0.78, -3.76%)(300026.SZ)、海利生物三隻,不過除富春環保減持達到2303萬股外,其餘兩隻減持數量不多,分別在188萬股、20萬股左右。主要涉及環保、生物醫藥

  復盤其仍然持有的個股可知,在三季度表現並不突出。例如,中國船舶8月雖有上攻,但經過第二輪下探行情後,截至目前仍處於底部橫盤中。

  反觀繼續增持的原重倉股有白雲機場(13.86, -0.19, -1.35%)(600004.SH)、上柴股份(13.47, -0.06, -0.44%)(600841.SH)、健盛集團(20.52, -1.62, -7.32%)(603558.SH)、華仁藥業(17.150, 0.53, 3.19%)(300110.SZ)、廣東鴻圖(23.19, -0.66, -2.77%)(002101.SZ)、萬豐奧威,分別在第三季度加倉1215萬股、707萬股、296萬股、132萬股、102萬股、72萬股。

  同時,新近購入的8隻個股中,*ST海潤(3.11, -0.02, -0.64%)(600401.SH)被迅速出擊,在第三季度大幅買入1.18億股,成為海通證券新晉第一重倉股,而其截至9月末的持倉市值同樣為新近重倉的最高,達到2.64億元。此外,德豪潤達(9.59, 0.37, 4.01%)、撫順特鋼(10.17, -0.22, -2.12%)、億緯鋰能(26.440, 2.40, 9.98%)、南方匯通(21.70, 0.05, 0.23%)、中船防務(39.26, -1.73, -4.22%)、東方海洋(24.09, -0.87, -3.49%)、新華錦(11.21, 0.00, 0.00%)這7家新晉重倉持股數量均未突破1千萬股,截至9月末的持倉市值也在1億元以下。

  不過,將上述增持數量較高的原重倉股白雲機場和倉位較高的新晉重倉股*ST海潤復盤(注:三季度末持倉市值分別為第6、7位),可以看到,二者三季度表現平平,並未走出獨立行情,遠不如萬豐奧威、海利生物在9月上攻勢頭迅猛。

  需要強調的是,9月以來,海通證券重倉板塊及個股已經陸續上攻,截至11月,部分已經回歸到暴跌前水準,個別重倉股漲幅更是驚人。例如萬豐奧威9月初到11月初股價從13元左右上攻到30元,漲幅達到130%以上;海利生物也從9月初的23元左右上攻到11月初的50元左右,漲幅同樣接近120%。此外,其他新晉個股中不乏在第四季度走出獨立行情的個股,例如11月復牌的德豪潤達(002005.SZ)、億緯鋰能(300014.SZ),在復牌之後連續漲停。

  上述個股漲幅已經遠遠超過414隻券商重倉流通股高達17.22%的平均漲幅(10月初到11月3日收盤),也高於同期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創業板指的漲幅。

  興業證券分析師吳畏在其研究報告中提及,“由於10月份股市企穩回升,前期權益自營業務的壓力將逐漸轉化為海通證券業績的彈性。”

海通證券(600837)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