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券商動態 > 正文

字號:  

兩融餘額創今年以來新低 券商Q4或少收入270億

  • 發佈時間:2015-09-30 01:30:3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呂江濤  責任編輯:楊菲

  兩融餘額自9月2日跌破1萬億元以來,連續17個交易日穩定在9900億元以下,在上週五更是以9275億元創下了今年以來的新低,相比6月18日2.266萬億元歷史峰值減少近六成。按照目前行業中最為普遍的融資利率8.35%來估算,如果兩融餘額一直維持在9300億元這一水準上,那麼券商第四季度的利息收入將比第二季度減少270億元以上。

  隨著兩融規模巨幅回落、股票自營停滯,券商手頭突然多出了超過萬億元的流動性,這讓不少券商管理者惆悵不已,不知該如何讓這些錢花出去來産生效益。與此相對應的,從去年動輒以億元計的發債融資到如今緊急降溫,融資規模在今年第三季度創出地量。

  兩融餘額創新低

  四季度或少收入270億元

  自6月中旬開始,券商佔用流動性最大的業務——融資融券也開始進入縮量調整期,調整幅度甚至不遜於上證指數。從具體情況看,截至8月底,已沒有券商融資融券餘額達千億元。兩融規模最大的券商為廣發證券,8月底的規模已降至642.75億元。而在7月底時,廣發證券兩融規模是846億元,6月底時則是1388.97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與6月底相比,91家擁有兩融資格的券商中,兩融規模縮水比例高達50%的券商有27家,縮水幅度最大的為申萬宏源,兩個月縮水比例高達61.03%。緊隨申萬宏源的是中金公司、紅塔證券、太平洋證券、國金證券,兩個月兩融規模縮水比例分別達到了57.32%、56.63%、55.44%和55.16%。

  7月份至8月份兩個月期間,兩融餘額縮水規模最大的3家券商為廣發證券、申萬宏源、銀河證券,規模分別下降了746.22億元、724.16億元、692.77億元。除此之外,規模下降額度在500億元以上的公司有5家,分別是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國信證券

  本週一,滬深兩市以合計4044億元的成交量再創本輪調整以來的新低,而曾經對成交量貢獻巨大的兩融規模也在不斷創出2015年以來的新低。東方財富數據顯示,9月25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餘額約為9275億元,創造了2014年12月9日以來的新低。

  按照目前行業中最為普遍的融資利率為8.35%來估算,當融資餘額一直維持在2.266萬億的高峰時,券商行業一年可收利息1892億元。而按照9月25日的9275億元估算,如果兩融餘額一直維持在這一水準,那麼券商一年的利息收入只有777億元,對應第四季度券商收入將減少約278億元。

  逆週期調節兩融

  券商發債規模急降溫

  一位券商研究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兩融規模回落加上股票自營規模也有所緊縮,僅這兩項業務就讓券商賬面上突然多出超過1萬億元的流動性。今年以來的融資成本基本在5%~7%,即使按6%的融資成本計算,回流的這1萬億元流動性從7月份到年底的固定成本就達300億元,現在券商應該犯愁的是如何把這筆多出來的錢花出去。

  為緩解自身流動性氾濫帶來的壓力,券商採取最引人注目的措施就是降低發債規模。數據顯示,7月份以來的3個月內,境內券商一共才發了17隻公司債,合計融資355億元。這較今年前兩個季度嚴重萎縮,一季度發債71隻融資1720.9億元,二季度發債128隻融資4943.5億元。7月份至9月份券商發行公司債融資規模,僅略高於2014年二季度,創出近5個季度的地量。

  與降低公司債融資規模同時進行的,還有減少發行短期融資券。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以來,125家券商發行的短期融資券數量和規模分別只有23隻和377億元。而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上述兩個數據分別為55隻和896億元、61隻和1044.6億元。7月份以來的短期融資券數量和規模,也創出了近5個季度的地量。

  此外,為應對兩融下降對業績造成的壓力,多家券商開始了兩融的逆週期調節機制。廣發證券公告表示,從9月22日起,恢復浪莎股份等11隻證券的擔保證券資格,此外恢復雲南銅業中炬高新的標的證券資格。國金證券則表示,9月28日起與投資者簽署新合同,合同修改最大的一條是對於追保和強平執行標準和執行程式的修改。修訂後,投資者維持擔保比例的負擔有所降低,當觸及風險指標時則更為靈活。此外,原本投資者每一筆融資、融券交易的最長期限不超過180天,且不得展期。而更改之後投資者可以申請展期,由公司決定是否辦理展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