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券商動態 > 正文

字號:  

長江證券資金饑渴劉益謙接盤 股權分散頻遭減持

  • 發佈時間:2015-05-08 06:3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邢曉宇  責任編輯:王文舉

  4月28日晚間,資本大佬劉益謙百億接盤長江證券成為其第一股東的消息讓人頗感意外。更讓人意外的是,在消息公佈後的兩個交易日長江證券股價出現下跌,公司旋即停牌,公告稱將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在如此敏感時點籌劃定增,是劉益謙為了鞏固控制權準備再次增資,還是湖北國資反手奪回控股權?抑或第三方介入分權?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經濟網記者致電長江證券,對方稱"董秘外出",並未對記者做出其他回應。

  資金饑渴待補血 劉益謙百億接盤遭火速停牌

  長江證券一季報顯示,一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16.25億元,同比增加83%;凈利潤7.72 億元,同比增加147.6%。2014年公司實現凈利潤17.05 億元,同比上升69.4%。然而,在鉅額盈利的背後,公司也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發展瓶頸。

  據悉,2014年公司將近69%的收入都來自於通道業務帶來的交易佣金和手續費,相對於2012年和2013年的74%和73%的比重來看明顯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公司在利息收入上82%的增長,而在利息收入當中,融資融券業務佔據了絕大部分比例。

  實際上,長久以來,長江證券一直靠經紀和自營“撐臺面”。數據顯示,2007年-2010年中期,經紀和自營合計收入佔營收的比重分別為97%、92%、90%、89%,投行和資管合計收入佔比分別為2%、5%、8%、11%。

  除了對傳統業務較為依賴,作為地方性券商,由於長期深耕湖北,長江證券區位優勢明顯。以投行業務為例,年報顯示,2014 年長江證券新三板掛牌湖北份額超過40%,債券主承銷湖北份額達到35%。

  眼下,長江證券目前正在實施全面轉型升級的戰略,著力於實現“打造成為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具有品牌影響力的現代投資銀行”的目標。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已多年沒有補充凈資本的長江證券,目前除了需要一筆資金填充資本實力之外,更需要尋找到一個成本低廉的融資通道,以迎接未來行業從通道業務轉型資本業務的大趨勢。

  而在此時,資本大佬劉益謙有錢任性百億接盤。據長江證券公告,青島海爾于4月28日與劉益謙任董事長的新理益集團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擬以100億元的價格轉讓其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流通股6.98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4.72%)。此次權益變動完成後,新理益集團將成第一大股東。

  此次股權變更,使得市場對與長江證券“曖昧”已久的阿里巴巴作為潛在接盤方的預期落空,也因如此,當日復牌的長江證券盤中一度深跌超過7%,最終報收于18.25元,下跌3.54%。

  值得注意的是,劉益謙入主僅兩個交易日,長江證券就發佈公告宣佈停牌策劃定增。對於剛收購長江證券就開始定增募資,又引來不少市場人士熱議:究竟是劉益謙為了鞏固控制權再次增資;還是湖北國資認購奪回控股權;又或者是第三方認購、引入戰投?對此,中國經濟網記者致電長江證券,截止發稿未有回復。

  股權分散心病糾結 人事動蕩頻遭減持

  實際上,長江證券近幾年一直風波不斷,其中股權結構分散一直是長江證券的一塊“心病”。長江證券2014年年報顯示,第一大股東海爾投資持有6.98億股,佔比14.72%,並沒有絕對的控股優勢;第二大股東湖北能源持股10.69%;此外,葛洲壩持股比例2.89%;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持股0.78%;湖北宏源電力工程公司持股0.63%。長江證券第一大股東是海爾投資,董事長楊澤柱卻來自第二大股東湖北能源集團,著實讓人難以理解。

  除了股權之爭,還有頻繁的人事變動,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近期長江證券剛完成管理層變動。公司3月31日公告稱,原總裁葉燁卸任,此前任長江證券監事長的鄧暉當選為公司新任總裁,並被提名董事候選人。

  據悉,長江證券自2007年12月借殼S*ST石煉化上市以來,人事地震不斷。2012年,因不堪忍受公司的內鬥局面,長江證券研究所長,有著“教父”之稱的張嵐帶領核心團隊挂靴而去。2013年,長江證券再次爆出人事地震,市場流傳長江最賺錢的固定收益團隊集體出走。

  此外,長江證券最近幾年頻遭大股東減持,其中尤以近兩年錦江股份海欣股份大舉減持為甚。有關人士認為,股權頻遭減持與其股權爭鬥有關,“由於股權分散,第一大股東被架空,湖北國資委背景的第二大股東過於強勢,長江證券原有各股東可以説已經無心作戰,僅作為財務投資”。

長江證券(000783)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