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港股 > 港股公司 > 正文

字號:  

評論:讓李嘉誠大大方方走 天塌不下來

  • 發佈時間:2015-09-15 09:27:50  來源:環球網  作者:黃小鵬  責任編輯:楊菲

  近兩年,李嘉誠重組資産受到社會各方高度關注。

  李嘉誠頻繁重組旗下資産,在世界範圍內重新進行佈局,意圖不外有三:

  一是産業調整意圖。即收縮地産投資,加大基礎設施和其他行業投資,不論是香港還是中國內地的房地産業,均已經歷十年左右的繁榮,花無千日紅,防範行業風險是任何一個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李嘉誠當然也不例外。

  二是區域調整意圖。即加大對歐洲投資,相對減少在香港和中國內地投資。歐洲雖然老病纏身,難有暴利機會,但勝在投資回報穩定,且法律風險極小,對李嘉誠這樣的大規模資金自然有吸引力。

  三是家族財富傳承意圖。李嘉誠和他的兒子們,不論是成長環境、教育背景,還是價值觀和社會政治資源都有相當不同,李嘉誠總有一天會離開這個世界,要讓家族財富順利傳承,資産佈局必須與下一代擁有的資源相適應,回避各種風險是李嘉誠謀求百年基業的一著棋,這個動機對中國人來説並不難理解。

  有人説,李嘉誠不能説走就走,他還對內地和香港負有未盡的責任。當然,任何企業都有其社會責任,例如回饋社區、回饋社會,但李嘉誠並不比別人負有更多的義務。李嘉誠特定時期從中國內地獲取財富,也不應成為他承擔額外義務的理由。人們現在看到的是厚利,其實,這些利潤裏有其商譽成分,也有風險回報的因素。

  房地産業與公權力關係特殊人皆盡知,但客觀地説責任不全在企業,企業如果有違法應該嚴肅執行法律,而不是不讓人走那麼簡單。某些行業在某些階段獲取暴利可能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有法不依”成為潛規則,二是法律存在缺陷或漏洞。不論哪種原因,都應該從完善公權力運作入手,反思如何完善制度,而不應該對企業于法律之外施加道義約束,如果隨便編個理由不讓人走,其他房企是否會感到害怕?其他與政府打交道的企業又如何形成穩定預期?脫離法治軌道行事,企業無法形成穩定預期,社會經濟如何能穩定發展?強留一個李嘉誠,打擊的會是更多企業的信心。

  以經濟困難為由阻止企業撤資,不僅很難執行,也不會有什麼效果,只會嚇到準備進入中國的投資。再説,任何産業都有興衰週期,産業結構升級需要的正是靈活的進入退出機制,現在中國正在進行産業升級,需要引進更多代表未來的資本,讓搞房地産的李嘉誠大大方方地走,天不會塌下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