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公募對後市看法存分歧 部分進場搶籌績優成長股

  • 發佈時間:2015-07-14 08:12: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隨著大盤反彈走勢得以延續,市場情緒也一掃前幾日的陰霾。對近期飽受折磨的公募基金經理而言,如何應對當下的反彈行情是他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是大舉抄底,還是保持謹慎?雖然公募基金經理對後市的看法依然存在分歧,但這並不影響一些有魄力的基金經理抄底搶籌。與此同時,市場底部是否紮實,幾乎每一位基金經理心中都沒有十足把握。

  公募進場搶籌

  “目前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一次翻身機會。”深圳某中型公募基金經理表示。在此之前,連日的斷崖調整令上述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凈值損失慘重,多少有點超出預期的強勢反彈無疑讓他重拾希望。上述基金經理的邏輯是,市場深度回調,必定會有一些個股被錯殺,隨著本週部分錯殺個股密集復牌,搶籌就是理所當然的機會。“大跌之後往往會迎來大漲,密切關注這些超跌反彈的個股,是近期最需要把握的機會。”

  然而,並不是每一隻前期出現大幅回落的個股都能出現超跌反彈,本輪股災很可能是A股走勢的分水嶺,只有那些擁有實質性業績支撐的標的才能被劃入公募基金抄底搶籌的範疇。

  “講故事的公司太多。在之前的創業板行情中,這些公司往往雞犬升天,股災可能是對這些公司的集中清算。後股災時代這些公司有可能會被市場拋棄,因為未來市場的風險偏好會有較為明顯的變化。”

  多位基金經理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未來A股的“玩法”很可能會發生變化。那種用“市值”來估值的方法或許一去不復返,當市盈率重新成為市場估值的主流指標,此時每一個“裸泳”的公司都會成為一個陷阱。“‘博傻’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當投資者變得冷靜理性,就更加需要睜大眼睛挑選個股。對於那些有確定性業績預期的,經過調整估值已經明顯下降,真正在轉型發展的公司,當前絕對是買入機會。我相信,有些公司業績增長的邏輯十分強大,經得起市場的推敲。”

  銀河證券表示,截至7月9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餘額降至1.46萬億元,單日凈減少1700億元,比6月18日的高位下降了35%。杠桿爆倉風險下降,極大的緩解了市場恐慌情緒。市場存在大批矯枉過正的股票,同時大多數“中小創”仍處於停牌狀態,短期存在供給不足的情況,停牌還加速推動了很多公司並購重組的節奏,資金很可能扎堆追逐復牌個股。經歷一輪暴跌以後,投資者謹慎情緒大幅提升,公司業績的確定性將尤為重要,建議精選業績增長穩定的白馬股;建議關注價格接近或跌破員工持股股權激勵價格的國企改革相關個股、大股東堅決回購以及中報業績表現超預期的個股,回避短期看不到有實質性推進的純故事品種。

  國泰君安也表示,根據監管層要求,部分上市公司已經公告大股東和董監高管將增持股份。在完成相關準備工作後,增持操作將逐步進入執行階段,但需要重視大量停牌個股在復牌後對市場形成的一定衝擊。在經歷了大調整後,相對於上半年,市場的風險偏好處於相對較低的位置,成長的確定性成為未來一段時間選股的關鍵。

  誓言“抓住當下”

  多位公募基金經理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強調最多的詞是“抓住當下”。而此輪反彈過後市場將出現何種走勢,還沒有人有把握説得清楚。因此,正在進行的市場反彈,被多位基金經理説成是“最後的機會”。

  “我總覺得危機不會就這麼輕易過去。”深圳一位不願具名的公募基金經理表示。在他看來,任何一次股市的深度回調都是市場的修正,也只有經過市場修復過的底部才是真正的底部。“這次股市調整還沒有經過築底的過程就這樣反彈起來,並且依然還有近半數的公司停牌,這讓我覺得很不踏實。我擔心市場的底部不紮實。”“最後的機會”,言外之意就是,或許瘋牛已經走遠,但慢牛可能會姍姍來遲。

  也有基金經理認為真正的機會還沒有到來。“我並沒有參與本輪抄底,儘管我管理的混合型基金的股票倉位並不高。”深圳一位上半年業績出色的公募基金經理表示。儘管他管理的基金近期凈值大幅回撤,但是也沒有急於抄底。“市場在尋找新的估值邏輯,新的邏輯找到之前,還是先按兵不動吧,應對前幾天的贖回就已經很頭疼了。”令他欣慰的是,從週四起,他管理的基金終於有了凈申購,但是由於前期贖回量較大,並不合適冒然抄底。

  “儘管我們已經大舉抄底,但這次很可能是一次短線操作。”前述抄底的基金經理表示,“既然看不清前路,未來的事情誰又能説得準呢?”

  申萬宏源表示,在博弈的基礎上,可以認為4400點是短期反彈上限。最近幾天搶反彈的資金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幾天撤出,市場可能在4000點附近進行一輪清洗和底部的鞏固,隨後可能向4400點發起衝擊。申萬宏源認為,和上半年不同的,是那些炒概念、純粹講故事的公司可能不會再創新高了。取而代之的只有真正通過資本市場做一系列運作提升産業競爭力,且真正可以體現在業績上的公司才可能再創輝煌。可以説,這樣的一波調整之後,A股將真正進入結構性牛市時代。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對那些5月發行至今還沒有完成建倉的新發基金而言,近幾日的建倉進度可能會明顯加快。

  個股面臨分化

  無論如何,本次市場調整最為危機的時刻已經過去,至少從基金公司的公開表述來看,對於未來的信心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提振。

  大摩華鑫基金錶示,A股遭此一劫,有幾個重大變化需要關注:一是此次市場下跌標誌著A股始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的上升趨勢終結,意味著調整後A股的運作節奏和邏輯將出現新的變化;二是自高點下來,A股總市值縮水規模達25.6萬億元,縮水幅度約1/3,財富或抵押品的縮水將對於居民消費和信用市場産生不可忽略的影響;三是加劇此輪調整的場外配資遭遇大面積平倉處置,意味著A股市場此前風險偏好最高、最為活躍的相當一部分資金不復存在;四是迫於市場壓力監管層暫緩IPO和再融資,市場股權融資功能的休克將影響企業的融資活動推進,進而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的開展。

  基於上述幾方面變化,大摩華鑫認為:首先,經歷此次對投資者的風險教育,下階段A股市場的投資者風險偏好有望顯著下降;其次,上半年經濟運作的軌跡或受股市下跌影響進入新的運作通道,調控政策也可能出現新變化;最後,後市行情將出現顯著的風格分化。大摩華鑫認為,以金融地産為代表的藍籌股更多將體現為穩定市場重心的作用,以消費為代表的價值成長股有望獲得更多資金認可,而新興成長領域個股將在消化估值泡沫後顯著分化,優質企業有望獲得基本面支撐,前期純題材炒作型個股預計將面臨估值回歸。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表示,A股企穩反彈,有人擔憂杠桿風險猶在,反彈行情行之不遠。博時基金認為,A股的去杠桿過程已基本結束,場外高杠桿融資得到清理,低杠桿融資有待清理,但規模相對可控,對市場的殺傷力不大。而在這一波下跌中,場內融資餘額減少超8000億元。接下來就監管的任務看,去杠桿的迫切性下降,規範杠桿的緊迫性上升,尤其是需要將場外的杠桿轉移至場內。

  魏鳳春認為,“中小創”股票將趨於分化,其中大多數僅有故事題材的個股,可能很難回到前期的價格高點。因此,在反彈結束之後,投資的焦點可能再轉向國企改革題材,以及有中報業績支撐的二線藍籌與成長股。大市值藍籌板塊在短期繼續承壓,上週四、五因成長股漲停而搭不上車的部分資金可能轉進藍籌,但在成長股大面積復牌之後,這部分資金將從藍籌流出,這對藍籌股短期內略有壓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