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市場風險待釋放

  • 發佈時間:2016-05-14 00:43:2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財經圓桌

  謹慎不悲觀

  中國證券報:什麼原因導致A股連續回落?是否仍有下降空間?

  王德倫:近期導致A股回落的原因是“風險偏好下行”,促使風險偏好下行的因素是綜合性的,主要包括:其一,貨幣環境發生邊際變化,從穩健略偏寬鬆變成穩健。其二,近期信用風險暴露逐漸增加,信用利差逐步抬升,預計企業評級下調壓力增大,疊加二季度信用兌付高峰,信用風險持續暴露不但直接影響風險偏好,而且會影響資金面和流動性,市場擔憂信用風險導致流動性風險。其三,定增解禁及減持問題日益凸顯,構成制約市場的重要壓力。2016年全部解禁規模超萬億元,年中和年底是集中時點。其四,某些事件性因素也會影響風險偏好,如6月歐洲盃、英國脫歐公投等。展望後市,我們依然保持謹慎,但不悲觀,5月、6月仍是一個風險釋放期。後續市場縮量較多顯示短期殺跌動能不足的情況下或有反抽,但趨勢性行情仍需等待。

  謝偉玉:A股連續回落,表面觸發因素包括人民幣貶值,對貨幣政策、流動性邊際收緊乃至中概股回歸等政策邊際收緊的擔憂。但從邏輯推演,其實近期市場調整的根本原因是全球經濟復蘇預期擾動和風險偏好下行。首先,4月全球製造業PMI下滑至50.1這一接近停滯的水準,儘管服務業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國家製造業訂單和産出均出現一定回調;其次,近期全球風險資産的“錨”——石油價格自1月低點已反彈超過60%,風險收益比降低;美聯儲沒有始終維持鴿派表態,密切關注6月美聯儲議息會議表態和英國脫歐公投情況對風險偏好的影響。第三,市場對貨幣政策産生邊際收緊預期,4月信貸數據低於預期擔憂升溫。四是,國內近期信用風險事件爆發頻率明顯上升,市場對如何化解風險尚未形成明確預期,抑制了風險偏好的修復。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市場離最低點尚有距離。近期負面催化劑偏多,市場波動率和振幅明顯放大,但寬幅震蕩格局仍未被打破。經濟底部脈衝的格局並未根本扭轉,大類資産配置的環境依然對股票市場相對有利。所以,雖然短期仍處於探尋震蕩區間下限的過程中,但一次性出清的條件還不成熟,維持中期寬幅震蕩的判斷。

  谷永濤:近期A股波動較大,從經濟和流動性角度分析,我們認為前期偏樂觀情緒受到衝擊。從經濟角度來看,我國3月、4月的經濟數據持續回暖,但經濟數據改善對A股的邊際影響減弱,同時近期PMI數據以及進出口數據下滑,加大了投資者對經濟復蘇的擔憂。此外,近期市場對中國經濟走向的判斷,逐漸由偏樂觀轉向謹慎,導致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近期信用市場風險逐步暴露,投資者擔心信用事件對市場流動性形成衝擊,由此導致隱性無風險利率上升。2016年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頻率加強,對市場流動性衝擊較大,導致投資者市場預期發生變化。流動性的邊際變化,對A股造成較大影響。

  雖然短期市場預期發生變化,但總體來看當前市場的整體環境依然較好,經濟恢復具有一定的持續性。近期數據依然值得期待,人民幣匯率短期內企穩,為資本市場提供相對較好的外部環境。市場整體依然健康,近期市場不會出現較大風險。

  市場風格漸變

  中國證券報:近期下跌放量、橫盤縮量格局頻繁顯現,主力資金是否正在逃離市場?市場風格如何演變?

  王德倫:市場參與方一般包括基金、保險、資管、自營等機構、産業資本、個人主體,市場總體來看並沒有出現資金大幅撤離的情況。首先,5月至今産業資本減持近30億元,財報窗口期過去,産業資本活躍度大幅提升,增減持家數均有所上升。其次,兩市融資餘額繼續下降,近兩周下降118.5億元,絕大多數行業呈現融資凈賣出態勢。再次,機構投資者中,股票和混合型基金合計凈值規模相比上月微升0.16%;保險投資股票和基金的金額連續兩個月小幅提升,而證券投資類私募管理規模創歷史新高。最後,個人投資者資金流出約156億元,但中戶和大戶數量大幅上升。

  隨著風險偏好下降,市場風格可能會變得更為穩健,回歸基本面將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謝偉玉:主力資金離場並不明顯。私募倉位相對較低,大跌時預計有所減倉;公募保持中高倉位,根據申萬宏源金工測算,公募開放式基金倉位上周反而上升1.55%至82.5%;社保、保險沒有大的動作,處於中等倉位以上;高管等産業資本略有增持,但並未超過前期密集增持量,可見,市場仍處於存量博弈,整體沒有新增資金入場。

  風格上,由於配置結構的均衡化已形成趨勢,2016年強週期板塊優於新興成長,以消費為代表的價值型成長股是短期最優選擇。

  谷永濤:影響市場的主要力量均出現減弱跡象,多空雙方投資者對於後市走向的判斷出現不確定性,觀望情緒加重,導致投資者降低交易,觀望情緒濃厚。在此情況下,主題、概念板塊被追逐的熱情會下降,市場風格轉向估值、盈利以及分紅等方向。

  選股注重基本面

  中國證券報:哪些品種能夠抗跌或率先走強?投資者應該如何操作?

  謝偉玉:以消費為代表、財務指標紮實、行業景氣度向上的價值型成長股相對抗跌,具體包括:“家”系列(家居、家裝等)、白酒啤酒直至泛消費。率先走強的包括以鋰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中長期景氣週期仍向上)、一季報大幅超預期的景點旅遊(尤其是配合迪士尼主題)、公共事業中的水電、受益於政府加大投資和PPP力度的建築板塊。

  建議投資者精選價值成長。我們從過往凈利潤持續增長,2016年預測凈利潤穩定增長,PEG合理和現金流良好等角度,對於價值成長標的進行自上而下的篩選,發現價值成長標的多出現在醫藥、化工、傳媒和電子等行業中,市值100億元-300億元的中盤藍籌是關注方向。

  王德倫:建議投資者立足積極防禦,堅持“集小勝為大勝”原則,標的上圍繞風險收益匹配度較好、自身熟悉的股票進行波段操作。具體配置上,從景氣和成長兩個角度把握結構性與階段性機會,一是行業景氣反轉型機會,如化工(脂肪醇、粘膠短纖等)、建材(玻纖、PCCP)、造紙、光通信和專網通信。二是具備核心資産的公司,即處於先導行業、具備核心競爭優勢、處於成長初期的公司。三是“定增倒挂”類機會,即定增已經過會,定增價與當前價倒挂且倒挂幅度不太大的標的,市場轉暖後資本運作的動力更強。四是增長紮實、流動性高、高股息率且低估值的“高性價比”品種,如食品飲料,尤其是白酒、定制化家裝家居、小家電、部分高股息率品種。

  谷永濤:弱勢行情下,高估值、具備題材概念的板塊和個股風險增加,市場配置有望偏向估值合理、盈利能力強的板塊和行業。2015年年報和2016年一季報已披露完畢,金融、家用電器、食品飲料以及公用事業等行業的盈利能力較強,估值相對合理,可加大上述行業的配置力度。

  本週A股連續回落。機構認為,近期負面因素較多,市場振幅明顯放大,寬幅震蕩格局仍未打破。5月、6月是風險釋放期,趨勢性行情仍需等待。

  信達證券策略分析師

  谷永濤

  主持人:本報記者 張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