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頻現縮量震蕩 節後表現存分歧

  • 發佈時間:2016-04-30 02:56:2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多空論劍

  本週市場頻現地量成交,表現較為低迷。私募人士認為,“五一”前,資金保持謹慎,導致縮量震蕩,而本輪震蕩週期較長,空間調整比較充分。另外,美聯儲近日的表態將為恢復投資者信心起到一定作用。不過,對於節後大盤的走勢,私募看法出現分歧。

  □本報記者 徐文擎

  市場處底部區域

  中國證券報:本週市場頻現地量成交,如此弱勢是否會延續?

  楊玲:近期成交量處於低位,一方面,隨著舊熱點的消耗,市場熱情有所降溫;另一方面,産業資本經過3個月的減持令後,當前減持動作頻繁,造成一定幅度下跌。增量資金入場不明顯、産業資本套現積極,是市場下跌的主要因素。不過,在多次下探後都會引來抄底資金,表明市場認同目前處於底部區域,風險較低。因此,新的重要利好因素或新熱點的出現都有可能帶來新一輪變盤。

  呂長順:從歷史規律來看,市場在節假日之前會出現縮量。同樣的縮量情況出現在國慶節前、春節前。所以目前可以看作“五一”前資金保持謹慎而導致的縮量震蕩。預計這種震蕩屬於一種多空均衡,將在“五一”之後打破。當然,如果“五一”之後大盤繼續維持這種走勢,滬指如果不能有效突破並站上3000點,則要小心久盤必跌的情況發生。

  中國證券報:美聯儲週三在4月會議上宣佈維持利率不變,如何解讀這一聲明?

  楊玲:美聯儲在4月FOMC會議後宣佈維持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總的來看,耶倫的這次聲明顯鴿派。儘管在聲明中刪除了全球經濟和金融發展風險,説明美聯儲逐漸開始淡化對外部的擔憂;但是相比3月,4月聲明中對經濟的措辭由溫和增長改變為經濟放緩,説明未來美聯儲加息更多會考慮國內因素。推遲加息不等於不加息,美聯儲通過預期管理市場,靴子終有一天要落地,美國的出口、通脹未有明顯改善,投資也持續下滑,我們預判今年加息次數在1-2次,6月加息的概率仍存。由於6月英國退歐等事件可能會使美元被動升值,美聯儲會在一定程度上考量該因素,所以9月加息的概率會更大。

  呂長順: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這表明美國經濟的通脹水準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經濟增長雖然強勁,但是沒有到過熱的程度,所以維持目前的貨幣政策不變。不過,這次美聯儲撤銷了先前“全球經濟和金融狀況發展仍然帶來風險”的措辭,這表明美聯儲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動蕩傳導到美國的擔心正在消除,未來美聯儲會更多依據美國經濟數據決定是否加息。

  節後表現存分歧

  中國證券報:存量資金博弈下,“五一”後市場行情將如何演繹?

  楊玲:當下股市具有投資價值。近期受到風險偏好下降的影響,市場持續低迷、縮量震蕩。但實際上一季度經濟數據有明顯好轉,在上市公司披露的一季報中可以看到,許多行業和公司一季度凈利潤增速相對於去年四季度出現明顯改善,市場給予這些基本面良好的公司很大支援。這一趨勢將在“五一”後延續。本輪震蕩週期較長,空間調整比較充分,“五一”後市場行情將震蕩向上,績優股會有更明顯的表現。

  呂長順:我們對“五一”後的走勢並不是很樂觀。從技術指標來看,大盤已經由之前的反彈趨勢,變成了下跌趨勢。這種趨勢變化的依據就是滬深兩市的大盤指數都在4月18日留下了下跌缺口,上漲途中突然出現一個反向的缺口,可能意味著上漲結束。同時,滬深指數都在4月20日形成了放量長陰線。這根長陰線可以看作是對缺口代表的下跌趨勢的確認。所以如果“五一”後不能形成放量的中陽線回補上述缺口,則非常可能出現“久盤必跌”,導致大盤放量跌破60日均線,形成C浪殺跌。所以目前投資人需要在節前,趁反彈減至半倉以下。

  中國證券報:近期看好哪些板塊?

  楊玲:二季度看好兩方面的投資機會。一是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入,傳統週期行業去産能,隨著供給端收縮,訂單、産能集中于龍頭企業,其業績有望改善。行業內部的兼併重組,週期行業的上市公司有可能成為兼併重組的主要發起方,這類公司有一定投資機會。二是中國經濟在轉型路上,在部分領域已經有所成效,在新興行業中,我們看好潛在需求旺盛的“消費升級”相關行業,以及創新動力足、技術提升快的“智慧製造”行業。

  呂長順:近期我們主要調研了基因檢測和精準醫療行業的上市公司,重點跑了六七家主機板和新三板從事基因檢測生物醫藥和精準醫療的公司。我們發現了一個不正常的現象:一家涉及幹細胞的新三板公司,2015年營收730萬元,估值達到21億元。這表明,現在基因檢測和生物制藥屬於資本市場追逐的熱點,但是新三板市場存在著巨大投機泡沫,股價已經透支了未來幾年的業績。相比新三板的上市公司而言,創業板的基因檢測和精準醫療公司雖然也存在著泡沫,市盈率高達100倍左右,但是相比于新三板,畢竟公司已經有幾個億的利潤,因此創業板的同類型基因檢測和精準醫療上市公司泡沫並不大。所以,即使出現所謂的新三板轉板,未必能打壓創業板的整體估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