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適時加大政策寬鬆力度

  • 發佈時間:2015-12-22 00:30:2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社評

  Editorial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明年經濟工作五大任務。中國證券報認為,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態勢下,應適時加大宏觀調控政策寬鬆力度,加強“滴灌”、“點灌”,打破債務-通縮迴圈。

  中國經濟已由過去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步入新常態階段,經濟短期內仍有下行壓力。實體經濟面臨産能過剩、房地産庫存較大、企業融資成本較高、企業債務等難題,造成了生産領域通縮與高債務疊加的緊縮效應,即債務-通縮困境。此外,從全球環境看,中美兩國正在經歷不同階段的金融週期,美國將進入升息週期,而我國仍需要引導實際利率下行來降低企業成本,為企業部門去杠桿提供穩定的金融環境。

  在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下,宏觀政策可適當地更加寬鬆,加強精準“滴灌”力度,打破債務-通縮惡性迴圈。一是增加支出。參照歷史經驗,在通縮環境中,銀行惜貸,企業借錢意願也下降,貨幣政策一般難以發揮顯著效果。財政政策則可發揮結構性調節作用,更加積極。這包括盤活存量,適當提高赤字率,結構性減稅、發行專項債、債務置換、資産證券化、加速推進PPP等。貨幣政策則應繼續引導實際利率下降,保障適宜的貨幣環境。

  二是産能出清,提高企業運作效率。一方面是加強淘汰過剩産能的力度,對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品質、安全等標準和長期虧損的産能過剩行業企業實行關停並轉和剝離重組。另一方面是加速國企改革,提高國企運作效率,增強國企對要素價格的敏感度。此外,對産能過剩問題的解決也離不開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採取綜合措施推進房地産去庫存與消化過剩産能密切相關。

  三是防範金融風險,推動金融改革。一方面,大力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儘快落實註冊制改革,推進新三板市場健康發展,發揮資本市場融資效率高、定價能力強和培育新興産業功能。另一方面,可逐步推進金融業混業經營,發展銀行體系下的直接融資模式創新,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更重要的是,結構性改革措施需繼續深入推進。中國經濟追求更有品質、更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改革可釋放制度紅利,使未來的經濟增長主要靠效率提升、知識資本的上升,而非全要素投入來驅動。中長期看,宏觀調控應以高品質的制度供給模式為主,而非短期需求調控為主。以高效的制度供給和開放的市場空間,激發社會創新、創業潛能,塑造和強化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新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