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證券評論 > 正文

字號:  

周俊生:萬科事件燭照出A股市場機制缺陷

  • 發佈時間:2015-12-21 16:26:34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周俊生  責任編輯:楊菲

  深圳的知名企業萬科在遭遇到寶能係來勢兇猛的舉牌收購後,萬科管理層反應強烈,董事局主席王石公開發表談話不歡迎寶能係的“入侵”,公司更以籌劃增發新股等被稱為“毒丸計劃”的途徑來化解寶能係的進擊。

  A股市場建立至今已有25年曆史。在這不算短的時間裏,因公司控股權易手而導致原管理層“掃地出門”的案例並不鮮見。但是,除了早期出現的幾家公司是通過收購方在二級市場購股舉牌達到控股要求以外,絕大多數的控股權變更多是通過場外協議轉讓來完成的。這種場外協議轉讓,反映在二級市場上是風平浪靜,即使是公司的原有董事會,面對新晉大股東的要求非但沒有反抗,反而熱情歡迎,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的企業交出去。這與萬科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種情況的出現,與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多數為國有企業有關係。我國的國有企業雖然上市,但控股權都由政府指定的國資管理機構掌握,而國資部門行使的僅是國有股的管理,對上市公司的日常經營並不參與。負責公司經營的管理層通常是上級部門委派的幹部,而不是公司的創業者,因此對公司股權的管理並無體認,在控股權易手後,他們也不會産生大權旁落的危機感,而是可以由國資部門另行安排職位。在這種結構之下,管理層感受不到資本市場上來自投資者的壓力,對公司的日常經營也只是按部就班,完成上級要求的目標就可以,創新發展對他們來説反而並不太重要。

  以萬科為代表的民營上市公司,在這方面顯示出了與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不同之處。民營的上市公司,管理者就是創業者,他們對自己的公司有高度的認同,上市以後他們必須不斷地提高業績才能獲得投資者的認同,創新發展也成為他們的自覺使命。萬科這幾年在國內房地産市場上發展迅猛,成為行業的領軍企業,這與其作為民營上市公司時感受到的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直接相關。即使是股權變更,也是通過二級市場舉牌,使公司價值在市場化機制之下得到清晰體現,相比之下,國企上市公司股權在場外協議轉讓,不僅有可能充斥內幕交易,而且其價格也不能反映市場意志。

  萬科事件的發生,燭照出A股市場存在的重大的機制缺陷。在國際市場上,很多企業對於上市以後導致公司“改換門庭”的危險有清醒認識,因此上市並不是企業熱衷追求的目標。但在我國,眾多企業爭相進入A股市場,不少是以圈錢為目的,而對上市有可能導致公司被他人“摘桃子”的危機缺乏感性認識。由於A股市場上,國有上市公司佔比過高,資本市場的這一機制被有所扭曲,以至市場的資源優化配置功能被簡化為只是幫助企業融資。這種不正常的狀況,不僅損害著A股市場的品質,也損害著投資者的利益。要讓A股市場的機制與國際市場接軌,關鍵還是在於積極推進國資國企改革,A股市場的功能不應僅僅是幫助國有企業“圈錢”,它更應該是通過市場化的並購讓國企接受優勝劣汰的考驗。

  周俊生(作者是知名財經評論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