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中建投信託王苗軍:供給側改革推動信託轉型突圍

  • 發佈時間:2015-12-17 03:22:4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夏村

  近期,“供給側改革”成為市場熱點。中建投信託研究創新部總經理王苗軍認為,“供給側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深刻地影響著信託行業未來的發展脈絡。信託行業需審時度勢,準備把握未來經濟發展的主線,主動調整經營策略與盈利模式,在行業轉型背景下尋找新的發展契機。

  王苗軍認為,信託公司首先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動力。信託行業過去幾年的業務領域也主要集中在投資刺激下存在較大資金需求的房地産與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隨著宏觀經濟發展動力逐步從産能擴張轉向産能結構優化。信託行業應將自身的投資領域積極專項並購重組、綠色能源産業等優化既有産能結構、盤活存量資産的業務領域轉變;大力拓展資産證券化業務,充分發揮信託制度優勢,盤活存量資産,優化資本對經濟發展的供給模式;擺脫對房地産、政府平臺等傳統領域的過度依賴,強化産融結合力度,深入産業尋找信託業發展新藍海。

  其次,信託公司要積極轉變信託資金的運用結構。信託資金的運用模式要從債權投資為主向債權投資與權益投資並重的業務結構轉變。具體而言,他認為,一是信託公司應積極推進房地産、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傳統業務領域的改造,實現項目收益從信貸利息收益向工程利潤分享轉變;二是信託公司應積極結合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的趨勢,探索涵蓋Pro-IPO,新三板投資、定向增發等多種投資模式在內的資本市場業務格局,實現信託産品與資本市場的有效對接;三是信託公司應積極關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市場格局,嘗試股權眾籌等新業務領域。

  再次,信託公司要積極轉變風險管理模式。王苗軍表示,伴隨著信託公司業務結構從融資類業務為主向融資類業務與投資類業務並重轉變,信託公司的風險管理模式也應當從信用風險管理為主向包含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在內的綜合風險經營轉變。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土地房産等抵質押資産增值是維持信託産品“剛性兌付”的重要基礎,伴隨著投資者刺激經濟發展趨勢的減弱,土地房産等大類資産價格增長趨勢也將受到相應限制,未來信託産品剛性兌付的維繫空間將進一步收窄。在信託産品市場化處置的背景下,信託公司亟需建立以受託責任履行為核心的風險管理體系。

  最後,王苗軍認為,應積極構建新的財富管理與客戶服務體系。一方面信託資産的多元化配置,有利於信託公司形成不同投資領域和方式的組合投資産品,形成不同期限、收益、風險偏好的綜合服務方案,滿足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綜合金融理財服務。而在此基礎上,信託公司更應提高持續加強自身的客戶服務和資産配置能力,積極引導客戶適應“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金融市場變化,主動提供符合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預期的資産配置方案,客戶行銷體系從信託産品銷售向綜合財富管理業務轉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