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供給側改革提速紡織服裝企業去庫存化

  • 發佈時間:2015-11-26 07:0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供給側改革提速紡織服裝企業去庫存化

  業內人士表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對紡織服裝業去庫存産生影響

  ■本報記者 矯 月

  從11月10日至18日,中央四次提及“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近期中國經濟領域談論最為火熱的話題。有市場人士認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路的明朗化,我國傳統製造業産業週期預期有望積極改善,這無疑有利於傳統産業優質企業産能使用率提升。

  有市場人士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央很可能會出臺重磅措施解決産能過剩的問題,而紡織等行業有望成為重點。

  從近幾年紡織服裝業的整體表現可知,由於同質化競爭激烈、生産規模增長過快等因素導致整個行業普遍出現庫存過高、資金週轉困難,甚至有公司老闆跑路或破産的情況出現。而如何控制庫存過高並促進消費,成為紡織服裝行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供給側政策的推出對於紡織服裝業去庫存和去産能會産生重要影響。其一,供給側政策提倡進行有效投資,將促使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制定産能計劃,避免盲目發展,造成資源浪費;其二,政策表示要全面提高標準化水準,完善品質監管體系,這對淘汰落後産能,促進産業升級有較大幫助;其三,政策還強調創新,創新是企業去庫存的重要途徑。”

  近日,國務院及國務院辦公廳先後發佈《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對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兩大重磅文件,部署消費升級,培育新供給、新動力。

  七匹狼近半庫存商品

  被提跌價準備

  而作為消費前沿的紡織服裝業則成為消費升級的市場關注重點。尤其是長期處於業績虧損或是高庫存的企業很有可能未來會成為要被清理的一方。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同花順統計發現,以2015年中報為例,在82家紡織服裝上市公司中,有61家公司的商品庫存金額超1億元。其中,海瀾之家華孚色紡報喜鳥等10家上市公司的商品庫存金額超1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排除有部分公司因生産規模過大而産生的庫存過高情況,另有部分上市公司的庫存商品卻出現大比例計提跌價準備。

  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在上述82家紡織服裝上市公司中有19家公司庫存商品提取的跌價準備比例在10%以上。其中,七匹狼、探路者朗姿股份等10家上市公司提取的跌價準備超20%。

  在上述公司中,七匹狼對庫存商品提取的跌價準備比例高居榜首,公司平均提取的比例為48.65%。從統計數據可見,七匹狼庫存商品的金額為7.44億元,其中,公司提取的跌價準備約為3.62億元,提取金額接近公司半數庫存商品的金額。

  事實上,為了去庫存,七匹狼曾于2014年下半年開始新增針紡模組的網路銷售。在主要進行庫存清理的同時,公司在不影響線下渠道的原則下進行了更多的網際網路互動行銷的摸索和嘗試。

  七匹狼認為,2015年下半年,服裝行業面臨的複雜的生存環境仍將繼續,市場競爭依然激烈。公司稱“將繼續執行年初制定的經營目標,加快變革步伐,以‘實業+投資’雙抓手,努力整合服裝時尚行業的優秀資源,構建時尚消費生態圈,不斷提升公司競爭力,鞏固市場地位”。

  紡織服裝業

  轉型進行時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供給側政策的推動下,紡織服裝行業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才能走出低谷。“首先,根據市場需求制定産能,目前紡織服裝業已經處於産能過剩狀態,企業不能依賴通過擴産提業績;其次,淘汰落後産能,實現産品升級,走品牌化道路,提高利潤空間;最後,增強創新力,進一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紡織服裝業之所以會出現激烈的競爭,主要是因為産品同質化嚴重。從紡織服裝企業發展歷史來看,多數企業是從小作坊發展而來,只要家裏有幾台機器就能生産,這使得紡織服裝業的競爭更為嚴峻。但隨著消費者對産品品質的提高和個性化消費要求的提升,一些小企業在無法保證品質和設計的情況下,只能被兼併或是被淘汰。

  對此,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供給側政策發佈之後,大中型服裝紡織企業將因此受益,因為今後將有許多落後産能會遭到淘汰”。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表示,對於中低端産品氾濫的紡織服裝企業而言,欲滿足今後的消費需要,第一,需要通過引入先進技術,提高産品品質,向中高端升級,我國紡織服裝産品的價格優勢正在逐漸喪失,需要以品質促銷量;其二,提高設計創新能力,增強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其三,完善企業的服裝管理、運營體系,與市場更好對接。

  在《證券日報》對多家紡織服裝上市公司採訪中了解,多數公司表示在加大對産品的研究投入,同時,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公司開始推出個性化訂單來滿足消費者的高要求。

  據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有43家紡織服裝業上市公司研發費用過億元。“公司一直注重産品的研發,而研發的新産品附加值往往要高於以前的産品。”際華集團相關部門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了控制庫存,公司目前採取的是根據訂單生産的方式,避免庫存過高。

  也有服裝上市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消費者需求越來越高的同時,公司準備發展智慧工廠,並開始在部分地區接受消費者個性化訂單。

  據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在目前的紡織服裝業上市公司中,有近半的公司除了紡織服裝主業外,還有其他副業,甚至有的副業已經力壓紡織服裝主業轉變成公司業績主力。

  對此,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紡織服裝業中跨業發展的越來越多,不然就是往網際網路靠攏”。

  以美邦服飾為例,公司目前正推出定增計劃,用於“智造”産業供應鏈平臺,O2O全渠道平臺及網際網路大數據雲平台中心的構建。公司董秘涂珂向記者表示,公司今後會推出線上和線下的互動,爭取更多的滿足消費者。

  朱慶驊表示,市場的競爭點將從價格轉向品質、創新,大中型紡織服裝企業在品質和創新方面競爭力更強。“行業欲扶植出戰略性新興産業,還需要優化融資環境,為相關企業適當減免稅費,減少企業的發展阻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