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專家:樓市潛在庫存或超140億平 夠賣10年

  • 發佈時間:2015-11-25 05:3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自去年以來,“去庫存”取代“控房價”,成為當之無愧的樓市新主題。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要化解房地産庫存,促進房地産業持續發展。業內人士指出,房地産政策再次釋放調整信號,意味著去庫存仍將是重點。然而如何理解庫存並測算庫存,是評判未來市場和政策走勢的第一步。面對房地産庫存多少的追問,各方有不用的版本。有專家表示,待售庫存加上已批未建庫存、在建未售庫存,“三大塊”待消化庫存合計規模大約為140.9億平方米,10年以上才能消化完畢。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已增至6863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再創歷史新高。按照我國每人平均住房面積35平方米計算,“空置”的住房可供2億人口居住。

  專家指出,國家統計局數據只包括竣工後、未售出的現房,大量已建設未竣工、以及還未開工的潛在庫存並未計算在內。

  財經專欄作家李宇嘉表示,常説的樓市“去庫存”,指的是待售商品住房建築面積的消化情況,包括兩部分,一是報告期已竣工可供銷售,但尚未銷售的商品房建築面積累積值;二是報告期處於施工或新開工狀態(半成品)並已經批准預售但尚未銷售出去的商品房建築面積累計值。

  專家認為,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低估了待售庫存的規模,實際庫存規模遠遠大於披露的數據。

  北京市華遠地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志強表示,去年一年庫存不僅沒有消化掉,反而增加了1800萬平方米,現在總的庫存量已經達到6.8億平方米,這種勢頭還在繼續,有可能會超過7億平方米。

  中國房地産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表示,待售面積是指已經竣工的房子,加上仍在施工但已經開始銷售的“期房”,則數據遠超過6億多平方米。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樓市高庫存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的痛點,一旦計入潛在庫存數據,中國樓市的庫存數量可能倍增。

  李宇嘉指出,待售庫存的實際規模,應該在國家統計局公佈的6.8億平方米的基礎上,再加上已批准預售但尚未銷售的7億平米,即13.8億平方米。在此基礎上,加上71億平方米的已批未建庫存、56.1億平方米的在建未售庫存,目前我國樓市“三大塊”待消化庫存合計規模大約為140.9億平方米。“即便按照2013年曆史最高銷售記錄(13億平方米),全部庫存也要10年以上才能消化完畢,這還是在未來不增加新增土地供應、銷售保持旺盛態勢的情況下才能實現”,李宇嘉稱。

  不過專家也表示,“高庫存”是樓市運作的重要特徵,也不完全是壞事,不能高估“高庫存”的負面影響。“按照國際慣例,一個城市必須有一定的庫存,一般有10%的富裕量。如果一個城市沒有6-8個月的庫存,民眾想買房子的時候發現沒了,很容易造成恐慌”,任志強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