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四季度理財收益料有起色

  • 發佈時間:2015-10-17 01:30:4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陳洋

  四季度是各家銀行業績年底衝刺階段,儘管當前整體收益率形勢下行,但在四季度或有一波上揚行情,尤其是中小銀行會紛紛拿出收益較高的理財産品搶佔“制高點”,年化收益6%以上的産品值得期待。這種可能性在國慶期間的專屬理財産品中已有所顯現。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共有16家銀行發行了25款“國慶”主題的專屬銀行理財産品,這些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92%,比近期銀行發行的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4.62%的水準高0.3個百分點。

  三季度以來,理財産品整體發行量持續縮水,尤其是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發行量縮減明顯,城市商業銀行的發行總量雖有所下降,但佔比持續攀升,9月首超四成。業內人士分析,在實體經濟中缺乏優質投資標的,三季度銀行理財産品發行總量下降顯著。此外,在經歷了前期股市的震蕩之後,銀行理財進入股市的資金急劇縮減,銀行在這方面的投資趨於謹慎。面對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持續下跌,高收益産品逐漸淡出銀行理財市場。專家認為,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將會有較長期限的低利率時期。

  進入四季度,市場預期的流動性持續寬鬆慢慢變成現實。一度獲得青睞的固定收益類産品面臨新的窘境:一方面,市場風險偏好有望提升;另一方面,隨著流動性充裕,相關産品收益率下滑勢頭難以止步。“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這句話用來形容當前固定收益類産品的收益率走勢可謂相當貼切。最新統計顯示,銀行理財産品、網際網路“寶寶”類理財産品以及類固收的集合信託類産品的收益率,都一直處在下行路上。

  一直以來,銀行係P2P給人的感覺都是背靠大樹好乘涼,良好的銀行信用背書是攬客的最重要手段。銀行係P2P中的一些已經停滯不前甚至消亡,但是活下來的日漸壯大。與一年前的羽翼未豐相比,如今的活著的銀行係P2P基本已經實現了獨立,從産品研發到銷售不再依靠銀行提供支援。而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銀行係P2P愈發迎合投資者需求。

  據金融界金融産品研究中心統計,本週銀行理財産品周均預期年化收益率達4.61%,較上周降低0.01%,收益率下行趨勢未發生改變。期限小于及等於7天的理財産品共有10款,周均收益率達到2.93%,環比降低了0.59%;8天至14天期限的理財産品共有6款,周均收益率達3.43%,環比提高0.11%;15天至1個月期限的理財産品共發行6款,預期收益率達3.45%,環比降低0.35%;1個月至3個月期限的理財産品共有484款,周均收益率達4.63%,環比降低0.04%;3個月至6個月期限的理財産品共發行399款,周均收益率達4.57%,環比提高0.18%;其中6個月及以上期限理財産品共發行315款,其中12個月及以上期限的理財産品共有122款,周均收益率僅為4.53%。

  從發行銀行類型來看,各期限預期收益率最高産品多來自中小型銀行。高預期收益類型均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從具體各期限預期收益率最高産品來看,天津銀行發行的一款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以5.4%的預期收益率奪得了15天至1個月期限第一的位置,交通銀行發行的一款非保本浮動收益産品以9.4%的預期收益率居1個月至3個月期限産品收益率的首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