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房託管成敗在於四大“平衡”
- 發佈時間:2015-10-17 01:30:28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戴小河
從2013年下半年起,藥房託管浪潮接連來襲,康美藥業曾創下12天內簽約81單的紀錄。藥房託管重新興起的原因在於本輪醫改倒逼地方政府推動這項工作。最近,益豐藥房和仁和藥業在定增募資方案中,都宣稱將部分資金投于藥房託管。
2014年醫改進入攻堅階段,重點工作是公立醫院改革,推進醫藥分家是重中之重。尤其是醫院藥品取消零差率後,原本作為醫院“印鈔機”的藥房,有可能將成為醫院的負擔。國家探索醫藥分業苦心久矣,藥房託管的嘗試始於1998年,熱鬧一陣後就偃旗息鼓。讓這一業態起死回生的是康美藥業,2014年初,康美在12天內簽下81單託管協議。
這一版圖滲透的是康美的雄心。“一旦佔領藥房,就掌握了通向這家醫院的獨家銷售渠道,一來可以實現從産到銷的全産業鏈,二來增強議價能力,倒逼上級代理商或廠商讓利;三來可以坐地為王擴大代理規模。”負責康美藥業藥房託管業務的副總經理李建華曾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道出玄機。
這當然是個商機,處方藥市場和利潤對任何資本都具備充足吸引力。中國上萬億的藥品市場,八成在醫院藥房,一旦佔領這塊前沿陣地,企業角色將發生重大轉變。託管藥房,獲得採購與配送兩大權力,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這兩項大權的變動將重新劃分醫院在藥品上的利益格局。處方藥不同於一般商品,其最終消費導向,落在醫生開處方的那根筆上。託管方大權在握後,如何處理自身與醫院、醫生、藥廠的關係,將決定其盈利模式的生命力。
藥房託管對醫療機構、患者和地方政府有利,對流通企業和工業企業有損,這將改變流通企業的産業競爭格局。醫院無需再承擔藥品庫存管理和藥房藥庫物流人員管理壓力,將醫院內部物流成本大部分轉移給上游企業。同時還會獲得固定資産租金、學科建設支援和學術活動支援,變相補償了藥品零差率的部分損失,另外還以極低的成本或零成本享受醫藥流通企業的“增值服務”。
“藥房託管後,將切斷藥廠與醫生的回扣利益鏈條,這是最為敏感的一環。”李建華解釋道,康美藥業的做法是先倒逼藥廠或代理商讓利,擠壓藥品流通環節上的虛增空間;其次將藥廠讓出的部分利益以藥房和藥事人員工資的形式返還給醫院,也會將一部分利益分配給醫生。“這樣做既能讓醫院減輕財務壓力,也可以讓醫生多一份陽光收入。”李建華説。
和醫生的微妙關係如果能妥善處理,藥房業務對託管方來講確實是一池肥水。自家的藥品無需一家家醫院推廣,在託管的地盤內,可以率先銷售自家生産或代理的藥品,具備獨佔性,對銷量會有立竿見影的功效。
當然,這碗飯也有難啃的地方。“政府資源是決定藥房託管前途的命脈,也能左右託管方與醫院的利潤分成模式。”一位不願具名的上市公司高管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分析道,這也是當前多數醫藥商業公司選擇從家門口乾起的原因,“換言之,如果人事變動,原來的城下之盟被打破,後果不堪設想。”上述高管表示。
國務院醫改辦專家胡善聯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藥房託管的生命力亦取決於四大醫患矛盾的“平衡”:首先是讓藥企或代理商有錢可賺;其次是醫療機構有利可圖;第三是藥價有所下降;第四是處方藥銷售中的不規範行為有所收斂。
“前兩者決定託管方與醫院的關係,後兩者將評判其是否符合國家醫改的方向。”胡善聯解釋道,藥房託管相當於在藥廠與醫務人員之間架起一道墻,藉以阻斷利益輸送。但反過來講,託管方既然可以倒逼藥廠讓利,是否也會“同流合污”、“變本加厲抬高藥價”,有待觀察。
另一暗藏的風險在於,目前國家層面尚無明確的藥房託管指導意見,只是鼓勵各地進行“積極探索和嘗試”,部委之間、國家和地方之間對此事的態度並未統一;各界對藥房託管的質疑聲不絕於耳。一旦政策變動,託管方再精打細算的投資回報方案,都將成為一枕黃粱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