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小藥”再現京城藥房醫院廉價藥或越來越多
- 發佈時間:2015-06-27 10:49: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家用“小藥”再現京城藥房 醫院廉價藥或越來越多
昨天,在國大藥房和平裏店,劉女士意外地發現了簡易包裝的甘草片,每瓶100片,28元。“小時候一咳嗽,吃幾天甘草片,準好!”但是,就在兩年前,劉女士為買甘草片連著跑了十來家藥店,還是沒有買到。“這是近兩天剛進的貨,以前店裏沒有。”店裏工作人員告訴她。
北京民智谷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史萬奎説,此前一些廉價藥的價格和成本嚴重倒挂,藥廠被迫停産。一旦價格倒挂現象消失,廉價藥就會回歸市場。
廉價“小藥”去哪兒了?
不只是劉女士找甘草片找得很辛苦,治療甲亢的他巴唑,2元1瓶,斷貨;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西地蘭3元一支,斷貨;治療腦血栓的維腦路通片,4元一瓶,斷貨。
復方新諾明、鹽酸黃連素片、維腦路通片、速效傷風膠囊、複合維生素片……這些售價在幾元、十幾元的廉價“小藥”,曾經是北京人家庭藥箱的常客,但近年來似乎在市場上銷聲匿跡。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戴秀英在提案中援引了一組數據,通過對12個城市42家三甲醫院臨床用藥進行調查,發現大醫院廉價藥短缺數量高達342種。以嶺健康城健康事業部總經理邵清説:“到藥價放開前,廉價‘小藥’的缺乏更嚴重,遠遠不只是342種。”
“藥店市場化程度高,市場反應非常靈敏。目前北京的一些倒挂藥在回歸市場。”北京百濟堂藥品超市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賴紅表示,今年6月1日,國家發改委放開藥價,給市場帶來了直觀的變化。
“藥價放開後,一些成本與價格倒挂的藥品得以重現市場。”濟世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舉例,以前牛黃解毒片生産成本7毛錢,零售價為2.5元;三黃片也是生産成本7毛錢,零售價2.5元。如果算上藥品的商業流通成本,這兩種藥都屬於倒挂藥。
“之前,廉價藥在政府定價中價位太低,藥廠無利可圖,有的停止生産,有的改變規格或者劑型,提高價位。市場上廉價藥就越來越短缺。”史萬奎説,復方新諾明、氯黴素滴眼液、黴菌片、利福平片等短缺的廉價藥,預計都將逐漸回到市場。
昨天,記者查詢發現,金象網上銷售的牛黃解毒片價格為每盒6元。京衛大藥房則有不同廠家的幾種三黃片,藥價為每盒5.5元至7.7元不等。“這兩種藥賣六七元,藥企有利潤空間,消費者對價格微調也能接受,因此廉價‘小藥’又回來了。”張海説。
會不會變成“貴族藥”?
不過,也有常用藥突然身價倍增,例如心臟病常用藥地高辛片價格一月之內上漲10倍,讓很多長期服用的患者叫苦不迭。
地高辛片6月1日前在加一堂藥房的進價是6.9元,現在的進價65元,銷售價88元。“地高辛片是原料稀缺的價格倒挂藥,因此價格一放開就漲價很快。”加一堂藥房董事長白如冰表示,原料稀缺的倒挂藥回歸正常的市場價格是必然。比如説,銀杏葉類的片劑和膠囊,價格由3元到5元上漲到幾十元,都是合理的。
白如冰解釋説,銀杏葉是珍貴植物,藥價放開前的政府定價過低,有的藥廠用其他廉價製劑替代銀杏提取物,但藥效也會打折扣。“總體來説,這些原料稀缺的藥品不會影響整個藥品市場的價格走勢。”
齊魯制藥銷售總公司OTC事業部總經理王慶剛説:“這些廉價‘小藥’不是原研藥,是多年的‘老藥’,療效穩定,技術門檻不高,原料也不缺乏,一般的藥企都能生産。而且我國中小藥企很多,這些中小企業相對來説研發能力不高,很願意生産這些廉價‘小藥’,薄利多銷。”邵清表示,由於藥價剛放開,生産廉價“小藥”的藥企不多,會出現個別藥價“迎風長”的情況。但隨著市場供需關係的變化,生産這類藥的企業會越來越多,那時候藥價就更為穩定,不會上漲成為高價的“貴族藥”。
醫院裏廉價藥或越來越多
雖然買到了暌違多年的甘草片,但劉女士仍然很擔心,藥店裏常用藥雖然價格下來了,但是大部分患者還是從醫院拿藥的,醫院裏的藥會不會漲價?
記者走訪發現,北京西苑醫院、朝陽中醫醫院的藥品價格沒有波動。北京朝陽中醫醫院院長王和天預測:“隨著藥價放開,價格倒挂現象消失,醫院的廉價藥會越來越多。”
據統計,藥品銷售80%的市場份額在醫院。廉價藥利潤低,藥企是否願意生産需要看政策導向。今年,發改委針對廉價藥的政策做了延伸:原先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其他藥品,由生産經營者依據生産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情況,自主制定價格。
“如果自主定價的藥能夠由醫院直接採購,不通過招投標把價位壓得過低,我們是願意生産廉價藥的。”天聖制藥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劉群説。
“採購方式由市場來調節,會增加藥企生産廉價藥的積極性,為廉價藥回歸市場提供了政策保證。”劉群説。記者 劉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