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從“搶著要”到“找熟人”

  • 發佈時間:2015-09-21 03:33:3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7月到2015年6月,A股市場迎來了一波“非典型性”牛市,單日成交突破2萬億元、杠桿工具大行其道、百元股瞬間蜂擁等一系列特徵與以往的牛市大相徑庭。在市場大漲之時,操作靈活、風險偏好較高的私募産品成績優異,成為“造富者”的天堂,私募産品的銷售異常火爆,“搶著要買不著”的現象顯著。但當市場深度回調,繁華散盡後,私募銷售不得不重新回到“找熟人”的狀態,而那些認同私募投資理念、願意中長期追隨的資金也越來越難找。

  一年間從壯大到萎縮

  私募是相對於公募而言,通過非公開方式,面向少數投資者募集資金而設立的基金。由於私募基金的銷售和贖回都是通過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私下協商來進行的,因此它又被稱為向特定對象募集的基金。

  在以往大家的意識裏,私募基金規模普遍較小,不過自2014年初實行備案制以來,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時期,尤其在牛市行情啟動後,私募基金積極入場,發行量激增。截至2015年6月30日,基金業協會披露已備案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有5852家,備案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9429隻,私募證券基金的管理規模已達12577.39億元,突破萬億元關口。據格上理財統計,截至2015年7月12日,管理規模過百億元的私募證券投資機構共28家,而在2014年一季度自主發行前夜,只有景林資産、重陽投資、青騅投資3傢俬募機構管理規模破百億元。

  由於操作靈活,風險偏好較高的私募産品往往能取得相對更為優異的成績,這也是私募快速壯大的原因。不過在市場出現深度調整的當下,私募更容易遭遇重創。據格上理財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27日,年內已經有928隻陽光私募基金終止。另外,來自私募排排網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7月清盤的陽光私募産品顯著高於其他月份,有10隻産品存活期甚至未超過一個月。

  一傢俬募公司的總經理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坦言,“在市場大漲時,公募奔私是業內普遍現象。但從快速壯大到快速萎縮,我們面臨的投資方壓力是難以想像的,産品業績出現回撤後,新的私募産品很難賣出去。”

  回到“找熟人”模式

  正如上面這位私募總經理所言,私募面臨的業績考核壓力其實更大,原有的私募産品回撤會直接影響到新産品的發行,私募的壓力可見一斑。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探訪了多傢俬募機構後發現,“搶著要追著買”已經一去不復返,不得不回到“找熟人”的狀態中。

  私募的銷售主要分三個方式,一是主動接觸的私人客戶,二是通過券商代銷;三是通過第三方機構銷售。

  “在市場行情火爆時,公司一個小時就認購8000萬元,次日名額便被一搶而空,不少人還托關係買,但也不能輕易買到。”一家明星私募的銷售人員蕭遠(化名)還能清晰回憶起幾個月前的火爆景象,他説,“我們3個月的投資期已經實現了20%的分紅,自身儲藏的優質客戶基本上大舉認購,倉位目標已經基本達到要求。通過券商或信託等第三方機構銷售的規模其實並很大,認購起來可謂一票難求。”

  不過,這些輝煌在當下已經成為過眼雲煙,今年以來私募行業經歷了金融産品從債權向股權的快速轉移。在一二季度,不少陽光私募遭遇“秒殺”。蕭遠向記者表示,“凈值下降後,第三方機構、券商那邊都賣不出去,新産品很難銷售。”他表示,“現在我們靠的是老闆的個人魅力,畢竟老闆在這個圈子裏聲譽很好,認得大佬也比較多。私募更強調投資理念,那些認同老闆理念的老客戶還是願意做中長線投資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