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泡沫破裂前的精緻誘多

  • 發佈時間:2015-07-04 02:31:3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券商點金指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許維鴻

  中國股票市場熙熙攘攘兩年多,期間幾乎所有股民都收益頗豐,吸引了更多新股民加入市場,希望能把財富效應進行到底。可惜,世界上沒有永遠上漲的股市——市場在六月中旬突然從單邊上漲的行情掉頭向下,上證指數短短半個月時間就從5100點之上跌到4000點以下,把一年多積累的漲幅“瞬間”回吐近半,創業板的跌幅更是驚人,新股民的幸福指數也隨之驟變。

  投資界有句名言:無所經歷就無所敬畏。據我觀察,這次被套牢于5000點上下的股民,很多都是人生第一次買賣股票,更有趣的是很多人在春夏之際都曾洋洋得意于“不懂股票卻成功賺錢”,似乎天生就具備股票投資的天賦,絲毫找不到敬畏市場的氣息。客觀地説,這種現象是符合股票投資規律的,金融市場的博弈就是這樣一種“貪婪-恐懼”的週期遊戲,新股民付出代價贏得教訓,在某種意義上是必然的,作為旁觀者雖然痛心但卻無奈。

  我認為這次市場震蕩更值得監管機構注意的,是網路時代各種輿論的喧囂。六月下旬市場轉跌後,網路媒體的各種極端化、情緒化的觀點和謠言,其暴力表達無所不用其極,造謠力度可謂空前強大。例如,很多言論“粗暴”地把股市的漲跌與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生日掛鉤,與亞投行的簽約日掛鉤,與執政黨的生日掛鉤,真是可笑的無厘頭。更有甚者,謠言製造者以股票投資業界“王牌”基金經理的名義,或者新華社等權威官方媒體名義發表文章,把股票市場與中國的“國運”掛鉤、與海外顛覆中國的所謂“惡勢力”掛鉤,似乎股市再下跌中華民族就面臨生死考驗一樣。

  作為監管機構和專業的投資者,必須對這種網路輿論暴力傾向進行冷靜思考。要知道,這種暴力傾向化的語言風格,非常符合新股民的非專業特徵偏好,加劇了他們浮躁的投資情商波動,對穩定市場可以説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

  股票市場運作有其客觀規律,漲多了就會跌、跌多了就會漲,投資者的情緒變化並不是哪個機構或者政府可以完全掌控的。説白了,中國的A股前期上漲了3000多點,回調了1000多點,依然處於牛市過程中,靠造謠是翻不了天的。那麼,這些謠言又是從何而來?目的何在呢?

  在我看來,這些專業的網路謠言是一種精緻的誘多策略,本質是用非專業投資者熟悉的邏輯和語境,吸引投資者高位買入股票,以實現背後資金的獲利出逃。這種誘多策略並不新鮮,以往被投資者唾罵的“股評黑嘴”,幹的就是誘多的勾當。曾幾何時,常常看到一隻股票價格已經高企,無良的黑嘴還在各種媒體上繼續唱多該股票,而前期悄悄買入的機構投資者,則利用散戶買入的機會,拋掉手中的籌碼,以實現盈利。

  可見,本輪股票由漲轉跌過程中,誘多策略的本質雖然沒變,但是黑嘴變成了網路黑寫手,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被網路媒體所取代,粗糙的謠言製造變成了精緻的辭藻編排,謠言傳播速度和傳播力度都成倍增加,散戶投資者的損失自然就更大了。

  因此,雖然我不同意很多激進的投資者把股市的回調歸罪于監管機構,但是對於本輪監管機構沒有及早控制網路謠言散播,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進一步深入追究。畢竟,一個健康發展的股市並不意味著股票價格的高企,而是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需要一個充當“看門狗(Watchdog)”的監管機構。監管者首先自己不要被“糖衣炮彈”迷惑,還要主動揭穿精心佈置的誘多騙局。

  最後,值得投資者警惕的是“精緻誘多騙局”的下半場如何演繹。按照以往的思路,當散戶投資者被騙買入籌碼後,黑嘴們會轉向唱空,配合背後黑手持續地賣出股票,進而把股票價格進一步壓低,轉誘多為誘空、誘使散戶割肉賣出,完成一個“貪婪-恐懼”的完整金融騙局。因此,當前監管機構要做的,絕不是挖空心思維持牛市的格局,而是回歸“看門狗”定位,迅速找出造謠幕後的黑手,還股市一個誠信的市場氛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