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牛市迎中期調整 波動中攻防兼備

  • 發佈時間:2015-06-27 01:30:5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期調整啟動

  中國證券報:本週市場經歷深幅調整,行情的調整是否接近尾聲?

  張憶東:首先,立足中期看此次調整的性質,這是此輪長期牛市的中期調整,標誌著此輪長期牛市開始進入以震蕩盤整行情為特徵的第二階段,該階段是季度性的盤整、震蕩。根據四月初興業春季策略提出本輪長期牛市“三大階段演繹論”,即“牛市-盤整市-牛市”,而不是持續單邊“瘋牛”,其中,2014年到2015年二季度的上漲是第一階段,第一階段的最高潮結束的特徵是先後遭遇“小尖頂”式調整和“大尖頂”式調整;隨後將是第二階段,是季度性的調整、震蕩;第三階段又是持續數年的上漲。現在,行情已驗證我們的預判,在5月初遭遇“小尖頂”式調整,很快又在6月下旬開始“大尖頂”式調整。

  其次,立足於短期博弈角度,每次急跌暴跌市場恐慌之後都會出現反彈,這次也不例外。一方面,資金面擾動即將過去,通常貨幣市場季末壓力最大時點發生在25號前後,7月初本輪資金面擾動將結束,有望迎來反彈契機。另一方面,社會財富向股市的配置積極性依然強烈,因此,當市場風險快速釋放後,依然會有場外“抄底”資金參與反彈。考慮到此次調整對於投資者預期的強烈衝擊,以及巨大的獲利盤試圖趁反彈獲利落袋,因此,反彈的參與難度比上半年明顯要大。

  第三,暴跌結束並不意味立刻重新進入到“瘋牛”暴漲階段, “大尖頂”調整之後,市場較長一段時間將呈現指數箱體震蕩,個股行情分化。雖然類似過去兩周的急跌、深幅調整可能接近尾聲,但是,大概率是牛市第二階段“盤整市”才剛剛開始。在牛市第二階段,是養精蓄銳的階段。戰爭的藝術在於勞逸結合、攻防有度,大規模陣地戰之間需要適度的休整,休整階段不適合貪戰、戀戰,更適合的是恰當的防禦,等待局部戰場的突破。同理,這輪伴隨中國經濟轉型的全過程的“被利用”的牛市,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大牛市,其中,創業板、中小盤、三板以及主機板公司的效率提升、産業升級,是牛市行情的主戰場,但是,經歷過去數周的持續上漲之後,牛市主戰場相關的股價多多少少透支了樂觀預期和産業前景,“大尖頂”調整之後,行情的驅動因素已經從“不斷抱團取暖”的正向迴圈陷入“相互踩踏”的負向迴圈,暴跌之後將迎來股價和基本面預期的再平衡,市場經過季度性震蕩、養精蓄銳,等待改革、創新、股權投資大繁榮所産生的成果,進而吸引海內外的投資者重新大規模入場。

  謝偉玉:我們認為調整尚未結束。儘管週二週三打新資金回流帶來市場短期反彈,但打新資金對存量股票的拉動非常有限,市場情緒對龍頭和TMT、並購、觸網等概念的追捧已降溫,尚需新的強有力的催化劑來帶動新一輪反彈。大方向上,無法找到強有力的牛轉熊邏輯,只是階段性休整,但是要警惕反身性作用。

  從短期驅動因素看,規範融資融券和場外配資對市場影響尚未結束,越來越多券商限制信用賬戶投資單一股票的比例,從這一點來講,難言調整已近尾聲。

  從貨幣政策看,週三放鬆存貸比、週四重啟逆回購,確實帶來流動性邊際改善,不過由於反身性,市場正在自我強化形成貨幣政策不再寬鬆的主流偏見。

  從微觀流動性來看,過去兩周,客戶保證金連續下滑,合計減少1.6萬億元至2.25萬億元。不過,上周因為新股申購,銀證轉賬增加1.54億,但本週恐怕有所減少,另外,基金髮行規模和融資能力均不及前5個月。

  因此,在形勢並不明朗的情況下,不要搶反彈,控制倉位為宜。這次牛市途中的震蕩調整幅度可能確實不能用歷史經驗來衡量,即便調整超過20%,或者調整時間超過3個月,也不要喪失牛市信心。

  鄭愷:短期市場多空膠著,但我們認為行情調整已近尾聲,對傘形信託等場外配資的規範和清理長期來看有利於股市健康發展。截至目前,我們認為在經濟未見明顯企穩信號之前、通脹與房價仍在下行階段,這使投資者對貨幣政策繼續寬鬆的信心依然存在,牛市格局的“供需均衡”也暫時沒有被打破,因此市場在短暫的宣泄之後將重回上漲態勢。

  精選國改概念股

  中國證券報:本週市場風格發生明顯改變,國企改革概念股一枝獨秀,軍工、鋼鐵、採掘和電力等板塊明顯防禦性較強,這種風格是否具有持續性?

  張憶東:防禦性的板塊在中短期至少將收穫相對收益。首先,從短期博弈的角度來看,電力、鋼鐵、軍工、能源、“中字頭央企等相關的國企改革概念股基本上屬於中大盤價值股,年初以來漲幅相對少,獲利盤多殺多的“踩踏”風險也相對小。其次,從中期改革邏輯來看,國企改革的確能夠提升效率,實現産業升級,值得自下而上深入淘金。但是,國企改革概念股是魚龍混雜,不能夠只是因為是國企或者道聽途説而盲目投機。我們歸納出6種上市公司受益國企改革模式,具體到行業上建議遵循兩條思路:一是國家新名片:“一帶一路”大戰略下,重要的一環是伴隨政府對外投資,中國中高端裝備製造業進入國際市場。二是低效益催生整合和轉型:盈利能力較差或處於下降週期的鋼鐵、航運、煤炭、有色、房地産等行業,大市值央企存在整合的可能,小市值公司鐵定轉型。

  謝偉玉:國企改革確實是未來一段時間的重要主題,但回調時防禦板塊跑贏高beta的成長股是很正常的事;未來反彈時,代表中國結構轉型和産業升級方向的新經濟的成長股將再度崛起。我們認為市場風格將趨於均衡,且會有一定持續性。風格趨於均衡並非因為大股票的邏輯多麼完美,而是小股票選股的成功率在下降。我們認為不會出現“風格切換”,只有持續性的“均衡”。因為股市流動性供給邊際放緩,推動大票行情並不容易,而小股票並沒有完全喪失投資機會,仍有40%的公司處於100億以下,新股發行每月約50家,次新股股票池不斷長大,自下而上的基金經理仍能夠從中找到新的投資方向。

  鄭愷:展望三季度,國企改革1+N政策已經有部分出臺,後續可能會繼續有持續政策催化,因此板塊有望成為近期的主題熱點。而9月中國將舉行抗戰勝利70週年大閱兵,結合國際形勢,軍工行業有望出現脈衝式行情。煤炭行業估值迭創歷史新低,而機構接近零配置,我們認為三季度資源品價格企穩回升是大概率事件,屆時煤炭行業將迎來估值修復。因此,國企改革、軍工是值得關注的主題,煤炭行業是傳統行業中值得期待的板塊,但是我們認為這種風格並不能成為長期引領市場的大主題,貫穿牛市的仍是符合轉型背景的成長股。

  控制倉位 攻防兼備

  中國證券報:市場大幅調整之時,投資者應減倉觀望還是逢低佈局?

  張憶東:暴跌之後的反彈以及之後的盤整市,並不適合普通投資者特別是“新手”參與。對於專業投資者,暴跌之後,中期應該更注重攻防兼備,倉位不必太激進,短期可適度提升倉位參與反彈,但需要密切保持倉位的靈活。反彈中可以關注“超跌的生態型成長股”+“國企改革標的”。

  謝偉玉:建議投資者減倉觀望。絕對收益投資者仍然建議控制倉位,不要急著搶反彈;相對收益投資者可以利用震蕩積極調整結構,同時也需要控制倉位。如果低倉位佈局的話,一定要尋找確定性最強的標的和防禦性強的板塊,如業績持續好轉的航空板塊、確定性強的地方國企改革標的。

  鄭愷:我們對市場仍舊保持樂觀,建議可以逢低佈局,傳統行業看好煤炭和機場(收益網際網路+傳統行業),新興行業看好網際網路、軟體、醫療、環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