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從暴跌中吸取教訓

  • 發佈時間:2015-06-27 01:30:5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皮海洲

  最近A股市場走出一波本輪牛市啟動以來最慘烈的暴跌行情。上證指數從6月12日的最高點5178.19點跌到6月26日的最低點4192.87點,累計下跌了985.32點,跌幅高達19%,不少個股的跌幅達到30%以上,很多投資者在這波暴跌行情中損失慘重。

  出現這種暴跌的走勢,其實是很正常的。雖然説本輪行情一直被稱為是牛市行情,但實際上,即便是在牛市行情之中,雖然行情總體是向上發展的,但並不排除階段性的下跌行情甚至是暴跌行情的出現。可以説,暴跌行情也是牛市行情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在上一輪牛市行情中,就有著名的“5·30”暴跌行情。當時的指數從2007年5月29日收盤的4334.92點,經過隨後5個交易日的暴跌後於當年6月5日跌到最低點3404.15點,上證指數暴跌了930.77點,跌幅高達21.47%。

  這種牛市中的暴跌行情也並非是A股市場的專利,哪怕就是美國這樣成熟的股市,牛市中的暴跌行情也並不少見。如美國的本輪牛市從2009年3月啟動以來已長達6年多的時間,堪稱標準的慢牛行情。但這種慢牛行情也不排除暴跌行情的出現。如2010年5月4日到6日,道瓊斯指數三天暴跌11.50%,同年6月21日到7月2日,道瓊斯指數再次暴跌9.24%。又如2011年7月22日到當年8月9日,道瓊斯指數的最大跌幅達到了16.76%。可以説,每隔幾個月,這種暴跌或大跌行情就會在美國股市裏上演一次。因此,暴跌行情在牛市上演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之所以牛市會出現這種暴跌走勢,其原因也是不難解釋的。因為在牛市行情中,市場總體是向上的,所以投資者對收益的預期也會很高。如果只是小幅下挫,根本就洗不出投資者所持有的籌碼。而如果沒有有效的洗盤的話,投資者的浮籌洗不出來,這就會為後市行情的發展積累較大的風險。所以要洗籌,就必須有急跌與暴跌,讓投資者恐懼,這樣才能洗出浮籌,讓股票換手,達到為後期上漲積累力量的目的。因此,可以説,牛市行情就是伴隨著暴跌行情的出現而走出來的,沒有暴跌行情也就很難有真正牛市的持續上演。

  正是基於暴跌行情與牛市行情這種相輔相成的關係,所以,投資者有必要從近期的股市暴跌行情中吸取教訓,以便盡可能地回避股市暴跌的風險,爭取最大程度上保住牛市的成果,爭取更好的投資收益。那麼,就最近的暴跌行情而言,投資者應該吸取哪些教訓呢?個人以為,至少有這樣三點是投資者應該銘記的。

  一是“別人貪婪我恐懼”。牛市由於賺錢效應,最容易讓投資者變得貪婪起來。投資者賺了還想賺,收益翻番了也不滿足。哪怕市場上風險警示的聲音不斷,投資者也總是置若罔聞。如本輪行情漲到5000點,指數早就翻番。而個股的風險也已很大。但投資者仍然看多後市,6000點、7000點甚至萬點,對市場風險視而不見。正是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暴跌終於到來了。所以,總結本輪暴跌行情的教訓,投資者最應該明白的就是“別人貪婪我恐懼”的道理。

  二是“別人恐懼我貪婪”。如果説牛市會讓人變得貪婪的話,那麼暴跌行情會讓人變得恐懼起來。尤其是股市接連大跌,面對財富一天天的大幅縮水,投資者的恐懼感會更加強烈。而在這個時候,成熟的投資者應該逆勢而行,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變得貪婪起來。如在本輪暴跌中,不少投資者感到絕望,但來自香港的投資者卻在6月19日、23日兩天通過滬股通渠道接連抄底。

  三是主動回避高杠桿資金。雖然説杠桿資金是雙刃劍,股票上漲時可以給投資者放大收益,股票下跌時給投資者放大損失,但投資者還是應該主動回避杠桿資金尤其是高杠桿資金。尤其是在股市風險大增的情況下,更應主動去杠桿。因為這種高杠桿資金一旦操作錯誤,就會讓投資者前功盡棄,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付之東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