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行情與上一輪有可比性嗎 牛市剛開始OR要結束?

  • 發佈時間:2015-04-27 08:31:54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程喆  責任編輯:王文舉

  在中國經濟增速趨緩、房地産市場趨冷的情況下,中國股市卻意外結束了漫長的熊市,在短短9個月時間內實現大盤指數翻倍,並不斷創下7年多來的新高。上交所更是因為成交超萬億元,致使系統“爆表”,創出全球交易所有史以來成交最高值。伴隨著市場熱情的飆升,“政策市”“股市泡沫”“過於瘋狂”等各種觀點爭相交鋒,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一輪牛市?

  股市回眸 4400點前傳

  被熊市壓抑太久的股民終於揚眉吐氣了,從2014年第四季度開始,股市就止跌上漲,進入2015年3月,更是勢如破竹。4月8日,上證綜指盤中突破4000點大關,創2008年以來的新高,也將本輪牛市行情提升至新的高度。在指數攻城略地的同時,兩市成交再創逾1.5萬億元的天量,多空分歧在此整數關口達到近期頂峰。

  4月13日,上證指數更是一舉攻破4100點,再創7年多來新高。10天后又站上了4400點。對於許多經歷過上輪牛市的老股民而言,4000點無疑是一道重要的心理關口。突破4000點後,股市的走向會如何?市場難以預料,若僅通過主流媒體的分析來判斷,股民應當不用擔心。

  結合歷史數據,從官方媒體的態度通常可以預期股市的表現。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扼住了A股上漲勢頭,開社論調控股市的先河。此後,新華社、《人民日報》評論漸漸成為股市的風向標。

  4月20日,央行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明顯高於此前市場預計的0.5個百分點。央行意外降準之後,更多投資者開始猜測央行會在此後加緊出臺更多的寬鬆新政策。

  4月21日,人民網刊文稱,4000點才是A股牛市的開端。國泰君安一位高管表示,官方媒體倡導做多,這似乎預示著,股市還會上漲。

  《中國證券報》報道,上海盈象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合夥人劉新勇分析,造就這波牛市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經濟下行,政策鼓勵創新和經濟轉型,需要證券市場有比較好的表現;二是民間資金充裕,證券市場是最好的投資渠道及配置場所;三是上市公司努力通過各種方式提升市值。當然,中國實體經濟面臨升級轉型陣痛的事實不可否認。然而,經濟週期的調整是正常現象、客觀規律,任何一個經濟體都難以避免。

  從時間節點上看,中央在2013年9月提出了“一帶一路”重大倡議;隨後,資本市場長達7年的熊市宣告終結。“一帶一路”將加快藍籌公司全球化進程,進而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金融業的全球化。這輪牛市的啟動,就是以銀行等藍籌股的發力作為重要標誌的。

  新華網評論指出,本輪牛市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場外增量資金的持續推動。而打破持續數年存量博弈格局的,正是不斷涌入的新生代投資者。截至4月23日,今年滬指漲幅已達36.47%。火暴行情刺激資金“跑步”進場。數據顯示,4月13日~17日,證券保證金凈流入7814億元,為連續4周凈流入。4月21日,兩市融資融券餘額逼近1.8萬億元。此外,新增A股開戶數325.71萬戶,環比大增93.77%,創歷史新高,約為2007年牛市單周最火暴月份的3倍。在新進入的投資者中,“80後”“90後”已經成為主力。而這一波新生力量的加入,在重塑A股投資者結構的同時,也帶來了完全不同的投資理念。

  牛市之問 與上一輪有可比性嗎?

  滬指重返4000點,不少投資者也習慣性地將其與上輪牛市中的4000點作比較。有觀點甚至認為,當前A股尤其是滬市的平均市盈率與8年前相比明顯偏低,牛市腳步不會就此停止。但是,牛市路徑會被簡單複製嗎?

  人民網報道,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在截然不同的基本面環境和市值體量中對兩輪牛市作簡單比較,缺乏歷史縱深感。

  有券商人士如此評述:“從市值角度看,目前A股總市值已是2007年4000點時的數倍;從交易量上看,當時滬市日交易量超過2000億元,而如今已是七八千億元的水準。另外,隨著股指期貨、融資融券、滬港通等新業務和衍生工具的推出,當前的A股市場,無論是參與群體,還是內在構成,都較8年前發生了深刻變化。”可見,眼下的牛市比以前的體量更大,參與的股民規模也更為龐大。

  這輪牛市是“政策牛”

  中國股民已經習慣了股市的起起伏伏,眼下正是大牛市,誰都不希望此輪牛市過早結束。有人稱,目前的牛市是“政策市”,是強大的政策力量打造出來的股市。而打造政策型牛市的出發點在於,持續下滑的中國經濟需要牛市這樣一個抓手。

  《深圳商報》評論稱,當央行行長周小川面對記者強調“資金進股市也是支援實體經濟”的時候,相當於在給牛市背書,只有牛市的財富效應才可以吸引更多的資金入市,才可以為IPO註冊制的推出創造更好的條件,才可以為更多需要融資的企業創造上市的機會,才可以更快速地調高直接融資的比例。但這相當於一個蓄水池,現在是蓄水的過程;IPO註冊制一經推出,就相當於開啟了“抽水機”。“抽水機”一旦打開,牛市也會遭遇挑戰。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了工業增加值、消費、固定資産投資、房地産開發投資等多項數據。數據顯示,這幾項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全線下滑。其中,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創13年新低,社會消費增速創9年新低,工業增加值增速創2008年金融危機後新低。有專家就此分析認為,主要經濟數據説明經濟下行壓力不僅大,而且還在增大。而一輪真正的牛市似乎又需要經濟的持續向好來支撐,這樣自然讓人糾結。

  市場越火 風險越大?

  不可否認的是,在上證綜指衝關4000點之時,也將A股估值推到了一個非同尋常的高度。尤其是創業板整體估值水準已經和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頂峰時的納斯達克板塊相近,在經濟向下的大背景中,這樣高企的估值令人擔憂。至於“牛市還能持續多久”這樣的問題,其實是偽問題,因為它基本上不會有真正的答案。例如上一輪牛市,上證指數衝到6000多點,當時有著名投資人唱出“黃金10年”的高調,實則那輪牛市只延續了一年多,之後就偃旗息鼓了。

  不和諧的聲音已經出現了。4月8日當天,滬指盤中振幅達到近百點,創業板盤中一度暴跌逾4%,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市場多空分歧的加大。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援引統計數據説:“諸多跡象表明,A股風險已大量出現。且越往上漲,風險越大,而不是越小。”

  股民期待 健康牛市才是真的牛

  在經濟增速“換擋”的背景下,中國股市依賴流動性持續寬鬆、政策紅利不斷釋放而快步走高,但同時也遭遇了“泡沫”的質疑。如果在經濟基本面不好、企業經營不好、房地産市場不好的背景下,股市再跌回2000多點,會産生多大的震動?股市做多情緒爆發下的“改革牛”,能否成為期待中的可持續“健康牛”?

  中國需要牛市,中國政府會盡力保證政策型牛市的穩定和持久,中國股民也需要一個健康的牛市。財經評論員皮海洲表示,一個“健康的牛市”至少得具備3個特徵: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和股市自身基本面的支援,行情的上漲不存在功利性,牛市行情的發展和終結不會給股市帶來太大的損害。對於火熱的A股而言,跟隨全面深化改革的腳步加快自身改革,構建注重價值和回報且公平高效的市場體系,從而真正具備配置資源和發現價格的功能,仍是其從“改革牛”步入“健康牛”的必由之路。

  結語

  從來沒有只跌不漲的股市,也沒有只漲不跌的行情。新華社今年1月曾發表文章,標題是“投資者為何虧也心慌,賺也心慌”。這句話非常契合如今高杠桿市場上的投資者心理。而如今國內股市所表現出的一些瘋狂,也要引起股民的警惕,風險提示還是非常需要的。

  專家觀點

  中國股市前途還是很光明的,現在還沒有到半山腰。但是,最近市場確實走得太快,有些過熱,不能一天把後面一段時間的飯都給吃了。目前的股市需要修正,等待上市公司業績好轉。所以,對於目前的市場,建議“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民族證券財富中心總經理徐一釘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政策利好仍未出盡,還會有些空間。所以,儘管股市有風險,但該入還是要入,只是要切實地關注指標變化。

  ——新浪財經專欄作家子非

  若將散戶活躍度作為資金面的領先指標,那麼其已接近歷史高點。今年滬指有機會重現2007年的繁榮景象。

  ——匯豐中國A股匯聚基金經理楊惠元

  目前來看,A股市場上存在一定的回調壓力,因為在短期內上漲過快、過猛。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20%的調整根本算不上什麼。就算真的出現大幅調整,也並不代表A股市場進入熊市。從長遠來看,A股整體趨勢依然向上,但中間會出現調整。

  ——“新興市場教父”麥樸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