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股權眾籌助力解紓中小企融資難

  • 發佈時間:2015-04-23 02:22:3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實習記者 周文靜

  由於融資渠道狹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一直難以解決。目前,在我國現在的金融體制下,通過銀行間接融資依然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儘管自去年以來,央行屢次降準降息,但注入中小企業的資金還是有限,中小企業無法受益。

  隨著新三板和地方性股權交易中心的興起,加之“股權眾籌”的火熱,通過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方式似乎給中小企業、創業企業帶來希望。有關部門在搭建多層次資本市場,亦有意通過股權融資給企業拓寬融資之路,解決融資難的問題。當前的中國正處於創業潮,眾多的創業企業需要資金的支援,而“網際網路+”概念的興起,使得股權眾籌在國內風生水起。

  關注度前所未有

  4月20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上,證券法修訂草案中提出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修訂草案披露,草案主要內容涉及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加強投資者保護、推動證券行業創新發展、簡政放權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其中包括通過網際網路+等眾籌方式公開發行股票等建議。

  據報道,草案建議,通過證券經營機構或者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認可的其他機構以網際網路等眾籌方式公開發行證券。若該建議通過,意味著股權眾籌渠道可以公開發行證券,股權眾籌有可能成為公開發行證券的新平臺。而根據現行法律,當前國內可公開發行證券的合法市場僅限于滬深交易所以及新三板。

  在眾多的金融創新中,為何如此關注股權眾籌?專家認為,股權眾籌有利於避免金融系統風險,也是中國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法寶。目前我國企業的負債杠桿高企。如果杠桿持續加大,將會造成銀行資産、企業盈利水準持續下降,加之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社會老齡化,如何阻止中國經濟滑向日本模式,金融創新是關鍵。

  投資者門檻能否降低

  專家認為,在創業潮和企業負債率居高的情況下,股權眾籌滿足了企業需求,亦符合國情。居民的金融資産將不再是只有存款只是存款人,而會走向一個個的投資者,用時下的熱語可解讀為“人人都是投資者,人人都將有股權”。隨著證券法和公司法的修改,將慢慢形成大眾激勵的共同機制。其中,需要法律體系、行業自律及監管與市場創新同行。

  在監管層面,2014年12月中國證券業協會發佈的《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規定,投資單個融資項目的最低金融不低於100萬元人民幣的單位、個人或金融資産不低於300萬元人民幣或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人民幣的個人。該辦法的出臺,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合格投資者標準過高,會極大抑制股權眾籌平臺的發展。股權眾籌門檻是否應該有所降低,挖掘更多的投資者。此外,當前法律規定股東不能超過200人,在網際網路眾籌平臺上,200人股東的界限能否取得突破。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探討。

  此外,由於股權投資的風險系數遠遠大於P2P債權投資,投資者的風險教育和風險承擔能力尤為重要。作為眾籌平臺,有兩個底線不能突破:一是不能做資金池;二是不能做隱性擔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