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朋友圈“買賣”的甜蜜與哀愁

  • 發佈時間:2015-03-28 09:52:4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時尚消費

  □ 本報記者 陳瑩瑩

  “我覺得朋友圈代購挺方便的,老朋友幫買東西也不收代購費,而且也不怕是假貨。”“朋友圈裏開始做買賣的人越來越多了,動不動就刷屏,真是夠煩人的……”

  隨著使用微信等社交平臺的深度普及,朋友圈代購、開店也越來越紅火,但對此,許多消費者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

  老友代購方便多

  “其實我不能算是純粹的代購,最多算是買手吧,主要因為我自己平時就很愛買,然後在國內有一群和我一樣愛‘敗家’的閨蜜。”小然笑嘻嘻地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她高中畢業就留學法國,家境不錯的她是法國名品店裏的常客,而目前她在法國有著穩定的工作,朋友圈代購純粹是個“副業”。

  小然説,剛開始是逢年過節回國時幫自家親戚買一些東西,後來就發展到幫閨蜜、朋友代購了。“主要以奢侈品、護膚品為主,這些奢侈品牌在國內標價太高,歐洲價格不僅低,而且現在還有匯率優勢,相當划算。”她説,自己代購的範圍很窄,僅限于自己朋友圈中的朋友不對外,最多是特別熟的朋友介紹的人,僅此而已。而且,她收的代購費也不會太高,一般是代購商品價格的10%-15%,“就是給自己掙個零花錢”。

  小然的閨蜜甜甜就是她的忠實客戶,“之前我買大牌包包都是在專櫃或去香港買,後來就開始在朋友圈中找代購幫忙購買,一來款式新、多,二來也省下不少錢,又可以買其他的心愛之物了。”

  已移民日本的Cindy也是從幫熟人朋友代購開始,最後乾脆辭職在家,安心做起了代購。“一方面我老公也不希望我上班太辛苦,另一方面幫人代購的收益也還可以。”現在,Cindy在微信朋友圈中開了自己的微店。另外,還在淘寶上經營著自己的小店,主營日本的藥粧、母嬰用品等。

  刷屏與陷阱“齊飛”

  不過,在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過程中了解到,很多消費者和網友也對朋友圈代購發表了不同意見。“人生就像微信朋友圈,你永遠不知道哪一位好友,會成為下一個代購。”“一年了,在此我想告訴那些在我朋友圈裏做買賣的親朋好友們,你們的‘攤位費’該交了!”這些段子調侃的正是當下流行的朋友圈代購現象。

  網友李星表示:“去年下半年開始,我的微信朋友圈中的代購、做買賣的越來越多了,説實話,真的挺煩人的。有的是很熟的朋友,有的就是交情一般的朋友。那些代購、銷售資訊動不動就刷屏,已影響到我的業餘休閒生活了。”

  “突然有一天,朋友圈裏就多了個做代購的,往往還是平時相處得比較好的朋友。”消費者菲菲笑言,她的朋友圈曾經一個星期內多出來5個搞代購的,這令她很是煩惱。這些代購的朋友中,有的説是姐姐在美國旅遊,有的説閨蜜在南韓留學,代購的産品也是各有不同。起初剛有代購的時候,還覺得挺新鮮,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時間一長就令人厭煩了。“實在忍受不了天天刷屏,最後只能拉黑。”菲菲説。

  而不少網友和消費者還表示,煩人的刷屏只是一方面,最可怕的還是朋友圈代購“陷阱”重重、“殺起熟來”絕不手軟。

  張女士就在朋友圈裏遭遇了一次 “殺熟”。張女士的親戚經營著一家鞋店,前段時間她的親戚頻繁地在微信朋友圈中發佈消息説,找到了某知名品牌運動鞋在國內的代理加工廠,她正在做“代購”,能以尾單價或原單價拿到同款同品質的運動鞋,比市場價便宜500至600元。張女士起初有點不相信,但轉念一想:“她常年經營鞋店,找到又便宜、品質又好的進貨渠道也是有可能的,而且都是親戚,不可能騙我吧?”最後,張女士委託親戚代購了一雙運動鞋,結果貨物到手後張女士傻眼了,運動鞋一眼看過去就不是正品,而且比起一些高倣鞋也差了很多。但礙于情面,張女士心不甘情不願地收下了這雙鞋,還違心地告訴親戚:“運動鞋收到了,品質挺好的,謝謝!”

  市民程先生前不久通過微信向一齣售翡翠的商家匯款6000元。“當時想著情人節快到了,想給老婆買個翡翠戒指做禮物,誰知道剛打過錢去就被商家拉黑了。”程先生説,賣家是他在逛文玩市場時認識的。“我們兩個互加微信,他經常在微信朋友圈裏發翡翠首飾的照片,而且價格還都不便宜。”就在前兩天,該賣家在朋友圈裏曬出一些節日特價的手釧,讓張先生很動心。“原本是10000元的戒指,節日特價才6000元。他説先交款再發貨,還説這是微信商家交易規則。我就給他的支付寶付了款。誰知在我告訴他錢已到賬後,他馬上就把我拉黑了。怎麼聯繫都不回復我。”此時,程先生才意識到自己除了微信,對這個賣家一無所知,更沒有其他聯繫方式,反應過來之後才報警。

  陌生人莫輕信

  就上述情況,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網上購物被騙情況時有發生,消費者維權之路卻很艱難。首先,朋友圈代購、微信開店幾乎沒有門檻,只需註冊一個賬號即可;其次,微信好友添加並非實名制,QQ號、手機號或假名都可添加;第三,微信購物的支付方式並不固定,難以通過支付平臺約束和保障,“消費者直接給支付寶或網銀轉賬的情況很多,如果消費者發現被騙,第一時間先與第三方網路平臺舉報,保留好通話記錄和賣家的個人資訊,及時報警”。

  電商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的微信朋友圈開店交易行為,尚無有效監管手段。除通過微信認證、具有明確賬號主體的公共賬號外,存在於微信朋友圈的海量賣家,甚至沒有開店考核的流程,只需註冊一個賬號即可。這種缺乏門檻與監管的售賣行為,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朋友圈假貨的氾濫。“即便是你看到一些截屏的消費記錄也未必真實,目前網上看到有種微信對話生成器,可以隨意生成微信內容,還有支付寶付款頁面生成器,可以製作出任意金額的支付頁面。”

  記者在網上進行了搜索,並分別下載安裝了“微信對話生成器”和“支付寶頁面生成器”,安裝好“微信對話生成器”之後,用戶可以自由設置與“顧客”(包括頭像和微信名稱)的微信聊天記錄,甚至可以設置“顧客”向自己轉賬的截圖,完全可以以假亂真。

  專家提醒消費者,不要輕易相信微信朋友圈上的代購,“有些代購詐騙聲稱‘海外代購’,待顧客付款後,以‘商品被海關扣下,要加繳關稅’等藉口,在顧客再次付費後,就再也收不到貨品了”。在未收到貨物前,不要輕易打款,以防上當,如果遇到被騙的情況,應立即報警求助。

  漫畫/趙天奇

  流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