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裏網購有風險受欺騙維權難
- 發佈時間:2015-03-15 13:01: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朋友圈裏網購有風險 受欺騙維權難
新華網瀋陽3月15日電(記者羅捷)朋友圈裏介紹網購,不需要資質、資金等門檻,看起來很方便,一旦出現交易糾紛,如買了假貨,則退款難、退貨難……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提醒,朋友圈裏購物,不能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維權。
成都消費者廖女士告訴記者,她通過朋友圈了解的資訊,購買了一款國外化粧品,價格是專櫃的6折。“因為賣貨的這人我認識,是外地一個不算熟的朋友,就買了一套。”拿到化粧品,廖女士卻發現聞起來有些不一樣,跟之前在專櫃買的對比,包裝有區別,但不容易被發現,上網搜鑒別真假的帖子,跟假貨特徵比較吻合。
記者在微信搜尋公眾號,輸入“代購”,出現一些公共行銷賬號,如南韓代購、奢侈品代購、日本代購等,以衣服、包包、化粧品為主。觀察朋友圈的貨物圖片,有些圖是從網上下載的,如明星同款衣服等,並非産品實拍。
經營者在淘寶、京東開店,需有相應註冊資金的資質、實名認證等,一旦發現資質虛假,賣家隨即下線。而在朋友圈裏賣東西幾乎沒有門檻,交易風險十分明顯。
瀋陽市消費者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微信朋友圈交易風險主要有:出售方身份不明,發生糾紛無法核實交易方的真實資料;沒有第三方交易平臺,買賣之間缺乏協調、監督;出售方不是規範銷售者,售後服務沒有保障。
又如,瀋陽消費者喬女士在一微信網友處買了2塊表,付款後卻只收到了1塊。她要求賣家退款,卻被拉黑。拉黑,聯繫不上,成了賣家的通用處理方法。
瀋陽市消費者協會提醒,微信朋友圈賣貨大多為個人行為,不具備相關的經營執照和證件,不屬於合法經營,不能依據相關法律維權。
專業人士建議,朋友圈購物受到侵害,可以向所在地工商部門或消協組織投訴,涉嫌犯罪的向公安機關報警立案,如賣家銷售金額達5萬元以上,或賣家貨值金額達15萬元以上,或兩者合計達15萬元以上的,公安機關會立案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