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尚福林:主動適應新常態 服務實體經濟

  • 發佈時間:2015-03-14 00:43:3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新華社電

  在經濟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銀行業會出現哪些新特徵?如何應對新常態下的風險挑戰,推動銀行業轉型發展?如何為銀行業發展注入更加持久的內生動力?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記者: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銀行業會出現哪些特徵?

  尚福林:新常態下,我國銀行業呈現出了貸款增速回穩、存貸利差收窄、社會融資方式轉變、不良貸款反彈和監管“寬進嚴管”等變化。這就要求銀行業必須加快調整發展戰略、轉變盈利模式、提升創新能力、防範化解風險隱患和守法合規經營。

  記者:銀行業貸款增長速度回穩有哪些表現?

  尚福林: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銀行業資産和利潤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也將調整為中高速增長。2014年銀行業貸款增速已降至13.3%,比前5年平均增速下降了6.3個百分點;商業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9.7%,比前5年平均下降了一半多。種種跡象表明,增長速度回穩將成為銀行業的一種長期趨勢。

  記者:您認為,銀行業應當如何應對貸款增速回穩的變化?

  尚福林:總體講主要從三方面應對:由“講增速”向“講轉速”轉變,加快資金週轉,讓存量貸款轉起來、活起來,以轉速替代增速,以效率換取效益;由“講數量”向“講品質”轉變,強化公司治理、提高風控水準、健全運營系統,真正變粗放型發展為集約化經營;由“講佔比”向“講戰略”轉變,積極把握國家戰略、結構調整、産業升級帶來的新空間。

  記者:貸款利差收窄是一個長期趨勢,具體可以從哪些方面著力轉變盈利模式?

  尚福林:隨著利率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利差將進一步收窄,利息收入佔比將進一步下降,做大規模吃利差的傳統盈利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了,必須轉變盈利模式。總的來看,銀行業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著力:一是向管理要效益。強化精細管理,重塑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二是向定價要效益。提升産品定價和利率風險管理能力,通過構建有效的利率風險規避、分散、轉移和補償機制,實現利潤可獲得、風險可覆蓋、商業可持續的目標。三是向風控要效益。採取有效措施提升資産品質,降低不良貸款佔比,避免不良增長過度侵蝕利潤的現象。四是向服務要效益。積極提升服務品質、轉變服務方式、細分服務市場、加快服務升級,為客戶提供更加個性化、專業化和綜合性金融服務,提升客戶黏合度。

  記者:社會融資方式的變化對銀行機構提出了怎樣的挑戰?

  尚福林:社會融資方式正在發生明顯變化,融資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銀行業必須加大金融創新力度,跟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步伐,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在融資多元化的潮流中贏得競爭新優勢,把握髮展主動權。

  一要探索利用資訊技術加強業務創新,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打造數字化金融平臺,鞏固物理經營渠道,延伸虛擬經營空間;二要探索非信貸業務創新,穩妥發展財富管理、資産託管等高附加值業務;三要探索加強負債業務創新,通過金融債、大額存單、要約交易等多種手段籌集資金,提升主動負債能力;四要探索加強信貸業務創新,開闢新的盈利渠道。

  記者:面對不良貸款率上升的趨勢,銀行應該怎麼做?

  尚福林:近年來,經濟運作中的一些壓力已經越來越多反映到銀行信貸品質上,主要表現就是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和比率持續“雙升”。總體上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比例仍保持在較低水準,風險總體可控,但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未來一段時期,經濟運作中的一些問題可能在銀行業進一步顯現。

  作為應對,銀行業機構應及時核銷不良,用好呆賬核銷條件放寬的政策,在賬銷、案存、權在的前提下,加大呆賬自主核銷力度,避免高撥備高不良並存。要積極盤活不良,借助資産證券化、資産流轉,通過合理渠道向有條件、有意願的投資者出售不良貸款。此外,還應爭取重組不良,對符合政策的項目或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産品應採取收回再貸、展期續貸、並購重組等方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還要轉化不良,利用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等渠道探索不良貸款批量化、市場化處置的有效機制。

  記者:如何理解銀行機構監管的“寬進嚴管”?

  尚福林:今年初,銀監會啟動了監管架構改革,這次改革的核心是監管轉型。一方面,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體現“寬管制”的導向。將部分地方性金融機構的日常的市場準入權力下放給註冊地所在銀監局,會機關僅對法人機構的新設籌建和退出、重組改制和破産重整等3項進行審批。另一方面,完善監管體制機制,為“嚴監管”創造條件。在不增加部門、人員總數的前提下,將監管部門從11個增加到17個,使監管部門佔部門總數的比例提高至77.3%。適應機構監管要求,新組建信託部、城商部、普惠金融部,聚焦監管主業,細化監管分工,優化分類監管機制,提升專業化監管水準。成立現場檢查局、審慎規制局,明確法規部承擔行政處罰、行政復議、法律審查的專責,提高發現和查處問題的能力。

  記者:在“寬管制、嚴監管”的大趨勢下,銀行業金融機構會發生什麼變化?

  尚福林:監管套利的空間將逐步壓縮,依法經營的邊界將更加清晰,監管問責的力度也將進一步加大,違規成本將不斷增加。銀行一要強化合規意識,主動執行各項監管規定,落實各項監管要求,增強服從監管和接受監管的主動性。二要強化風險主體意識。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堅持審慎經營和穩健發展,自覺肩負起防控銀行業風險的主體責任,各級監管機構也要履行好監督責任。三要強化責任意識。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當好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表率,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本源,維護良好的社會金融秩序和地方信用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