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期權策略篇之“保險策略”問答(三)

  • 發佈時間:2015-01-08 00:32:1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交所期權投教專欄

  保險策略是個人投資者使用非常廣泛的策略,在實際應用中,投資者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

  1. 保險策略對什麼樣的投資者具有吸引力?

  這一策略可能對兩類投資者更有吸引力。第一類是不想賣出股票的長期持有者,可運用認沽期權來限制短期內可能下跌導致的虧損。第二類是在買入股票時舉棋不定、生怕錯買的投資者。

  2.簡單地直接買入股票與保險策略孰優孰劣?

  這個問題沒有肯定的答案,更多取決於投資者自身的風險偏好程度和對市場判斷的自信程度。如果投資者對自己買入的股票十分有信心,風險偏好程度較高,那完全可以不買認沽期權作保護;而風險承受能力較差的投資者,在買入股票或持有股票同時,往往擔心後市下跌風險,此時採用保險策略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3.保險策略具有止損的功能,那麼與“止損訂單”有何區別呢?

  止損訂單是被動止損方式。其優點在於沒有止損成本,缺點在於:若股價跳空止損價位後一直下跌,則投資者將無法及時止損,或者若股價觸及止損價位後開始回升,投資者將不得不以止損價位割拋手中的股票,失去回升反彈的收益。

  保險策略是一種主動止損方式。其優點在於投資者通過預先支付權利金,鎖定股票在到期日的賣出價位,從而在到期日前可“高枕無憂”;缺點在於止損功能具有時間限制,合約到期即失效,同時它是一種有成本的止損方式。

  4.從損益圖看,保險策略和買入認購期權策略是不是一回事?

  答案是否定的。兩個策略的潛在盈虧是相似的。但從頭寸的角度來説,這兩個策略具有本質不同。

  認購期權的建倉成本只有權利金,而保險策略的建倉成本等於股票的購買價格加上認沽期權的權利金,相比之下,後者高出很多。保險策略的建倉者實際持有股票,因此享有股票分紅派息收益權,而認購期權的建倉者在到期前未持有股票,所以認購期權的持有者無法得到股票分紅收益。

  5.市場上有這麼多認沽期權合約,應該選擇哪一個合約對股票作保護呢?

  (1)到期日的選擇

  首先,就像買保險的保險期,取決於投資者想要保護手中股票的時間段。其次,通常長期保險的保費會比短期保險的保費貴,因此遠月一般貴于近月。比較常見的做法是:先買入近月認沽期權,合約到期時,再行判斷是否要買入下一個月的認沽期權。這一操作的優點在於降低了保險的成本,靈活地根據標的股票的價格走勢而作判斷。

  (2)行權價的選擇

  首先,深度虛值的認沽期權雖然成本很低,但它所提供的下跌保護範圍很小。它更像是一份“災難保險”,當股價僅為小幅下跌時,它提供不了保護。其次,深度實值的認沽期權雖然保護的範圍很大,但它的權利金太高,嚴重限制了投資者的潛在盈利。這是一種過度保守的策略,其較高的權利金支出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股價的上漲收益。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投資者通常可以買入輕度虛值、平值或輕度實值的認沽期權。這樣,投資者可以在保護股票下跌風險和保留股票上漲收益之間達到一種平衡。

  免責聲明:本欄目刊載的資訊僅為投資者教育之目的而發佈,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資訊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資訊做出決策。上海證券交易所力求本欄目刊載的資訊準確可靠,但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證,亦不對因使用該等資訊而引發或可能引發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更多內容敬請瀏覽上交所股票期權投教專區(http://edu.sse.com.cn/option)。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