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BDI腰斬 熊步難止

  • 發佈時間:2015-01-08 00:32:2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朱瑩

  自2014年11月4日創下1484點階段高位後,BDI指數開啟斷崖式下跌,截至1月7日收報758點,累計下跌47.94%。1月7日單日下跌0.39%。

  中國證券報採訪的多位分析人士表示,BDI指數近期持續下跌,主要是由於海岬型船(Capesize)和巴拿馬型船(Panamax)的租金大幅下挫所致,反映了中國經濟低迷,對大宗幹散貨需求疲軟的現狀,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原油價格下跌拖累。

  BDI季節性跌幅擴大

  “BDI自去年11月中旬以來下跌50%左右,大大超過以往的季節性跌幅。”國投中谷期貨分析師郭建權指出,每年3季度國際貿易量最為活躍,4季度則由於節日(國慶、聖誕等)及天氣因素,國際貿易量大幅下降,從而BDI表現為3季度大幅上升,4季度大幅下降。

  但從最近5年看,季節性因素可以解釋15%的下跌幅度,但去年11月份以來的跌幅明顯超出季節性因素的解釋範疇。“從BDI走勢來看,中國經濟下行,對大宗幹散貨需求疲軟依舊是主導其下跌的主要原因。”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説。

  11月份煤炭和鐵礦石進口環比都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數據顯示,中國11月進口鐵礦石數量較去年同期大跌13.4%至6740百萬噸,環比減少15.1%。在海運貿易量下降的情況下,海運費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12月下旬,大西洋市場成交降至冰點,圖巴郎至青島的運價跌至11.86美元/噸,創09年初以來的最低水準。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國際原油的暴跌,使得海運費下降,這使得波羅的海海岬型船運價指數(BCI)出現明顯的下跌。

  波羅的海海岬型船運價指數(BCI指數)從2014年11月4日的3781點一路下挫,屢創歷史新低,2015年1月6日跌至432點,兩個月跌去88.6%,跌幅驚人。

  國信期貨分析師施雨辰指出,以鐵礦石為例,一方面,2014年三季度後,由於供應過剩局面日益加重,國際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鐵礦石貿易商普遍減少了進貨量,以避免“船未入境,貨已降價”的局面。根據海關統計,2014年11月,中國進口鐵礦石僅有6740萬噸,同比下跌13.4%,環比上個月減少15.1%,創2013年10月以來新低。

  另一方面,去年9月,全球最大鐵礦石生産商巴西淡水河谷與中遠集團簽署為其25年的長期鐵礦石運輸合作協議和建造多艘40萬噸級超大鐵礦石運輸船的協議,淡水河谷此後還與招商局、山東海運、中海等多家大型國內船公司進行合作。由此,國際鐵礦石運輸市場上的貨物量進一步減少。

  弱勢難改

  對於BDI指數的暴跌,業內人士始料不及。資深航運專家陳弋曾表示,2014年集散貨海運市場不如去年,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宗商品需求由熱轉冷,價格持續下跌,尤其是近期降價預期令需求方觀望情緒升溫。

  大宗商品市場常常把BDI視為一個重要指標。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首席分析師劉心田表示,BDI指數是大宗商品的風向標,11月的快速回調與大宗商品的低迷表現是吻合的。必須注意到的是,BDI的走低將是長期性的,近幾年難以根本性逆轉,原因在於全球性大宗商品的供應過剩和相對需求不足。

  程小勇認為,未來,BDI走勢取決於中國經濟是否企穩和國際原油價格是否回升,短期還將處於弱勢震蕩走勢,關注3月份中國季節性旺季的回升機會。“BDI大幅下跌,一是,從航運來看,未來新增的航運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新增運力投放會放緩;二是,BDI下跌又影響國際貿易,對經濟有負反饋效應。三是,會進一步弱化國際大宗幹散貨的冬儲積極性,以及進口鐵礦石等原材料入境價格下跌。”

  但郭建權認為,BDI暴跌主要原因不在於需求的下降,背後原因更多是原油成本的下跌。“原油的大幅下跌也降低了航運成本。利好航運企業,降低物流成本,促進國際貿易的上升,未必不是件好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