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小農困境”突圍

  • 發佈時間:2014-11-18 00:43:3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簡直是一場革命!(中糧屯河)北疆種植區畝産9噸,南疆種植區畝産9.5噸,全疆平均畝産7.5噸,當時把我都嚇了一跳。”中糧屯河董秘蔣學工這樣描述他在今年番茄成熟期考察種植基地時的所見所聞,“要知道,此前全疆平均畝産只有3.5噸。”

  畝産翻番的背後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種子、土地整修、起壟、育苗移栽、水、肥、農藥、種植模式、種植方法、採摘等等,中糧屯河董事長夏令和把這個系統工程定義為“農業”,且位居農業企業必須關注的四大環節之首。

  “現在中國幾乎所有的農産品價格都比國外高,不光是番茄醬,大米、小麥、棉花、糖、大豆都是如此。”夏令和對此憂心忡忡,千百年來中國農業一直都是小農分散種植,且農民只擁有承包經營權,根本不敢對土地做長期規劃。而在國外,一個農場種幾萬畝地很常見,農場經營權在祖祖輩輩間代代交接,技術得到了充分積累和延續;同時,由於土地私有化,農場主願意在土地、技術上進行大量投資。

  作為大農業裏的一個子行業,加工番茄種植産業自然也是深陷“小農困境”。新中基工作人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小農種植模式使得原料品質不一。番茄品種較為單一,退化嚴重,栽培模式落後,一些番茄原料中水溶性固形物和紅色素含量下降,單産不高,品質優勢逐步喪失。同時,正是小農種植模式容易導致原料收購的無序競爭,加劇番茄原料品質滑坡,企業平均原料消耗大幅增長。

  事實上,小農種植模式是當前農業無法在短期內扭轉的國情。為了在國際市場佔據一席之地,國內加工番茄産業選擇了“訂單農業”。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開始,中糧屯河以全産業鏈為依託,積極開展“訂單農業”,促進農民結成合作社,培育新型農業生産經營主體。

  在“訂單農業”模式中,中糧屯河扮演了服務者、收購者、生産組織者的角色,通過“公司+農戶+基地”、“公司+合作機採大戶”等多種靈活的模式,有效推進農業的規模經營,推動農民合作社的發展。

  同時,由於對原料的依存度較高,“訂單農業”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原料品質提供了保障。昌吉州一跟中糧屯河簽約的番茄種植農戶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公司會考慮不同品種的內在品質及其穩定性、持續性,根據農戶土地的情況推薦種子,並在種植過程中,為農民提供科學播種、科學栽培、科學指導等全方位服務。

  不過,“訂單農業”在保障原料品質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每到采收季,新疆幾大番茄制醬企業便會開始一場原料搶奪戰。本來屬於一家企業的訂單,有可能會被別的企業高價搶走。

  “這是個兩難問題。”夏令和認為,“目前的紛爭,大家都有自己的道理。但作為企業來説,我要思考我的農業模式,我們來年能不能再多租一些地?如果還要跟農民簽合同,我們是不是可以只跟大戶簽,或比如只跟兵團這個層級的簽,不是以前那種挨家挨戶的簽?”

  疆內專家的建議跟夏令和想的如出一轍,他們認為,企業可多發展自種農業,這樣可以避免農民違約,又可保障産品品質。實力較強的企業要走差異化經營路線,與高端客戶合作,從而拉開經營價位。與此同時,企業也可以加強研發,解決番茄生長週期短、成熟太集中的問題,減少企業與農戶之間違約的情況發生。

  不過,夏令和堅信農民和企業之間是可以實現真正共贏的,而且只有實現真正的共贏的模式才是持久科學的模式。

  “也許,中國農業很快就會有轉機。”新疆昌吉州農業局局長賈文明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為了做好土地流轉工作,各市縣成立了土地流轉交易中心。土地流轉後,規模化經營,風險可控,從源頭上保證了番茄等農産品的品質。全州從未出現過番茄農殘超標案例。番茄産業是昌吉州一項重要的産業,目前昌吉州每年種植番茄達20萬畝。中糧屯河在昌吉州便有生産和加工基地。

  中糧屯河公司顧問周永生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土地流轉之後,農業有望形成規模化經營,企業才願意加大對土地的長期投入,比如改良土壤,才能更好地推廣先進農業技術、機械化。只有這樣,成本才能降低,農業現代化才有可能實現。土地流轉之後,大規模農場就有可能形成。大的番茄農場主收益遠高於一般農民,前者畝産能到7-9噸,後者只有4-5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