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獐子島巨虧股民擬索賠 業界呼籲證監會介入調查

  • 發佈時間:2014-11-04 07:45:00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林彥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因受“異常冷水團”影響而巨虧8億的獐子島昨天繼續停牌,股民暫時保持賬面上的市值。經過上週五的情況説明會之後,對於獐子島巨虧的疑問並沒有消散,有股民發起組織“冷水團”維權。有證券法律專業人士則呼籲證監會介入調查。

  巨虧背後有三大疑團

  在經過上週五的情況説明會之後,對於獐子島的懷疑依然沒有結束,甚至是愈演愈烈。投資者的懷疑集中在三個方面:

  其一,“天災”為何只有獐子島一家遇到?對於這個“幾十年一遇的異常冷水團”,投資者質疑為何獐子島鎮所在的長海縣其他養殖戶沒有遇到?媒體關注到,大連市海洋與漁業局的官網中,沒有冷水團的任何資訊發佈,長海縣的政府官網也未見報道。今年7月20日,長海縣政府官網還刊文稱,小長山鄉蝦夷扇貝的養殖“預計年內産量同比去年增産三到四成”。

  其二,“千里眼透視機”為何沒有監測到?據獐子島官方網站介紹,中科院海洋所與獐子島集團合作,“通過點、線、面結合,對空間、水面、水體、海底一體化的多要素同步觀測,對獐子島海洋牧場實施24小時監控”。“公司在獐子島海域構建了北黃海冷水團監測潛標網,對底層水溫變化實施24小時不間斷監測,提升了海域環境監控能力。”“這猶如給大海裝上了千里眼、透視機。”投資者質疑這些為何成為擺設?

  其三,播苗74億枚是否屬實?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10月31日稱,此次絕收的蝦夷扇貝,是于2011年11月底播,總苗量74億枚。對此,股民提出“活要見貝,死要見殼”。

  對獐子島巨虧一事,吳厚剛表示,“經過會計師審核,不存在欺騙”。公司董秘孫福君也表示,“大部門死亡的貝苗要麼被沖走,要麼被掩埋在海底,只有少量扇貝殼會撈上來。”

  獐子島財報顯示,2010年時,獐子島的存貨為17.15億元,到2013年已達26.84億元。有業內人士曾撰文認為,這是通過存貨計賬掩蓋房地産業上的虧損。

  復牌或遭遇連續跌停

  獐子島原計劃昨天復牌。據其表示,將進一步整理與補充披露事件的相關內容,繼續停牌。投資者暫時從賬面上避免了損失。

  不過,大家普遍預期,獐子島復牌後連續跌停難免。有機構認為將有2個跌停,也有投資者根據銀廣夏、重慶啤酒和昌九生化等股票的前車之鑒計算認為,“不考慮融券因素最少6個跌停板”。

  齊魯證券分析師謝剛曾經力主買入獐子島,出具過《海洋食品O2O,戰略再下一城》、《底部增持確立公司反轉機會》報告。謝剛認為,預計獐子島2014業績為虧損8.82億元,“由於海域減産導致盈利大幅下滑超出此前預期,或將引發二級市場對公司管理團隊的質疑和擔憂,短期估值水準或將遭受信任折價,盈利和估值的‘戴維斯雙殺’在所難免”。

  他並認為“獐子島此次海域減産係自然災害的風險,從側面也反映出國內海洋養殖行業過度擴張和管理能力邊界的問題,中國清潔海域資源的稀缺性和企業的規模擴張帶來的衝突和矛盾,將激發人類對自然資源承載負荷的冷靜思考”。

  申銀萬國趙金厚預計,獐子島2014年凈利潤虧損8.6億-7.7億元,即預計2014年第四季度單季凈利潤為-4800萬元至4200萬元,下調評級至“中性”。

  法律人士呼籲證監會介入調查

  對於獐子島巨虧事件,有股民表示將組織“冷水團”維權。一位股民在某網站的股吧中表示,“十幾年辛辛苦苦攢的積蓄30萬,就這麼眼睜睜地看它灰飛煙滅!股民維權啊,組織起來。”

  上海市華榮律師事務所證券維權專業律師許峰在接受記者採訪表示,獐子島巨虧疑點重重,此事件影響巨大,股民需要權威部門的調查結果,實際上調查應該也不會太難。比如同一海域的其他養殖戶的情況,比如當年鉅額投入的憑證等。他呼籲,從對公司負責和對投資者負責兩方面出發,證監會應該介入調查此事件。

  許峰向記者介紹,從法律程式上,如果證監會調查發現公司有虛假陳述等問題,就將立案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存在欺詐行為就將進行處罰,而只有到了這一步股民才能通過法律手段索賠,所以現在“組團維權”還為時過早,只能停留在輿論呼籲的層面。而如果證監會調查發現確實屬於天災,則屬於經營風險範圍,股民的損失無法得到賠償。

  相關

  新聞

  農業股緣何屢屢中彈?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林彥龍)獐子島巨虧成為股市當下關注焦點。目前,這一事件仍處於撲朔迷離階段,並不能認定獐子島存在欺詐行為。但翻開中國股市的歷史,農業股是造假行為的多發板塊,業內人士認為,農業股屢爆炸彈有其特殊原因。

  細算農業股的造假行為,可謂屢見不鮮。銀廣夏在1998至2001年的四年時間虛增利潤7.72億元,股價上漲十倍,事發後跌到僅剩五十分之一。曾為“中國農業第一股”藍田股份在1999年和2000年兩年間,虛構營業收入達到36.9億元(實際利潤只有6400萬元),虛構凈利潤9.4億元(實際是虧損3200多元),最後被退市。

  豐樂種業1997年至案發的2003年,8年中6年造假,虛構主營業務收入1.8億元,虛構利潤4006萬元; 1997年6月上市的草原興發至2006年案發,累計虛構資産總計14.15億元。同時,虛構營業收入、成本及稅金,至案發時累計虛構利潤達到13.2億元。

  “中小板造假第一股”的綠大地在上市前的2004年至2007年6月使用虛假合同和虛構交易,虛增資産7011萬元,虛增營業收入2.96億元,上市後到2009年,再次虛增資産2.88億元和虛增營業收入2.50億元。“中國創業板造假第一股”萬福生科2008年至2011年累計虛增收入7.4億元左右,虛增凈利潤約1.6億元。

  北京領優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夥人曾令尉認為,農業股容易造假有幾方面原因:

  其一,地方政府對農業類公司的上市往往都給予額外的關照和扶持。很多農業産業化企業主營業務上其實並不賺錢,補貼和扶持資金往往成了主要利潤來源。其實地方政府對於農業龍頭企業的造假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主動配合企業造假騙取銀行貸款或上市融資資格。

  其二,農業企業經營的特殊性,為農業類上市公司造假提供了其他企業所不具備的便利。藍田股份存貨是水面的鴨子、水裏的魚、湖底的蓮藕。若不是財務專家劉姝威分析發現其造假,恐怕還要給股民造成更大的損失。

  其三,不可知的自然災害,往往給農業類上市公司造假提供天然的屏障。

  其四,農業企業利潤率低,週期性強,企業造假衝動因此更強烈。

獐子島(002069)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