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全國政協經濟界委員:國家賬本要讓公眾心安

  減稅,是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們討論最熱烈的話題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建議,要將個稅起徵點從3500元提高到5000元;全國政協委員、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抱怨,企業增值稅過高,導致産品價格居高不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劍閣相信,只有減稅才能增加居民收入,進而提高居民消費意願。

  提及減稅的話題,代表委員無一例外都會引用這樣一組數據:2011年全國稅收總收入接近9萬億元,同比增長22.6%;財政收入首超10萬億元,同比增長24.8%。這兩項指標,遠遠高於去年GDP9.2%的增速。

  李劍閣還有另外一筆賬,我國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從2002年的15.7%一直攀升到2011年的近23%,而居民收入佔GDP的比例則從原來的55%下降到目前的略高於40%。

  這一系列數字,與社會公眾的“稅收痛苦”感受一致。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指出,目前的稅制結構已暴露出一些問題,如間接稅比重過高、由企業承擔的比重過高,而先富階層承擔的直接稅比重低到幾乎微不足道的水準。

  與此同時,國家財力逐漸壯大,已為減輕企業和民眾稅負創造了條件。

  兩會上,代表委員們根據自己所感受到的“稅收痛苦”,給政府的結構性減稅路徑支招:有的建議要提高中小企業、微小企業的增值稅、營業稅起徵點;有的建議改進個人所得稅徵收辦法;有的建議清理整頓不合理稅收。

  有觀察者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近70處提及改革,而財稅體制改革也被列入改革重點範疇。

  在財稅專家看來,結構性減稅雖然呼聲很高,但只是整體財稅改革的一個細部。要做到讓百姓對國家財富放心,整個“國家賬本”還需要有更多的改革。

  賈康委員的説法是,財稅體制改革需要頂層設計。

  政府工作報告中,財稅改革被具體解釋為:完善分稅制、推進預決算公開、完善政府採購制度、深化資源稅改革等。

  在財稅專家看來,這些改革雖然影響不如減稅那樣與老百姓直接相關,但卻是在完善國家賬本,讓政府在管理財政收入時更有序、精細、高效。

  就財稅體制改革的話題,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今年一下子就提交了4個提案。

  以完善分稅制為例,許善達解釋説,1994年實施的分稅制改革對中央集中財政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如果繼續執行,會損害地方政府特別是縣鄉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所以完善分稅制的目的就是要進一步理順政府間財政關係,做到對財政收入更合理的分配和使用。

  在經濟學家雲集的全國政協經濟界別,很多委員表達了一致的觀點:財政收入的蛋糕越做越大,當下急需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替百姓看好蛋糕、分好蛋糕,書寫一本讓公眾心安的國家賬本。

  •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劉世昕
  • 編輯:藍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