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代表稱中等收入者因高昂生活成本陷群體性焦慮

  兩會期間,一則“北京上班族月收入7500元沒有安全感”的消息引發輿論關注和熱議。一些代表委員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中等收入群體的境況和心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中,如何做大“中等收入群體”?使收入分配格局從“金字塔形”向“橄欖形”過渡?

  高昂生活成本扼殺財富積累

  小姚在北京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工作,每月收入約7500元,扣除五險一金和個稅後,每月實發約6500元,再除掉房租、伙食費和交通費等生活必需開支,每月積蓄不到2500元,他説生活在北京沒有安全感。租住在蝸居,出門擠地鐵,買房是奢望……小姚的感慨引起許多上班族的強烈共鳴。全國人大代表、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易敏利指出:“這反映出我國中等收入者非常脆弱,享受的社會保障和福利較少,生活負擔壓力較重。”

  何為中等收入者?專家認為應具備中等以上收入、生活比較富裕、生活水準比較穩定。中等收入者不應該是“房奴”“車奴”“孩奴”。但現實中,住房、教育、醫療和養老等高昂的生活成本,扼殺了城市工薪階層積累財富的能力,制約了中等收入群體的增長。“中等收入群體是一個成熟社會的中堅力量,是消費社會的基礎。這個群體應該是富有活力的,但是現在,他們陷入了某種群體性焦慮。”易敏利代表説。

  “做大中等收入群體,首先要織密社會保障網。”來自雲南省昆明市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楊明説,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主要覆蓋低收入群體,中等收入群體享受不到城鄉低保、保障性住房等政策。他建議,政府要切實加大調控房價、穩定物價、推進教育公平、深化醫改和完善社保等方面的力度,為中等收入群體“減負”,建立有利於中等收入群體增長的社會保障體系。

  • 來源:北京晨報
  • 編輯:藍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