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兩會觀察:中國糧食“八連增” 已到補償農民時

  去年中國糧食産量實現“八連增”,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實際增速為1985年以來最高,但“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城鄉收入差距問題依舊讓人憂心。有政協委員在2012年全國兩會上疾呼:“到了該補償農民的時候了!”。

  “1畝小麥平均能收800斤,每斤1.02元(人民幣),共收入816元,買化肥180元,耕地、播種、收割150元,澆水三次要105元、農藥50元……”全國政協委員、70歲的河南衛輝市唐莊鎮黨委書記吳金印用濃重的河南口音在兩會上“訴苦”:農資價格猛漲,而糧價漲得太少,種田不划算,農民有意見。

  全國政協委員、“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表示,種糧每畝純收益不過區區7.5元,良田拋荒的現象在同為農業大省的湖南普遍存在。

  儘管中共每年的“一號文件”連續9年鎖定“三農”以示重視,政府工作報告多次將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官方陸續出臺了取消農業稅、增加農業補貼等一系列惠農富農政策,但大量農民仍選擇離開土地,到“十一五”末,涌入城市的農民工群體已達2.42億人。

  不斷見諸報端的農民工討薪的新聞,又表明“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欠薪只是農民工面臨的困境之一,在全國政協委員錢學明看來,農民工還犧牲了三代人的幸福,帶來嚴重社會隱患——夫妻聚少離多,留守長輩勞動和精神負擔加重,留守兒童教育、安全問題突出。

  “城鄉收入比例一般統計為3.4:1,加上城市居民的各種補貼,實際將近5:1。”全國政協委員劉江警示説,這是非常危險的數字。

  來自河南的全國政協委員宋豐強説,大批農民進城務工經商,成為城市建設的生力軍,盼望在戶籍、就業、社會保障、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加快改革,分享城市公共服務。

  “到了該補償農民的時候了!”劉江認為,儘管政府一直在加大支農力度,但仍然不夠。劉江建議為農民切出兩塊“蛋糕”:調整國家預算,進一步加大支農力度;國有企業也應拿出部分純利潤給農民。而袁隆平的建議更具體:政府應大幅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可以通過高價收購、平價銷售的方式,穩住糧價,提高農民收入。

  從制度設計上保障農民權益也顯得日益緊迫。嚴厲打擊惡意欠薪,城市基本公共服務覆蓋農民工,推進農村生産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等建議在全國兩會上廣受關注。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今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三農”投入,並用了較長的篇幅講述如何在制度上補償農民:更加注重把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工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逐步將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到農民工;讓農民無論進城還是留鄉,都能安居樂業、幸福生活。維護關乎農民切身利益的“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農業專家呼籲,惠農政策應走完直達農民的“最後一公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所長劉鳳之以農業科技為例説,農業科技體制改革要突出科研單位的公益性,不要與農民爭利,農業科技的投入應更多面向基層。

  •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尹海明
  • 編輯:王文舉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