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庫存産量雙降,但需求不足、産能過剩、債務惡化、杠桿率高等問題依然存在
■下半年市場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但政策執行力度只會更強,過剩産能有望加速出清
近日,媒體曝出東北最大的煤炭企業黑龍江龍煤礦業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龍煤集團”)一季度虧損近10億。報道中顯示,龍煤集團今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8.42億元,同比下滑7.62%;凈利潤為-9.78億元,虧損幅度較上年收窄26.84%。
由此想到今年春節前國務院接連下發兩份重量級文件,提出煤、鋼去産能指標,為行業供給側改革定調。如今,小半年已過,煤炭行業也已開始實行276個工作日限量生産的新規。這半年來,煤炭行業改革推進情況如何?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挑戰?今後將怎樣推進?
煤炭庫存産量雙降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原煤産量27754萬噸,同比下降16.6%。1-6月我國原煤産量162764萬噸,同比下降9.7%。
種種跡象表明,上半年煤炭行業去産能效果顯著。業內人士表示,上半年,煤炭全行業嚴格執行276個工作日減量生産政策是去産能的關鍵因素。內蒙古一家煤炭生産企業人士表示,過去大部分煤礦都存在超出核定産能生産的情況,而276個工作日政策是按照核定産能乘以0.84重新核定産能。因此上半年全行業減少的煤炭産量要大於預測數據。近期動力煤供應偏緊的格局不會發生變化。
今年以來,隨著各項政策措施效應顯現,鋼鐵煤炭行業新增産能得到有效控制,行業運作呈現穩中趨好走勢。據統計,今年前5月,全國粗鋼産量同比下降1.4%,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産量同比下降8.4%,加上庫存、需求、預期等因素的綜合作用,市場出現了積極變化。
2月份,國務院發佈《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從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退出煤炭産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在2016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又明確今年的煤炭去産能目標為2.8億噸,安置員工70萬人。而根據此前全國多個省份報送的實施方案,計劃去掉煤炭産能則累計達到8億噸,遠超國務院設定的目標。
多位煤炭行業人士認為,煤炭行業去掉所謂的目標産能可能並不難,但對於實際減産卻無太多信心。令人意外的是,數月過後,煤炭産量出現了真正的下降,從年初起就偏低的庫存至今沒有回升。對煤炭産量的實質性下降,業內人士歸結于政策的約束。
在國務院明確了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目標後,多個政府部門又陸續發佈了八個專項配套文件。其中,國家發改委、人社部、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監局聯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規範和改善煤炭生産經營秩序的通知》,要求引導煤炭企業按照276個工作日減量生産。這一政策對煤炭市場的影響可謂舉足輕重。
4月份,山西省率先響應執行276個工作日限産政策,此後內蒙古、陜西等省份也緊跟著執行。
山西、內蒙古的煤企人士表示,目前執法部門對於煤礦的生産監管十分嚴格,通過安裝攝像頭、派員監督、嚴控票據等多種手段管理,煤炭生産企業基本不敢有違規生産的念頭。加上不少煤礦因為資金、成本原因主動停産,近幾個月煤炭的産量較往年同期確實明顯減少。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全國煤炭産量累計完成13.4億噸,同比減少1.2億噸,下降8.4%。1至5月,全國煤炭銷量累計完成12.8億噸,同比減少1億噸,下降7.3%;同期鐵路發運煤炭7.65億噸,同比減少11.1%。我國內貿煤炭市場呈現供需雙弱的態勢。
“除了行政命令,市場因素也令目前的煤炭供應持續偏緊”,安迅思煤炭行業分析師説,去年下半年煤價觸底,許多中小煤礦已被迫退出生産,至今未出現大面積復産。而且因為資金原因,後續快速復産的可能性也不大。目前坑口和港口庫存都處於絕對低位。
相比往年大量積壓,今年以來各環節煤炭庫存都處於較低水準。數據顯示,7月5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僅為340.7萬噸,同比降51%,錨地船隻達到40艘,同比上升了81.8%。在環渤海港口中,地位日益提升的黃驊港當日庫存為165萬噸,同比下降了21.4%,到船數則達到121艘,同比上升152.1%。
債務杠桿率等問題突出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日前發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煤炭行業去産能力度加大,特別是4月以來,全國煤炭産量下降,但需求不足、産能過剩的矛盾依然存在。行業利潤大幅下降、企業資金緊張、經營困難等問題依然突出。
上半年欠繳公積金和醫保近1億元;前幾年“鋪攤子”投資的貸款集中到期,每個月光貸款利息要還1億多,在崗職工發10個月工資……這是東部一家國有煤炭企業的現實情況。按照部署,從今年起,這家企業未來3年將每年關閉一個礦,共涉及職工9000多人。而企業計劃通過自願輪崗、轉崗等方式分流安置的職工人數更多。
“現在就是想方設法讓企業扛過這段困難時期。但其中涉及的職工安置、各項欠款等,都是不穩定因素。”企業有關負責人表示。
煤炭工業協會稱,2016年上半年煤炭由於去産能力度加大,産量連續下降,煤炭消費也繼續減少,帶來的是轉運量減少和庫存減少,進口大幅回升和價格小幅回升,投資明顯減少,企業利潤大幅下降;部分企業經營狀況有所改善,貨款回收有所好轉,但仍不穩定,基礎不牢,化解過剩産能應退盡退力度不夠,市場下行壓力仍將持續,企業經營困難、資金緊張的問題依然突出。
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8267.4億元,同比下降13.5%;利潤35億元,同比減少96.4億元,下降73.4%,虧損面仍在70%以上。協會統計直報的90家大型企業虧損40.6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虧32.78億元。卓創資訊煤炭行業分析師耿珍認為,煤企經營困難主要還是採煤成本高,煤價仍然偏低所致。
錢從哪兒來、人往哪兒去是去産能面臨的主要問題。而與之相伴的債務惡化、杠桿率高等問題同樣讓人擔憂。去産能和去杠桿兩個任務相互交織、互相牽扯,使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尤顯複雜和艱難。
東北一家煤炭上市公司下屬5家煤礦中,3家上報了去産能任務,其中一家將關停的煤礦涉及債務高達7億多元。公司負責人説,難的不僅是人員安置,還有債務處置。一個礦關停必然帶來資産規模縮水,債務率大幅提高,形成惡性迴圈。“一旦資金鏈理不順,企業就完了。”
據了解,在東北,當地銀行的不良貸款已逐步集中到幾家困難的大型國企。由於牽涉面廣、問題複雜,不良貸款化解非常困難。
下半年政策執行力度會更強
從大量的調研情況看,供給側改革已經有了初步進展,但仍需“快馬加鞭”,銳意推進,緊抓落實。分析人士認為,就鋼鐵、煤炭行業而言,供給側改革相關政策將逐步細化,去産能有望加速推進。隨著退出方式、配套資金、債務處理、人員安置等政策逐步落地,過剩産能有望加速出清。
不久前,由於動力煤供應存在較大缺口,市場還傳出神華、中煤等大型煤炭企業月內兩度上調動力煤掛牌價的消息。“只是短時間的冬暖,寒冬並沒有過去。”即使是上半年反彈更為顯著的鋼材價格,河北鋼鐵集團唐山鋼鐵公司副總經理張洪波很清醒,“企業轉型的步伐不能停,要在困難時期磨煉企業的競爭力。”
“如果現在不把去産能工作切實推下去,以後的矛盾會更大。”唐山市發改委産業協調處處長卞明江表示,“現在就是壯士斷腕。只要全國一盤棋,把去産能任務落到實處,一定會取得重大進展。”
國發2016年6號、7號文件明確了“十三五”期間鋼鐵煤炭行業去産能的任務目標,按照前三年集中攻堅的要求,今年、明年、後年應完成大部分任務。而從各地和中央企業確定的進度安排看,2016年壓減粗鋼産能要完成45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産能要達到2.5億噸以上。
對此,趙辰昕指出,今年餘下的時間不到半年,按時完成全年任務,直接關係總體目標能不能順利實現,今後工作安排要更加緊湊、要付出艱苦努力。一些地區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地方財政收入和就業形勢也較為困難,推進去産能,妥善安置職工、處置好企業債務,都需要做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特別是隨著工作進展和市場變化,一些減産、停産的企業有意復産,有些地方去産能決心出現了動搖,對此需要保持清醒認識和戰略定力。
趙辰昕強調,國務院領導多次明確指出,今年鋼鐵煤炭去産能目標任務必須完成。各省區市簽訂的目標責任書就是軍令狀,年底要一一盤點交賬。沒有完成全年任務的,都將被嚴肅問責。
煤炭行業人士認為下半年煤炭去産能政策執行力度只會更強。煤炭産量或進一步下降。
同時,為數不少的專家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的力度還可以加大。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説,下半年在産業結構調整、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産業創新等方面都需要加大力度,特別是需要更多體制、機制創新,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從國內生産來看,國家推動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去産能、降成本、補短板,脫困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經濟運作部副主任梁敦仕表示,特別是主要産煤地區陸續執行“276工作日”制度,組織減量化生産,煤炭市場供求壓力有所緩解,煤價出現合理性回歸,但市場過剩狀況沒有明顯改觀,特別是隨著煤價回升,一些已經停工停産的地方煤礦可能復産,市場下行壓力依然存在。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