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B2版)
第一節積極有效利用外資
促進利用外資穩定發展。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放寬銀行、保險、證券、教育、文化、養老、交通、電信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進一步放開一般製造業。推進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不斷完善和優化營商環境,保持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務實高效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建立投資促進評價體系,加強投資促進平臺建設和人力資源培訓,辦好“中國投資指南網站”和“網上投洽會”。發揮多雙邊投資促進機製作用,加強與國際組織交流,深入開展投資領域的國際合作。建設好中外産業合作園區,支援中國—新加坡天津生態城、中國—新加坡(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中韓産業園等中外産業合作園區建設,支援地方開展産業園區國際合作。
提升利用外資品質和效益。把利用外資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緊密結合起來,著力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鼓勵外資參與“中國製造2025”、“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等戰略實施,引導外資投向現代農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資訊通信、節能環保、智慧製造、現代服務業等領域。鼓勵外商投資地區性總部、研發中心等功能性機構,鼓勵外資研發中心升級為全球研發中心和開放式創新平臺,支援外資研發機構參與國內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高外資溢出效應。鼓勵外資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導外資投向中西部地區,提高中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能力,促進東中西地區産業鏈互動合作。
第二節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發展
加強對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國家級經開區”)分類指導,積極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努力把國家級經開區建設成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實施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培育利用外資新優勢的排頭兵。鼓勵國家級經開區加大對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和服務平臺建設的支援力度,促進創新創業企業發展,建設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集聚區。支援國家級經開區建設綠色園區,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迴圈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低碳工業試點園區等,推動成立國家級經開區綠色發展聯盟。發佈並組織實施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準評價辦法,加強動態管理,完善監督和考核體系。支援蘇州工業園區開展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為國家級經開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積累經驗。支援國家級經開區創建智慧財産權試點示範園區,推動建立智慧財産權運用和保護機制。依託京津冀開發區創新發展聯盟促進京津冀産業對接,推動長江經濟帶沿線國家級經開區建立合作聯盟,促進開發區區域合作。
第三節提高對外投資合作水準
優化對外投資市場佈局。加強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投資合作,促進互聯互通,有序擴大産業對外投資,延伸産業鏈。推進實施中非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基礎設施、金融、綠色發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等十大合作計劃,深化與中東歐、拉美國家的投資合作。積極開拓發達國家市場,引導企業通過並購、參股、合作等方式,建設境外行銷網路、開展研發設計合作,融入全球創新網路,提升我國産業國際競爭力。
推動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堅持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分類施策,有序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鼓勵鐵路、電力、通信等裝備製造業,綜合採用境外投資、工程承包、技術合作、裝備出口等方式,拓展基礎設施和投資需求旺盛的傳統市場和新興市場,推動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穩步推動鋼鐵、有色、建材等産業按照市場需求,上下游産業結合鏈條式走出去,建設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産基地和深加工基地。引導勞動密集型産業優先向我國中西部地區轉移、向産業鏈高端延伸,同時向勞動力資源豐富、生産成本低、靠近目標市場的國家和地區有序轉移部分加工製造環節。加強政府間産能合作機制建設,營造良好政策環境,積極與發達經濟體企業和機構開展第三方合作。
提高境外項目運營管理能力。推動對外承包工程轉型升級,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境外項目後續運營維護和技術服務,開展投資、建設和運營相結合的“建營一體化”項目,推動單一承包型走出去向投資、運營維護、技術服務整合式走出去轉變。支援企業將中國技術標準與當地實情相結合,把適合當地市場的産品技術標準及規範推向國際市場。引導企業加強投資建設和運營維護綜合風險的評估與防控,加大售後及技術服務人員國際化培訓力度。推動商協會搭建技術服務資訊平臺,發揮好海外項目運營維護技術聯盟作用。
完善對外投資合作服務保障體系。發揮走出去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和部省合作等機製作用,建立分層分級的協商制度,實現各部門網路互聯、資訊共用、共同推進。完善對外投資合作資訊服務系統及相關數據庫,加強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定期更新發佈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年度發展報告等公共服務産品。加強境外投資合作促進平臺建設,幫助企業對接項目。發揮好政策性和開發性金融機構的作用,鼓勵商業銀行創新金融産品,積極搭建對外投資合作金融服務平臺。支援行業組織和仲介機構發展,加強境外中資企業協會商會建設,完善組織架構和運作機制,強化行業自律,提高服務和綜合協調能力。
第四節增強企業跨國經營能力
培育一批世界水準的跨國公司。支援有實力的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開展跨國投資,整合價值鏈,培育全球研發中心,參與全球科創中心建設,全面提升跨國經營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提高科學決策水準和風險防控能力,加強屬地化經營。引導企業遵守所在國法律法規,增強社會責任意識,保障員工合法權益,注重資源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實現與所在國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引導中小企業有序開展對外投資合作。引導境外經貿合作區合理佈局,建設和優化境外生産基地、科技研發基地、商貿物流網路節點,帶動國內中小企業入區投資。依託網際網路企業境外行銷網路平臺,幫助中小企業開闢新的投資渠道。通過以大帶小合作出海,鼓勵大企業帶動中小配套企業走出去,構建全産業鏈戰略聯盟,形成綜合競爭優勢。
專欄7跨境投資重點工程項目
(一)國家級經開區創新發展
修訂完善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準
評價辦法,加強監督和考核。推動國家級經
開區踐行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用的發
展理念,夯實製造業發展基礎,加快發展戰
略性新興産業,培育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
製造基地和經濟區。
(二)建營一體化工程
以大型成套裝備製造業為重點,引導
企業在項目規劃、設計諮詢、系統整合、運
營維護、技術合作、監測維修等産業鏈兩端
開展增值服務,加快服務環節國際化,鼓勵
企業把産品技術標準及規範推向國際市
場,逐步實現由“製造走出去”向“製造、服
務聯合走出去”轉變。
(三)境外經貿合作區創新工程
優化境外經貿合作區國別佈局和産業
定位,創新合作區發展模式,鼓勵企業自
建、國內開發區合建、國內外地方政府共
建。加大對境外經貿合作區承接國內優勢
産能的支援力度。
(四)中非工業化合作計劃
推進中非産業對接和産能合作,鼓勵
支援中國企業赴非洲投資興業,合作新建
或升級一批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一批質
量效益好、水準高的工業項目,加強技術、
人員培訓等方面援助和合作,提高非洲國
家自主發展能力。
第八章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秉持親誠惠容,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圍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推進同有關國家與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第一節加強與相關國家戰略對接和互聯互通
完善“一帶一路”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加強與相關國家政策溝通,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貿易投資合作、金融合作等“一帶一路”建設內容納入雙邊經貿聯委會、混委會重點議題,推動雙方戰略、市場、産業、項目有效對接,共同確定需要重點推進的重大合作項目,解決雙方重大關切和合作難題,抓好重大項目落實。推動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新亞歐大陸橋、中巴、孟中印緬等國際經濟走廊建設,推進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同構建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路。積極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建設,參與沿線重要港口建設與運營,推動共建臨港産業集聚區,暢通海上貿易通道。
第二節推進經貿各領域務實合作
優化與相關國家的貿易結構,挖掘貿易增長點,擴大大型成套設備出口,推動與相關國家的農産品貿易合作,增加非資源類産品進口,發展特色服務貿易。積極探索在相關國家的節點城市建設一批海外倉儲和展示中心,發展跨境電子商務,鼓勵外貿綜合服務試點企業在相關國家拓展業務。推動世貿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實施,改善邊境口岸通關設施條件,開展沿線大通關合作,推動海關監管和檢驗檢疫標準互認,簡化通關程式。支援中歐等國際集裝箱運輸和郵政班列發展。建設上海合作組織國際物流園和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鼓勵企業到相關國家投資,加強能源資源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轉化率,參與相關國家工業化進程。發展面向相關國家的境外承包工程,支援企業參與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貿易投資促進活動,發揮好各類綜合性展會的作用,為各國企業來華參展提供更多便利,鼓勵我國企業到境外參加或舉辦各類展會。積極與相關國家和地區共建高標準自由貿易區,推動在上海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現有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中增加“一帶一路”經貿合作議題,提高區域經濟一體化水準。加強與國際組織和金融組織機構合作,發揮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作用,推動建立以商業性金融為主的多元化融資支援渠道,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援力度,為經貿合作提供融資支援和保障。加大對相關國家的援助力度,優化援助結構,支援重大合作項目的規劃諮詢、預可研、勘察設計,擴大民生、能力建設、人文交流等方面的援助,夯實“一帶一路”建設的民意基礎。
第三節推進合作園區建設
加強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境外經貿合作區等合作園區建設,把“三區”打造成為“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推動出臺支援邊境經濟合作區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有序開展現有邊境經濟合作區的調區、擴區工作,研究在條件成熟的沿邊地區建立新的邊境經濟合作區,在基礎設施建設、財稅、人才等方面給予特殊扶持,提升邊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水準。穩步發展跨境經濟合作區,探索創新跨境經濟合作新模式,推動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中老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加快發展,推動與相關國家共同建設新的跨境經濟合作區。完善“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境外經貿合作區佈局,支援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等境外合作區加快發展,提升合作區層次和水準,積極發揮合作區資源集聚優勢,開發潛在市場。
第九章加強區域協同開放
把擴大對外開放與深入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結合起來,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結合起來,完善對外開放區域佈局,協同推進沿邊、內陸、沿海開放,形成各有側重的對外開放基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第一節加快沿邊開放開發
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建設對沿邊開放的帶動作用,推進沿邊地區開發開放規劃落實,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重點口岸、邊境城市、邊境(跨境)經濟合作區、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發展外向型産業集群,深化面向周邊市場的經貿合作,形成沿邊開放合作帶。充分利用大湄公河次區域、泛北部灣等合作平臺,推動連接東南亞、南亞的國際大通道建設,提升與東盟合作水準,把廣西建成中國—東盟戰略合作新高地和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把雲南建成為面向東南亞、南亞輻射中心。推動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打造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金融服務、文化科技、醫療服務中心。發揮西藏面向南亞開放的重要通道作用,加強邊境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發揮甘肅經濟文化綜合優勢,提升貿易集散和物流樞紐功能。支援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建成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東北亞合作的樞紐,建設面向東北亞的亞歐陸港聯運、江海聯運出海大通道,加強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
第二節擴大內陸對內對外開放
發揮內陸地區生産要素成本優勢,依託中原地區、長江中游地區、成渝地區、關中平原等內陸城市群,沿京廣、京九、隴海、滬昆線發展軸,加快對內對外開放,提升國家級經開區等各類産業園區對外合作水準,積極承接外向型製造業轉移,形成橫貫東中西、聯接南北方的內陸開放型經濟走廊。加快武漢、長沙、南昌、合肥、貴陽、太原等內陸中心城市開放高地建設,推進寧夏等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建好重慶、合肥、鄭州、成都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開展武漢、成都、兩江新區、貴安新區、西鹹新區等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
第三節全面提升沿海開放水準
發揮沿海地區對外開放引領作用,支援沿海地區全面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基地和經濟區。發揮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先行先試作用,率先對接國際高標準貿易投資規則體系。結合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推動沿海省市形成各具特色的開放優勢。推進北京等地服務業開放先行先試,支援威海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建設,支援上海率先建成國際貿易中心,探索建立舟山自由貿易港區,加快福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支援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
第四節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台灣地區合作發展
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全面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落實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推動CEPA升級。加快前海、南沙、橫琴等粵港澳合作平臺建設。支援港澳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內地與港澳企業聯合走出去。支援港澳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跨省區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支援香港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充分發揮香港在金融、貿易、專業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參與國際和區域經濟合作。支援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積極發展會展商貿等産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堅持“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台獨”。在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推進兩岸制度化協商,繼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擴大兩岸合作領域,增進兩岸同胞福祉,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支援大陸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引導有條件的台資企業有序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加大對台資産業鏈投資的吸引力度。加強兩岸在現代服務業、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等領域合作,適時將兩岸冷鏈物流合作由試點推向更廣範圍和更高水準。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平潭綜合實驗區、昆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等對臺經濟功能區的作用。
專欄8區域協同開放重點工程項目
(一)京津冀市場一體化建設
完善京津冀一體化區域流通網路,支
持北京商品批發市場適度向河北、天津遷
移,合理佈局和建設京津冀物流園區、交通
場站,推進物流標準化應用。推動京津冀通
關一體化建設。依託京津冀國家級經開區
創新發展聯盟,促進京津冀産業對接。
(二)長江經濟帶商務引領
發揮長三角城市群的引領示範作用,
推進規則體系共建、創新模式共推、市場監
管共治、流通設施互聯、市場資訊互通、信
用體系互認的“三共三互”建設,促進長三
角地區、長江經濟帶市場一體化。推進長江
經濟帶25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
地建設,支援長三角地區的國家級經開區
與中西部沿江省市國家級經開區之間建立
對口聯繫機制,共建跨區合作園區和合作
聯盟,推動東部地區外向型産業有序向中
西部地區轉移。依託立體交通走廊建設沿
江農産品物流通道,優先在節點城市佈局
建設區域性農産品批發市場。
(三)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
支援上海建設國際消費城市、國際服
務貿易示範城市、國際會展之都,打造面向
國際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建設亞太示範
電子口岸網路,建設貿易便利程度最高的
城市,建設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率先建
成具有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的
國際貿易中心。
(四)沿邊開放合作帶建設
面向東南亞、南亞、中亞、東北亞四個
戰略方向,以邊境城市和口岸為窗口,推動
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發展特色優勢産業,
加強開發開放平臺建設,促進沿邊地區境
內外産業互補與資源共用,深化與周邊國
家互利合作,逐步形成西南、西北、東北國
際經濟合作圈和環喜馬拉雅、中蒙、鴨綠江
中朝國際經濟合作帶。
第十章
深化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國際經貿關係
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對外工作新理念、新方針,推動國際治理體系改革完善,積極引導全球經濟議程,維護和加強多邊貿易體制,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深化雙邊經貿合作,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為國內發展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第一節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維護世界貿易組織在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中的主渠道地位,堅持多哈回合發展授權,推動多邊貿易談判進程,推進環境産品、政府採購談判,促進多邊貿易體制均衡、共贏、包容發展。推動制定多邊投資規則。辦好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推進二十國集團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經濟治理機制轉變,加強貿易投資機制建設,推動貿易部長會議實現機制化,拓寬議題領域,推動在貿易、投資、發展等領域取得積極務實成果。積極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建設,推動成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形成多元化開發性融資格局。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發展合作、貿易投資、重大傳染性疫病防控等全球性議題上,主動參與,積極作為。
第二節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路
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不斷擴大我國自由貿易區網路覆蓋範圍,逐步形成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路。加快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中日韓、中國—海合會、中國—斯里蘭卡、中國—馬爾地夫、中國—喬治亞、中國—以色列等自貿區談判和中國—巴基斯坦自貿區第二階段談判,推進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自貿區建設,推動亞太自貿區進程。研究推動與尼泊爾等商建自貿區。推進與相關國家的自貿區升級。落實好中韓、中澳自貿協定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等現有自由貿易協定。積極推動貨物、服務、投資、電子商務、政府採購等領域對外開放,開拓新議題,提高我國自貿區建設的標準和品質。
第三節積極參與和推動區域、次區域合作
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APEC)合作,推進亞太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動全球價值鏈、供應鏈互通、經濟技術等領域合作,鞏固和增強我國在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引領和主導作用。積極推進金磚國家務實經貿合作,堅持側重經濟、金融、務實合作的大方向,推動實現一體化的大市場目標。推進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貿易、投資、服務的便利化、自由化進程,探討在貿易和投資領域開展更廣泛和更高層次合作,強化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助力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夥伴國經濟發展的功能。積極推進東亞一體化進程,深化中日韓及東盟10+3合作。推進泛北部灣、瀾滄江—湄公河、東盟東部增長區、中亞、泛黃海、大圖們倡議等次區域合作,推動有條件的邊境城市形成次區域合作中心城市。推動商簽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經貿合作夥伴協定。積極參與亞洲合作對話、亞信會議等合作機制。
第四節深化雙邊經貿合作
以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為指引,通過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商貿聯委會等高層經貿對話平臺進行良性互動,加快推進雙邊投資協定談判(BIT),深化省州經貿合作。不斷豐富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經貿內涵,完善和創新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等各類對歐經貿合作機制,推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歐洲發展戰略對接,推進中歐地方經貿合作。保持中日經貿合作穩定發展,創新和提升經貿領域交流合作,為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發展發揮積極作用。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借助兩國高層交往及總理定期會晤機制,深化能源資源和戰略性大項目合作。深化中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把我國向西開放與印度“東向政策”結合起來,拓展在基礎設施建設、資訊技術、電信、投資、産業園區等重點領域合作。拓展與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經貿合作領域,推動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升級,進一步加強中非合作論壇、中阿合作論壇、中拉論壇建設。
第五節加強和改進對外援助
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擴大對外援助規模,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優化對外援助結構,加強人力資源、發展規劃、經濟政策等方面諮詢培訓的援助,突出基礎設施、科技教育、醫療衛生、防災減災、環境治理、減貧等重點援助領域和項目,加大人道主義援助力度。積極落實二〇三〇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南北合作,加強南南合作,積極承擔與我國國力相符的國際責任和義務。加強對外援助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健全綜合性、立體式援助體系,推進援外項目管理體制改革,加強項目監管和評估,官方渠道和民間渠道相兼顧,提高援助綜合效益。用好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手段,辦好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
第十一章統籌對外開放與經濟安全
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牢固樹立底線思維,處理好擴大對外開放和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關係,加強安全風險防控和應對,完善防控預警體系,提高安全管理水準,增強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能力,切實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第一節完善出口管制和産業預警體系
加快構建設計科學、運轉有序、執行有力的出口管制體系。完善出口管制政策和管理措施。進一步完善出口管制許可,加強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核查,確保軍民兩用物項用於合法用途。在保證實施有效出口管制的同時,提高審批效率,促進和便利軍民兩用物項合法貿易。加強調查執法體制機制建設和能力建設,嚴格調查執法,強化事中事後監管。繼續推動發達國家放寬對華出口管制,促進雙邊高技術和戰略貿易合作。積極參與出口管制多邊機制,增強我在出口管制領域國際規則制定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加強出口管制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加大對社會宣傳和服務力度。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産業預警機制,推動重點産業提升國際競爭力。(下轉B4版)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