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便捷通暢的骨幹物流通道。依託綜合運輸大通道,率先推進集裝化貨物多式聯運。編制實施推進物流大通道建設行動計劃和鐵路集裝箱運輸規劃,做好骨幹物流通道佈局,到2020年初步形成集裝箱運輸骨幹通道。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客貨流密集地區,研究推進客貨分流的鐵路、公路通道建設。有序推進面向全球、連接內陸的國際聯運通道建設,加強口岸後方通道能力建設,開闢一批跨境多式聯運走廊。
專欄3 便捷通暢的骨幹物流通道佈局
以網路化組織為目標,以集裝化貨物多式聯運為重點,逐步在全國推行便捷運輸,實現貨物在區域間的高效、便捷流通。
1.南北沿海通道,服務沿海主要經濟區、主要城市與港口。
2.京滬通道,服務京津冀與長三角等地區。
3.京港澳通道,服務京津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與海峽西岸經濟區、珠三角等地區。
4.東北進出關通道,服務東北地區。
5.西南至華南通道,服務成渝、雲貴與北部灣、珠三角等地區。
6.西北北部通道,服務西北與華北等地區。
7.陸橋通道,服務西北、中原與東部沿海等地區。
8.沿江通道,服務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地區。
9.滬昆通道,服務華東、中部與雲貴等地區。
10.國際通道,中歐、中蒙俄、中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海上等通道。
組織實施物流大通道建設行動計劃,不斷完善骨幹通道佈局。
(四)提高聯運服務水準。
強化多式聯運服務。推動大型運輸企業和貨主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重點在大宗物資、集裝箱運輸等方面開展綠色低碳聯運服務和創新試點。支援有實力的運輸企業向多式聯運經營人、綜合物流服務商轉變,整合物流服務資源,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拓展國際航運中心綜合服務功能,提升長江航運中心鐵水聯運比重。鼓勵鐵路運輸企業在沿海主要港口與腹地物流園區之間開行小編組、快運作的鐘擺式、迴圈式等鐵路集裝箱列車。加快普及公路甩挂運輸,重點推進多式聯運甩挂、企業聯盟及無車承運甩挂等模式發展。制訂完善多式聯運規則和全程服務規範,完善和公開鐵水聯運服務標準,健全企業間聯運機制。
拓展國際聯運服務。完善促進國際便利化運輸相關政策和雙多邊運輸合作機制,鼓勵開展跨國聯運服務。構建國際便利運輸網路,建設海外集結點,增加便利運輸協定的過境站點和運輸線路,開展中歐、中亞班列運輸。鼓勵快遞企業發展跨境電商快遞業務,建設國際分撥中心、海外倉,加快海外物流基地建設。在具備條件的城市建設集貨物換裝、倉儲、轉机、集拼、配送等作業為一體的綜合性海關監管場所。
(五)優化一體化服務流程。
推行物流全程“一單制”。推進單證票據標準化,以整箱、整車等標準化貨物單元為重點,制定推行企業互認的單證標準,形成綠色暢行物流單。構建電子賦碼制度,明確賦碼資源管理、分配規則,形成包含貨單基本資訊的唯一電子身份,實現電子標簽碼在物流全鏈條、全環節互通互認以及賦碼資訊實時更新和共用。支援行業協會及會員企業制定出臺綠色暢行物流單實施方案,加快推廣“一單制”,實現一站托運、一次收費、一單到底。推動集裝箱鐵水聯運、鐵公聯運兩個關鍵領域在“一單制”運輸上率先突破。大力發展鐵路定站點、定時刻、定線路、定價格、定標準運輸,加強與“一單制”便捷運輸制度對接。
強化一體化服務保障。建立健全企業首站負責、安全互認、費用清算等相關制度。建立政府服務、企業管理、第三方監督的保障體系,確保企業對用戶需求及時響應和反饋。研究實施對賦碼貨物單元從起運地經運輸倉儲環節至目的地的全程監督服務,對物流各環節及時進行動態調整和應急處置,確保銜接順暢。
三、構建資源共用的交通物流平臺
(六)建設完善專業化經營平臺。
支援社會資本有序建設綜合運輸資訊、物流資源交易、大宗商品交易服務等專業化經營平臺,提供資訊發佈、線路優化、倉配管理、追蹤溯源、數據分析、信用評價、客戶諮詢等服務。鼓勵平臺企業拓展社會服務功能,推進“平臺+”物流交易、供應鏈、跨境電商等合作模式。支援平臺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提供擔保結算、金融保險等服務。以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為導向,推動跨境交通物流及貿易平臺整合銜接。
(七)形成資訊共用服務平臺。
依託國家電子政務外網、國家數據共用交換平臺、中國電子口岸、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資訊平臺等,建設承載“一單制”電子標簽碼賦碼及資訊匯集、共用、監測等功能的公共服務平臺。對接鐵路、航運、航空等國有大型運輸與物流企業平臺,實現“一單一碼、電子認證、綠色暢行”;對接社會化平臺,引導其結合自身實際對賦碼貨物單元提供便捷運輸。
專欄4 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共用服務平臺工程
1.完善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資訊服務
完善政務、商務、要素資源、空間地理等資訊採集、存儲、查詢、轉換、對接、分析等功能,為企業提供資訊查詢服務。
2.整合構建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大數據中心
完善資訊服務與數據資源目錄體系,圍繞物流誠信、安全監管、公共服務等專題,開展數據交換、存儲、監控、查詢與統計分析、大數據挖掘等工作,為政府決策、市場運作和公共服務提供資訊服務支援。
3.開展共用服務平臺應用推廣
打造一批網路交通物流公共服務産品,推廣共用服務移動終端應用。
(八)加強對各類平臺的監督管理。
強化平臺協同運作。編制實施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資訊平臺“十三五”建設方案,建立數據合作、交換和共用機制。加強對各類交通物流服務平臺的引導,促進企業線上線下多點互動運作,支援製造業物流服務平臺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資訊標準統一和系統對接,強化協同運作。
整合共用信用資訊。研究出臺交通物流資訊公開和數據開放相關管理辦法。加強各類平臺信用記錄歸集,逐步形成覆蓋物流業所有法人單位和個體經營者的信用資訊檔案,根據信用評價實行分類監管,建立實施“紅黑名單”制度和預警警示企業、懲戒失信企業、淘汰嚴重失信企業的機制。
四、創建協同聯動的交通物流新模式
(九)構建線上線下聯動公路港網路。
完善公路港建設佈局。加大政府支援力度,加快全國公路港建設,加強與其他交通基礎設施銜接,重點構建一批綜合型、基地型和驛站型公路港。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全國公路港聯盟,推動行業內資源共用和跨區域運輸組織。
強化公路港功能。推進公路港等物流園區之間運輸、集散、分撥、調配、資訊傳輸等協同作業,鼓勵公路港連鎖經營。整合貨源、車輛(艙位)、代理、金融等資訊,為物流企業提供運營支撐、系統支援。鼓勵推廣生産生活綜合配套、線上線下協同聯動的新模式,促進多業態融合發展。發展往返式公路接駁運輸。
專欄5 國家公路港網路工程
1.綜合型公路港
以全國性和部分區域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為重點,形成約50個與鐵路貨運站、港口、機場等有機銜接的綜合型公路港,提供一站式服務,具備多式聯運、資訊交易、零擔快運、倉儲配送、政務管理、配套服務等綜合功能。可為超過3000家企業提供服務,貨運專線超過500條,靜態停車超過3000輛,倉庫面積超過8萬平方米。
2.基地型公路港
以區域性和部分地區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為重點,形成約100個與骨幹運輸通道快速連通的基地型公路港,具備公路貨物運輸和綜合物流的基本功能。
3.驛站型公路港
以地區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和國家高速公路沿線城市為重點,形成一批與綜合型和基地型公路港有效銜接、分佈廣泛的驛站型公路港,具備貨物集散、轉机換裝、往返接駁等功能。
(十)推廣集裝化標準化運輸模式。
加大運輸設備集裝化、標準化推廣力度。研究集裝化、標準化、模組化貨運車輛等設施設備更新應用的支援政策,推廣使用托盤、集裝箱等標準化基礎裝載單元。推進多式聯運專用運輸裝備標準化,研發推廣公鐵兩用挂車、馱揹運輸平車、半挂車和滾裝船舶。加快研發鐵路快運車輛、新型集裝箱平車、雙層集裝箱車及特需車輛,提高公路集裝箱貨車、廂式貨車使用比率,研究制定江海直達船型等標準,推進專業化航空物流運輸工具研發應用。支援發展大型化、自動化、專業化、集約環保型轉運和換裝設施設備。培育集裝箱、托盤等經營企業,鼓勵企業構建高效的跨國、跨區域調配系統,推進相關設施設備迴圈共用。
加強技術標準支撐保障。發展改革、交通運輸等部門要加強標準化等基礎能力建設,依託現有研究機構和行業協會,加強對國家交通物流技術標準規範、大數據處理等的研究。標準化管理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提高交通物流全鏈條設施設備標準化水準,加快修訂完善物流園區相關標準規範。建立共用服務平臺標準化網路介面和單證自動轉換標準格式。
(十一)發展廣泛覆蓋的智慧物流配送。
發展“網際網路+城鄉配送”。加快建設城市公用型配送節點和末端配送點,優化城市配送網路。支援交通運輸、物流企業聯合構建城市、農村智慧物流配送聯盟,支撐配送服務向農村延伸。鼓勵利用郵政、供銷社等網點,開展農村共同配送,結合農村創業需要,發展農村物流服務合夥人,打通農資、消費品下鄉和農産品進城高效便捷通道。
推進“網際網路+供應鏈管理”。鼓勵在生産、流通、倉儲等單元推廣應用感知技術,推動庫存、配送資訊在供應鏈上下游及時共用、協同響應。鼓勵供應鏈管理企業採用大數據技術,分析生産、流通、倉儲等數據,對原材料、零部件、産成品等運輸倉儲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
強化“物聯網+全程監管”。充分利用無線射頻、衛星導航、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開展重點領域全程監管。規劃建設危險品、冷鏈等專業化物流設施設備,建立和完善危險品物流全過程監管體系和應急救援系統,完善冷鏈運輸服務規範,實現全程不斷鏈。
五、營造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的良好市場環境
(十二)優化市場環境。
發展改革、交通運輸、工商、檢驗檢疫等部門要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相關領域市場準入制度。交通運輸部門要組織開展道路貨運無車承運人試點,研究完善無車承運人管理制度。發展改革等部門要將交通物流企業信用資訊納入全國信用資訊共用平臺和“信用中國”網站。交通運輸、工商等部門要建立跨區域、跨行業、線上線下聯合的懲戒機制,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交通運輸、公安、安全生産監管等部門要加大公路超限超載整治力度,規範收費管理。鐵路、港口等運輸企業要順應市場供求形勢變化,加快完善運輸組織方式,整合作業環節,清理和簡化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
(十三)統籌規劃建設。
發展改革、交通運輸等部門要研究明確不同層級樞紐功能和定位,確定各種運輸方式銜接和集疏運網路建設的要求,制定完善全國性、區域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規劃。地方人民政府要編制地區性綜合交通物流樞紐規劃,加強綜合交通物流樞紐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交通專項規劃的銜接。
(十四)創新體制機制。
推進國有運輸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援交通物流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網路化發展。探索在鐵路市場引入社會化集裝箱經營主體,鐵路運輸企業要積極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開放各類資訊和介面,提高多式聯運服務能力。建立海關、邊檢、檢驗檢疫等口岸管理部門聯合查驗機制,促進一體化通關。加快出臺大件運輸跨省聯合審批辦法,形成綜合協調和互聯互認機制。
(十五)加大政策支援。
國土資源部門要合理界定交通物流公益設施的範圍,加大用地支援,在建設用地指標等方面給予保障。利用財政性資金和專項建設基金,鼓勵和引導社會投資,加大信貸投放,支援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建設、標準設備生産推廣和綠色包裝、公共服務資訊平臺建設等。支援交通物流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股票上市等方式多渠道融資。
(十六)強化銜接協調。
充分發揮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協調作用,研究協調跨行業、跨部門、跨領域的規劃、政策、標準等事項,促進政府、企業、仲介組織、行業協會等資訊公開與共用。行業協會等組織要更好發揮在政企溝通、資訊收集、技術應用、標準推廣、人才培訓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