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運輸消除物流業“痛點”
- 發佈時間:2016-01-19 01:00:23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剛剛過去的2015年,“網際網路+”被視為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産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英國物流學者馬丁·克裏斯多夫曾指出:“市場上只有供應鏈而沒有企業,21世紀的競爭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在網際網路+時代,企業要想贏得未來的競爭,就需要主動擁抱“網際網路+”所帶來的供應鏈變革和商業創新機遇。
工業4.0、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技術在採購、倉儲、配送分揀、運輸、協同等環節的融入,使得傳統供應鏈重塑為高度智慧化、服務化的智慧供應鏈。在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供應鏈可視性、加強風險管理、改善客戶體驗和協同管理,開拓全球化市場等方面,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其中,供應鏈數據價值的挖掘在傳統供應鏈向智慧供應鏈的“進化”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説,在某種程度上,沒有海量數據在供應鏈上成員企業、人、物料等要素之間的充分處理、連結、分享和有效利用,就沒有智慧供應鏈。美國生産與庫存管理協會首席執行官Abe Eshkenazi認為,由於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的發展,很多數據甚至是它的供應商或者合作夥伴的數據都是可以在整個供應鏈系統內部進行分享的,這就是一大變化趨勢。
在傳統的供應鏈中,企業通常是自我管理,各自建立企業資訊系統,彼此系統都是異構空間,形成了一個個“資訊孤島”。而在網際網路+的智慧供應鏈中,鏈上企業間有效分享和獲得數據資訊、快速評估和使用資訊,並且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出企業經營管理所需的商業智慧。
智慧供應鏈使數據科技日益凸顯出其重要性。智慧供應鏈中的産品研發、設計、生産、銷售、服務、物流等環節必須基於數據連結和分享進行再造。企業活動、人、物料等要素與網際網路中的數據一一映射,數據資訊的流動“承載”著供應鏈全部要素的流動,整個供應鏈運作均需要借助大數據來指導規劃並驅動運轉,使得供應鏈資訊趨於透明,供應鏈運作管理趨於“智慧化”。
從我國目前企業經營現狀看,由於宏觀經濟整體下行,經濟發展進入中低速的“新常態”,市場需求不足,當前許多企業面臨虧損、融資困難,實體經濟受到電商等虛擬經濟衝擊效益下降。面對這種情況,傳統上依靠繼續增加投資、擴大産業規模甚至增加僱員的發展思路已經陷入力不從心的窘境。
2016年,“供給側結構改革”開始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棋局。在當前資本、土地和勞動力的成本越來越貴現狀下,企業亟待以加強技術創新,提高資本效益,創新産品,建構産業新生態等來實現盈利。智慧供應鏈在“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方面的巨大潛力,恰好滿足了推動企業業務形態、商業模式和技術能力全面升級的內在需求,也是“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要落腳點。進一步催生了智慧設計、個性化定制、服務型製造、工業雲、智慧化運輸等具有代表性的新業態,不斷孕育和誕生著新的巨大商機。
作為智慧供應鏈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化運輸是供應鏈上資源社會化屬性最強的系統,也是最有希望利用網際網路+、數據科技的融合應用實現“共用經濟”,從而實現産業升級轉型的市場業態。
在流通環節冗長、混亂、低效的傳統供應鏈中,智慧化運輸將移動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在産品可追溯、線上調度、自動配送、智慧配貨等領域,能夠在網際網路和雲端上實現物流訂單便捷管理、合理配載、智慧調度、跟蹤、交付等運輸全程可視化、網路化、標準化、智慧化和精益化,能夠讓物流更加“聰明”。在供給側真正形成並確立服務為主導的高品質經營,能夠創造出新的客戶價值,破解行業“痛點”與盈利難題。
(作者係北京兩化融合服務聯盟執行秘書長,北京智慧聯資訊技術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