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孫慧通訊員 楊光
核心提示
“農轉工”,這個帶有鮮明時代印記的身份,曾讓南海農場職工孫達明頗有優越感。
“由農民轉農墾職工,好歹算個鐵飯碗,不用像農民那樣靠天吃飯。”
20年過去,農場的橡膠價格持續下跌,職工的工資也隨之下降,許多年輕的膠工因為膠價低掙不了錢,乾脆停了崗位外出打工掙錢。
“現在農場效益不行了,膠水、茶葉價格都低,工資一個月也就一兩千塊錢,還不如一些農民打工收入高。”孫達明有些茫然。
如今,孫達明的失落感在海南農墾基層職工中大量存在。農墾曾經是我國農業領域風光無限的“國家隊”,由於種種原因,往日“手捧金飯碗,腳踏金土地”的輝煌已不再。
如何讓腳下廣袤的土地生金,如何充分盤活農業資源?今年4月29日,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旗下的茶葉、胡椒、果業三大産業公司同時掛牌成立。新成立的三大産業公司被農墾人視為此輪改革的“先鋒軍”,探索將墾區的農業資源重新進行配置,以企業化發展來提高市場競爭力,力爭再次在現代農業領域闖出一片新天地。
現狀
農墾産業小、散、弱
茶業基地萎縮,效益下滑;果業品種同質化,陷低價競爭;胡椒産業發展水準低
5月14日中午,東昌農場職工王麗花冒著烈日在胡椒園裏忙著修剪枝葉,一穗穗青澀的胡椒果實點綴在胡椒樹叢中。“現在已經到胡椒挂果期,7月份就可以採摘回來浸泡加工了。”
東昌農場是海南農墾最大的胡椒生産基地,胡椒種植面積有2.2萬畝,近年來國內胡椒價格連年上漲,現在已經賣到40元/斤,農場職工靠種胡椒蓋了不少“胡椒樓”。
胡椒行情雖然一片看好,可東昌農場黨委書記蔡錦和卻仍有擔憂:“我們的胡椒品質非常好,可種了這麼多年,産業一直沒發展起來,加工太落後,品質甚至比不過柬埔寨、越南。”
成立於1952年的海南農墾,下屬二級企業30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農場40個,分佈在海南島18個市縣,擁有土地總面積1041.3萬畝,其每人平均擁有的耕地面積,超過了全國農村平均水準,為農墾培育開發了諸多優勢農業産業,如橡膠、芒果、茶葉、荔枝等産業。
在農墾64年發展中,除了核心産業橡膠有規劃發展外,農墾的其餘産業發展都是“純天然”,沒有統一的科學規劃,農業種植資源分散、産業低端化、産品初級化、産品同質化競爭等現象突出。
荔枝、芒果、龍眼等熱帶水果種植也是農墾的一大優勢産業。但果業種植依然“靠天吃飯”,市場風險較大,農場“各自為戰”的經營發展策略也造成品牌同質化嚴重,競爭力不強,一旦遇到天災或市場有風吹草動,就容易造成賤價滯銷或惡性競爭。
“就拿荔枝來説,同一個品種在不同農場打不同的品牌,其實都差不了多少,行情好的時候各自掙錢,行情不好互相低價競爭,農場之間鷸蚌相爭,收購商坐著得利。”某農場場長對記者説。
縱觀墾區的各大産業發展,優勢産業的高低起伏反饋出了,農墾經過一系列改革發展,雖已有集團之軀、企業之身,可産業市場化程度不高,對産業發展“坐等要”的思想和現象依然存在,導致了一些産業在市場衝擊下“碰壁”陣痛後,才努力奮起“翻身”。
茶葉産業是海南農墾曾引以為豪的一個優勢産業。然而,由於茶葉市場低迷,出口渠道不順,墾區的茶葉生産效益持續下降,茶園面積萎縮。
烏石農場的茶園也難逃厄運,面積從上萬畝一下子萎縮到了3000多畝。
“那時候茶葉已經不值錢了,賣到2元一斤,多是一麻袋一麻袋地賣給各個老爸茶店,要不就是被收購商收購拿去包裝成其他産品。”烏石農場嶺頭分場場長楊文華説。
2009年,烏石農場開始整合全農場原有的茶業生産基地,研製高端茶産品。經過幾年時間,烏石農場研發出“白馬嶺”系列高端茶葉産品,茶葉收購價格從2元/斤一路上漲到了13元/斤,製作好的高端茶産品可以賣到300多元/斤。
“可怕的不是市場,而是你不跟市場接軌,不知道市場需要什麼。”楊文華感慨道。
烏石農場的茶業走對了路,而更多農場的茶産業就沒那麼走運了,小、散、弱依然是它們的標簽。
佈局
三大産業公司擁抱大市場
通過産業企業化運營管理,徹底轉變成市場化發展思路,激發內部活力和競爭
4月29日,一個重大利好消息傳來,12.7萬名海墾在職職工為之振奮——
海墾集團旗下的果業、胡椒、茶葉三大産業公司分別正式成立。此舉被視為墾區此輪改革中跨出的攻堅第一步,是改革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三大産業公司的成立,不僅展現了農墾今後對農業資源發展的佈局和規劃,也透露出農墾在這一輪改革中,要通過産業企業化運營管理,讓農墾徹底轉變成市場化發展思路,激發它的內部活力和競爭。
農墾傳統産業茶業在發展巔峰期茶園面積達10.92萬畝,是全國農墾最大的茶葉生産基地,也是海南重要的出口創匯農副産品。後由於外貿體制變化,茶業創匯效益下滑,10萬畝茶業基地萎縮,目前僅有不到2萬畝分散在幾個農場裏,各自零散發展。
“這次成立的茶葉集團,不再讓各個農場各賣各的茶葉,要統一整合茶葉基地資源,統一管理和加工。”被選聘為茶葉集團董事長的蔡錦源介紹説。
農墾旗下的神泉集團是上一輪農墾企業化改革中較為成功的實踐。神泉集團在三亞擁有23萬畝核心芒果基地,年産量達34.5萬噸,擁有佔地面積180畝的芒果交易物流中心和通達全國各地、日運輸能力達2100噸的物流車隊。
“能繼續為墾區發揮我的餘熱,我覺得我非常自豪,也很有信心!” 這次果業集團成立,農墾返聘退休的原神泉集團公司董事長彭隆榮重回農墾,擔任果業集團董事長。
他説,果業集團將繼續深化完善墾區果業産業發展,在原有的生産基地上再打造加工基地,向外與四川、雲南等果業資源豐富的省份開展多元化果蔬業務,力爭發展為中國果業生産及流通領域的領導品牌。
“胡椒産業也是未來農墾看好的發展産業之一。農墾擁有最大規模的胡椒産業種植基地,在胡椒的種植、管理、收購上都有紮實的基礎。今後我們要改革胡椒産業初加工工藝,提高産品品質,未來還要建立統一的生産、加工標準體系,為胡椒産業化打好基礎。未來我們要和羅牛山合作,在羅牛山加工産業園建設世界上最先進的以胡椒為核心的調味品加工産業基地。”蔡錦和説。
未來
改革機遇與挑戰並存
土地規模化、組織效率上有優勢,但産權結構單一,內部經營體制不靈活
62歲的彭隆榮接手籌備果業集團以來,已經度過了好幾個不眠之夜。集團正式掛牌成立前,他經過一番思考,拉了26噸的芒果一路北上,提前簽訂了好幾個合作大單,掙下了他二次創業的第一桶金。
“以往我們都是坐等別人來合作,這次我要隨車走入市場,直接與市場接軌。”
海墾胡椒産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陶銳自胡椒産業公司成立後,第二天就馬不停蹄地出差到柬埔寨、越南等國家考察胡椒産業。
“説實話,接手後發現壓力還是很大的。農墾的胡椒種植雖然也有很多優勢,但真的要徹底實現資源整合,用市場化思路推動發展,還是有很多阻力。”
彭隆榮和陶銳的擔憂不無道理。新一輪改革中,農墾要重組、盤活農業資源,實現市場化發展,機遇與挑戰同在。
相比農村,農墾在土地規模化、農業科技以及組織效率上,比農村農業以及其他農業企業有基礎優勢。目前農墾以職工家庭承包經營的模式,也可為降低單位産品成本、提高農業競爭力創造有利條件。
陶銳在海南胡椒加工行業摸爬滾打有20來年,他正是看到了農墾整合胡椒産業發展有著獨特優勢,才決心加入到胡椒産業公司。
“農墾的胡椒種植集中,僅一個東昌農場就有2萬多畝,農墾的職工組織性強,統一管理、收購都可以做到。”
但,阻礙農墾企業化發展的困難也不容忽視。
經營管理上,長期以來農墾産權結構單一,內部經營體制不靈活,缺乏擅長經營管理的專業化崗位人才。
在土地資源方面,農墾的土地資源分散,外來人員開荒土地産權混亂,權責不清,亟需規範整理。曾讓農墾引以為豪的家庭農場承包責任制,分散了土地資源,不利於機械作業,難以適應現代農業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的發展特點。
楊文華現在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當年農場茶園效益下降,農場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方式,將茶園拍賣給職工或外來人員,鼓勵職工自營發展。但職工管理不善,有的甚至直接砍掉茶樹種植其他作物。近兩年,茶葉價格上漲,農場要整合茶園資源,重新清理回收土地,遇到重重困難。
組織架構上,農墾除了行政職能外,還擔負著醫療、教育、衛生等社會職能,“政企社”不分開,未來企業化改革,很多農場幹部身份定位不清晰,幹部職工的思想也不統一。
“以往的改革中也提出了農場企業化發展,但只是一套班子挂兩個牌,大家還是幹一樣的活領同樣的工資,農場職工的自主性無法發揮,管理層的幹部們積極性也激發不出來。”蔡錦和説。
創新
採取三種不同發展模式
推行混合所有制發展,盤活多元化資産配置
經濟學家告誡:“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目前,農墾改革中推行混合所有制發展和盤活多元化資産配置,正是踐行這一思路。
長期以來,農墾發展缺乏活力,原因是國營農場企業沒有徹底與市場接軌;又不負盈虧,造成企業産權不清,權責不明,缺乏內在活力。
在這次改革中,農墾決心大刀闊斧地進行徹底改革,在企業組建上引入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度。
分析三大産業公司的制度設計,可看到農墾對未來採取了三種不同的股份制模式探索。
“三個産業公司,走了三條不同的路子,可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探索出既適合農墾的實際情況,又能適應市場檢驗的路子。”吳裕豐如此評價。
在果業集團上,農墾引進了兄弟墾區和民營企業戰略投資者,包括國有股份、民營股份、科研股份、高管層持股,多元化的資本組成使得果業集團集市場、科研、人才等多種發展優勢,組織架構靈活,更具有活力。
茶葉集團走的是國有控股的傳統老路,但發展的思路有變化,要將墾區旗下的烏石、五指山、白沙、南海等四個茶業生産基地整合統一發展,並要與旅遊融合,打造金江等多個茶葉文化園區。
在一些不擅長的領域,農墾決心放手一搏,由專業團隊管理,徹底與市場接軌。
如胡椒産業,長期以來農墾的優勢集中在生産環節,此次特意引入海南胡椒加工龍頭企業瓊海椰光實業有限公司、擁有雄厚資金和市場經驗的羅牛山集團,三方控股,由陶銳率領的椰光實業有限公司專業團隊來負責運營管理。
目前,農場社會管理屬地化已經在進行中,三家直屬醫院及住房公積金已經正式移交地方管理,40個農場公辦學前教育機構已經啟動,今年12月底前爭取完成墾區78個農場衛生、教育、公檢法等職能移交地方政府管理,讓農場在企業化改革中輕鬆上路。
不進則退,改革已是大勢所趨。時代的發展已不允許農墾再緩慢迂迴地前進,必須痛下決心,大刀闊斧地掀起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本報海口5月23日訊)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