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大勢
“中國藝術品市場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現在遭遇發展瓶頸,僅依靠藝術品市場自身的力量已無法解決固有的問題,必須依靠外在力量,尤其是資本的力量才能實現新突破,轉型升級。”5月20日,中國首屆藝術品産業誠信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藝博會上舉行,與會嘉賓們認為,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很多問題正愈演愈烈,當中包括“三假”即造假、售假、拍假,價格體系扭曲以及交易體系混亂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尋找新的市場力量加入,依靠藝術品金融發展,推進誠信機制的建立,將當前陷入持續萎縮、調整的藝術品市場帶出低谷,並引導産業健康發展,“藝術金融的發展將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轉型發展的一個重要機遇。”
不過,有金融機構提出,當前我國發展藝術金融還存在不少短板,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配套的基礎還不完善,發展藝術金融尚不成熟。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歐志葵 實習生 肖茜
現狀??中國藝術品市場痼疾三大核心問題待解決
中國藝術品市場雖然躋身全球三大藝術品交易市場,然而自2011年起,一度高速前行的藝術品市場便開始進入調整期。這兩年更是進入調整的“深水區”,市場萎縮、交易不活躍、藝術品市場的購買力和購買信心不足等等。
“中國藝術品市場從2015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是最為困難的時期,這是一個市場發展的基本面,表現在市場規模持續萎縮,雖然萎縮速度開始減慢。”中國藝術産業研究院副院長西沐指出,當前中國藝術品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還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過程中的三大核心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首先是誠信機制問題,最突出的是“三假”問題,即:制假、販假、拍假。其次是價格形成機制問題,目前藝術品價格定價還是用市場“明星”與看“名頭”評判價值,價格扭曲的局面沒有得到很好的改變。第三是交易體系比較混亂,一、二級市場存在嚴重倒挂問題,尤其是交易體系裏最核心的退出機制,很多投資者在購入和收藏時,懷著美好的願望,但想變現退出時,才發現退出的渠道和平臺非常少,“千軍萬馬在走獨木橋。”
“上述種種問題,依靠藝術品市場本身的力量沒辦法解決,我們要尋找新的市場力量。”西沐認為,要解決當前藝術品市場長期形成的痼疾,突破當前困境,在實踐中發現,還是要依靠資本——比如藝術金融的發展來推動藝術品市場疑難問題的解決。
西沐稱,比如誠信機制建設,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不誠信核心主要在交易領域,故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亂象,還是在交易中解決問題。“大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藝術品市場交易如何平臺化。像文交所的模式,它們使得交易過程透明化,平臺加網際網路的融合,是平臺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第二個是藝術品鑒證備案溯源體系,通過對藝術的交易的流程、規範、管理進行規範化、標準化,藝術品溯源的意義就是在交易環節構建誠信。
此外,藝術品市場需要監管。藝術品市場是一個非標準的業務,需要特種服務。這種情況下,監管就不能滯後。而監管必須有手段和依據,除了行業管理的職能外,更重要的是依靠行業規範的標準,還有政策、法律、法規的突破,“對藝術品市場管理要改變思維,政府要把信用管理作為非常重要的事情來抓。”
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執行院長孔達達也認為,推動藝術金融發展有利於推動藝術品市場轉型升級。他指出,藝術金融的發展將為藝術市場大大增加流動性,不僅盤活藝術市場裏的存量資金,還將把我國目前沉澱的2萬億藝術資産,變成可流通的藝術資本。“這部分資本的激活,將使目前我國藝術市場每年數百億的交易總額,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
發展??部分市場在試水
藝術基金、藝術品質押貸款
據了解,藝術金融涵蓋的內容較多,目前國內金融機構嘗試的主要是藝術品基金、藝術品信託、藝術品保險、藝術品質押融資、藝術品租賃等。
在上海、北京、濰坊有部分銀行、典當行與拍賣行等合作,開展藝術品質押融資業務。據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法律諮詢與理論研究委員會委員季濤介紹,去年中國嘉德春拍曾高價拍出一幅潘天壽的《鷹石山花圖》。但在拍賣前,委託方向中國嘉德提出急需錢,需要其作1億元的擔保。嘉德根據經驗,經對該畫作鑒定、評估後,判斷該畫作拍賣價格肯定會超過1億,而且拍出可能性很大。為此,嘉德答應為委託方做銀行擔保,經與某大金融機構談成合作,在1天內就為委託方貸出1億元。在去年春拍時,這件作品果然不負眾望,拍出2.43億高價。
“這件事情説明,大拍賣公司對質押的藝術品有信心,如果金融機構要做藝術品質押貸款業務,應該和頂尖拍賣行合作,因為這些拍賣行對藝術品的鑒定、評估、回購以及保管等,都具有現成的專業能力。”季濤指出,頂尖拍賣行手上也有很多大客戶資源,比如頂級的買家、賣家、藏家,拍賣行知道這些客戶哪些人缺錢,同時也知道他們在拍賣場上的成交情況,能第一時間掌握這些貸款者的資料,幫助金融機構儘快地把貸款完成。
近日,上海銀行市北分行轄屬文化産業特色支行成功發放了首筆書畫藝術品質押貸款。據該銀行介紹,該業務的借款人為上海的一家藝術品公司,其經營了20多年的上海知名畫廊,質押物是該畫廊收藏的近現代著名畫家傅抱石先生的山水精品畫作《山齋飲酒》。在此次貸款業務中,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作為該行藝術品評估鑒定合作機構對上述藝術品進行鑒定評估,上海自貿區的上海自貿區藝術品保稅倉庫則為藝術品提供倉儲質押保管,同時該行配合設計了相應的風險防範措施。
據上海文化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孔達達介紹,該學院就是上海銀行市北分行指定的第三方機構,該學院研發構建立的藝術品鑒評體系,可為藝術品質押貸款進行鑒定、估值、風險評估,而且在操作層面上有精心的設計。
此外,藝術金融中的藝術租賃,目前在國內也剛剛冒出。北京德美藝嘉文化産業有限公司CEO董藝告訴記者,該公司今年開展了藝術租賃業務,主要是與大房産商、機構合作,業務發展很快。“市場有這方面的需求,預計有百億的市場規模。”
對於未來藝術金融的多種表現形式,董藝認為,她最看好的是藝術基金和藝術品租賃。
其中藝術基金,目前出現一些好的趨勢,國內部分家族財富傳承時,已將藝術品作為財富配置內容之一。“藝術品增值週期長,長期保值、抗通脹,目前國內這塊市場規模比較難估量,因為非常私密,大家很難知道每個家族用多少錢去做收藏,當然該領域對專業性要求非常高。”據董藝透露,政府對藝術基金也很熱心推動,現在各地政府做了好多文化産業基金,政府成立了一些大型國有藝術類基金,部分甚至帶有公益性質。“這個應該是藝術金融領域的主流。”
“藝術品的租賃包含著融資租賃。融資租賃是藝術金融領域我最看好的一塊。”董藝説,該市場潛力估計在百億級,而且是一個剛性需求。
此外,她認為,文交所也是藝術金融裏很有潛力的模式,它對藝術品的定價、確真、交易、退出等提供了最基礎性的保障。
■探討
應完善鑒真、確價、保管等基礎配套措施
不過,國內藝術品市場對藝術金融討論熱情,充滿期待,政府相關部門也在呼籲推動藝術品金融化、資本化,然而在實踐中,藝術金融發展緩慢,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業等,對藝術金融“冷淡”,推出相關業務、産品者甚少。業內認為,其原因是當前推廣藝術金融的市場風險很大,藝術金融在國內發展還不成熟,很多配套的服務、機構、設施均不具備,故難以推動。
據季濤介紹,去年北京有家銀行拿出30個億的額度做藝術金融業務,該銀行與拍賣行合作,讓拍賣行組成鑒定評估機構,但最後一年只完成1億的業務量,只完成三十分之一。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資源比較少,可質押貸款的藝術品、高價值,而且願意拿出來質押的少。其次是鑒定評估耗時比較長。鑒定、評估工作涉及的專家比較多,藝術品門類很多,而同一門類專長于某人某畫的又極少,這個過程就耗費很多時間。”季濤説,藝術品質押貸款在國內銀行中普遍推廣開的難度很大,其規模化與産業化似乎依然是遙遙無期。
多位專家均表示,目前在國內開展藝術金融存在的風險還比較多。
中國保監會重大決策專家諮詢委員會(籌)負責人許彬就指出,保險業目前沒有跟上藝術市場主要是藝術品的確真和確價問題難以解決,確真,即藝術品的真假問題;確價,缺乏第三數據支援,“藝術市場的誠信問題、法律法規不是很健全,市場缺乏公認的第三方機構,還缺少很多數據的支援,這些都還需要積累。”
畫家、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丁芳認為,在對藝術品鑒真方面,目前國內大多是依賴根據經驗判斷的鑒定師們,而僅依靠經驗判斷,出錯率就高,這是一個短板。“從教學來講,要積極從學科建設開始。”
季濤認為,從事藝術金融的風險有五方面,一個是真偽的問題。銀行不知道信任誰。第二是評估風險,“現在有些銀行在給當代藝術、不出名的畫家做質押貸款是有問題的,因為很多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還沒有成形,他們的作品是處於上升期還是下降期?評估非常難的。如果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已經在市場銷售了10年、20年,但還沒有進過拍賣行,那這個作家的作品價格是不穩定的,銀行不應放款。
“第三個風險是保管,一件藝術品在保管過程中出現損壞,比如竹筆筒裂了,黃花梨傢具變形了,瓷器口崩,這些都可能出現風險。第四是交接過程,需要有很好的見證,藝術品容易被複製、被掉包。在交接時,需要一系列的手段如錄音、錄影、圖片做證據。”季濤稱,還有一個風險是來源,“萬一這件質押的藝術品是偷來的,或不明渠道而來的,這也是不可貸款的。”
“藝術品金融的品類非常多,最大的風險是基礎性風險,來自於我們對於藝術品價值的判斷。”董藝説,假如參與交易的投資者們不理解藝術金融的核心價值,不理解藝術品的核心價值,那樣的風險純粹是交易風險。
董藝建議,要避免風險最基礎的是要做藝術教育,把參與者教育成懂得藝術品的價值,懂得藝術價值,藝術的金融風險才能有效地化解。“我們現在討論的追溯、確真、確權、估值,包括對藝術品價值的教育,都是未來藝術金融良性發展的基石,沒有教育,金融風險會非常大。就像股票市場,風險也很大,但經過教育之後,股民們有了風險認知能力,也有了風險承擔的心理。”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