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人,公眾科學日裏的尷尬存在

  • 發佈時間:2016-05-16 02:30:5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觀察家

  我是個大人,一個沒帶孩子的大人。沒帶孩子,我發現自己成了中科院公眾科學日上尷尬的存在。

  14日上午,我站在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科普展廳的風洞模型旁,盡可能探著身子聽工作人員講解。身後有家長説:有大人擋著,孩子看不了。我忙站到一邊,把身後的幾個小孩子扒拉到跟前。

  在一片混亂中,工作人員説了什麼,我基本沒聽清。

  另一位孤身一人闖蕩公眾日的朋友也感到了尷尬——她被屢屢問道:你的孩子呢?

  其實, 對家長來説,帶著孩子參觀平日神秘的科研院所,是樁大事。在力學研究所固體力學實驗室,一位爸爸一直提醒著自己8歲的兒子:注意看,注意看!他耐心引導兒子思考,多大的力能夠讓一個空易拉罐發生變形;他也充當了志願者的角色,給周圍的家長解答,如何理解儀器螢幕上的那條曲線。

  “我今天淩晨才回北京,今天一大早就帶著他過來了。”知道我是記者後,這位爸爸立刻問道,“你快給我講講,還有哪些所適合孩子去,得抓緊時間多帶他看看!”

  “家長和孩子”,這是在公眾日出現頻率最高的組合;其次是結隊的初高中生。但在這樣的科普嘉年華中,獨自前來的大人,就顯得太特別了。

  是大人不需要科普,還是大人需要其他形式的科普,亦或者是,大人對 “科普”這個詞,總帶著某種“低幼化”的刻板印象,因而提不起興趣?

  早在2000年,英國上議院科學技術特別委員會就在報告《科學與社會》中這樣説道:“社會與科學的關係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一方面從未有過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 涉及科學的問題如此激動人心, 如此令公眾感興趣,涌現如此多的機會;另一方面, 一系列事件動搖了公眾對於政府收到科學建議的信心……”

  讓公眾理解科學,是一個長期目標。而這裡的“公眾”,絕不僅僅指的是“孩子”。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目標已經被寫入了國家“十三五”規劃。其明確提出,到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要超過10%。

  “大人”在類似這樣科普活動中的缺位,是不是也偏離了“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的題中應有之義?(科技日報北京5月15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