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日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蹄疾步穩”

  • 發佈時間:2016-05-11 06:0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越來越多的訊息顯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加快推進,不少地方、企業都在醞釀大動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主線,也是我們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線”。各地區各部門一定要進一步形成共識、狠下決心、務實謀劃,攻堅克難向前走,千方百計抓落實,紮實作為見成效。

  去年以來,中央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理論思考到具體實踐、從頂層設計到重點任務,作出深刻闡述、週密部署。各地也積極主動開展工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全國上下風生水起。但也要看到,在一些問題化解的同時,另一些問題又露出苗頭。比如,有的地方面對較大經濟下行壓力慌了神,在保增長和調結構上糾結不清,遲遲拿不出實質性的改革舉措;有的地方為了儘快見到“去庫存”的效果,不顧本地需求實際情況,通過信貸刺激等加杠桿措施來降低房地産庫存。這些問題,既是認識方面的,也是操作層面的;既有落實不力的原因,也有盲目推進的因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認清、抓住主要矛盾,緊鑼密鼓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點一點攻堅破冰,真正做到“蹄疾”且“步穩”。

  之所以要“蹄疾”,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走出眼前經濟諸多困境、穩定經濟增長的根本之策。目前,國內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一些行業和産業産能嚴重過剩,房地産庫存過高,大量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還依賴進口,國內消費者將大把鈔票花費在出境購物、“海淘”購物上等,充分反映出當前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生産結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我國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結構性而不是週期性的,只有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更加突出出來,全面落實“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才能抓住問題的“七寸”,解決經濟運作中的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問題,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蹄疾”並不是要放棄需求側,而是要通過適度擴大總需求,堅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為解決主要矛盾、緊鑼密鼓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良好的景氣環境。

  同時要認識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是一個系統設計,每項任務都很吃重,各項任務之間有關聯互補作用,一些“減法”還不可避免地涉及人和錢等利益問題,難度和要求都非常高,不僅要步子邁得快、邁得大,還要邁得穩,堅持統籌兼顧,動態優化,一步一個腳印往前推進。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戰勝困難的堅定決心,保持滴水穿石的耐心,避免短期化行為,多做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用“大水漫灌”的強行擴張辦法給經濟打強心針;同時,要把控好“度”,在穩增長和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之間找到平衡點,防止用力過猛,過猶不及。(平 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