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不僅是工具 未來將是銀行業的核心資産
- 發佈時間:2016-05-02 09:36:00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5月2日專電 題:大數據未來將是銀行業的核心資産
新華社記者王曉潔
對於中國的銀行業而言,大數據絕不僅僅是一個時髦的技術名詞,而已落地為實實在在的服務。“大數據不僅僅是工具,未來將是銀行業的核心資産,現在這個探索才剛剛起步,遇到難題也很正常。”易觀智庫分析師馬韜表示。
對此,杭州犸凱奴戶外用品有限公司的財務總監周偉感觸頗深。這家電商企業在天貓、京東等平臺的銷售額一年達到7000萬,卻缺乏固定資産。以傳統的抵質押方式難以獲得銀行融資。而銀行的大數據信貸産品,卻為這樣的輕資産企業打開了一扇融資的窗口。
“銀行只要接入我們的電商平臺數據,系統就能自動測算最大貸款額度,而且都是無抵押的信用貸款,隨借隨還,在手機上就可以辦理。”周偉説。
周偉所説的服務,是華夏銀行杭州分行于去年9月推出的電商貸産品。該行小企業業務部經理謝納之介紹,這一産品的最大信貸額度為100萬元,以電商企業的交易記錄作為信貸決策的主要依據,客戶下載軟體後,在手機端隨時發送信貸需求,一般3天之內即可放款,隨借隨還。
“電商企業的交易情況,很大程度上説明瞭它的信用程度和風險水準,利用大數據工具,就可以智慧地把相關情況算出來。”謝納之説。
截至2016年4月22日,華夏銀行電商貸産品已收到1100多戶電商客戶的線上授信申請,授信367戶,授信總額1.15億元,貸款餘額7515萬元。
不只是華夏銀行,如今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等都推出了類似産品。雖然覆蓋面有限,但這一模式作為大數據信貸的縮影,代表了銀行業的發展方向——數據分析、高效服務。
在消費金融方面,銀行也開發了一系列大數據創新産品。招商銀行于去年初推出“閃電貸”,用戶安裝手機應用軟體後,基於線上數據即可自助辦理信貸業務,貸款申請、審批、簽約放款流程全部自動化,60秒內完成審批放款。
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業的大數據嘗試面臨激烈競爭,但也有其獨特的優勢。一方面,與網際網路平臺相比,銀行貸款利率較低。如華夏銀行電商貸,年化利率一般為8%-9%,阿裏平臺的電商貸款年化利率在10%以上。民間“過橋資金”的年化利率更高,一般在18%到24%左右。
另一方面,銀行能夠提供的服務不局限于小額線上授信,還包括綜合授信以及投貸聯動服務,這也是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難以做到的。
然而,銀行的大數據探索並非一帆風順,面臨多重挑戰。
挑戰之一就是徵信體系不完善。個人以及企業的數據來源有限,導致銀行收集數據成本高、數據維度不足。第二大挑戰就是“面簽”所帶來的不便。銀行為企業發放貸款時,仍必須滿足面簽要求,即借貸雙方當面簽署合同和協議,導致信貸效率不理想。業內人士認為,在現階段,監管層的考慮有其合理性,但隨著技術的發展,無需面簽、線上放款是行業的必然趨勢。
馬韜表示,如今,已有不少銀行圍繞大數據構建支付、理財、交易、信用卡等資訊生態圈,試圖從中掘金。這也是全球性的趨勢,美國富國銀行甚至專門設立了首席數據官的職位。
面對銀行全面應用大數據分析的浪潮,業內人士建議,銀行在確保資訊安全同時,也應與政府部門、外部企業加強合作,以加強獲得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