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營改增全面推開助推中國經濟轉型

  • 發佈時間:2016-05-02 09:23:00  來源:新華社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察

  據新華社電 2016年5月1日,已試點4年的營改增全面推開,昔日地方第一大稅———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將這場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中國最深刻的財稅改革推向高潮。

  上世紀中葉,法國等歐洲國家率先引入增值稅,由此邁向經濟轉型時代。如今,處在發展關鍵節點的中國,通過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助推“十三五”中國經濟邁向更高層級。

  出實招減負擔

  2016年春天,營改增是這個多彩季節一道亮麗的風景。

  當前世界經濟仍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大。“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營改增這招“大棋”時作出了鄭重承諾。

  3月23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的政策細則落地,4萬多字、近百頁的詳細方案給河北宏屹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望都分公司財務總監孫滿囤吃了顆“定心丸”。

  “沒想到不動産納入增值稅抵扣項,房地産企業還可以抵扣土地出讓金。”孫滿囤算了筆賬:改徵增值稅後,按1000萬元銷售收入計算,一年可少交稅4.6萬元。

  房地産業受益改革,有助於加速去庫存降低風險;數量龐大的小微企業受益,營改增成為穩就業的擴容器。增值稅取代營業稅後,營業收入低於500萬元的小微企業執行3%的簡易徵收率,低於營業稅時5%的稅率,稅負下降四成。

  據統計,從2012年啟動試點4年來,營改增已累計減稅6400多億元,惠及592萬戶試點納稅人。改革全面推開後,今年減稅將超過5000億元,是本屆政府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減稅。

  增加市場活力

  營改增在我國全面推開試點後,增值稅作為第一大稅種,所佔稅收比例將達到42%左右,對中國經濟將産生深遠影響。短期看為更多企業減輕稅負,長遠看則利國利民。

  營改增的政策取向,更強調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研發等生産性服務業發展,促進産業分工優化,拉長産業鏈,帶動製造業升級。試點4年,其對經濟結構調整的巨大撬動作用已經顯現。

  據稅務部門統計,營改增試點以來,我國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 D P的比重由2012年的45 .5%逐年提高到2015年的50 .5%,首次佔據中國經濟半壁江山。2015年底營改增試點服務業企業達到510萬戶,是2013年試點企業數量的1.35倍,改革成效好于預期。

  以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市場活力的“乘法”。

  金融業的減負將更有動力服務好實體經濟。河北省保定銀行副行長郭俊段測算,今年他們打算購進8000萬元設備提升辦公資訊化水準,改徵增值稅將這部分納入抵扣後,稅負將明顯下降,銀行凈利潤可從去年底的4 .65億元增至4.78億元。

  “營改增全面推開邁出我國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説,全面實施營改增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具有一舉多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顯著作用,既可以為當前經濟運作提供有力支撐,還能為未來發展增添持續動能。

  提升國家治理能力

  稅制的進步,是一國治理能力提升的體現。

  “好的稅收制度對中國經濟長遠發展有巨大的推進作用。”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説,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建立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匹配的現代稅收制度。增值稅取代營業稅,在稅制結構上更顯公平、公正,對於提升國家現代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軍,進入深水區的財稅體制改革每前進一步都極為不易。營改增收官,無疑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

  營改增的全面推開,正在重塑中國增值稅制。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説,增值稅全面取代營業稅後,接下來的任務就要進一步規範增值稅制,更好發揮增值稅的中性作用,為企業營造更公平的市場環境。

  營改增的全面推開,成為重塑中國財稅制度的新起點。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説,營改增全面推開提出了地方稅體系的重構問題,正積極推動規範化政府間財政關係的形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