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數據,騰“雲”還須落地

  • 發佈時間:2016-04-25 07:31:32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4月22日,鹽城市政府資訊公開辦公室,工作人員登錄“鹽城發佈”政務微信平臺,收集群眾對政府20件民生實事建設的監督資訊。此次,“鹽城發佈”首次啟用大數據管理,將為政府決策提供精準的數據依據。

  大數據正在從概念走向現實,成為戰略性産業。各地紛紛騰“雲”而起,擁抱數據時代,然而大數據如何開放應用實現價值,真正從“雲”端落地,仍要走一段長遠之路。

  “雲”端數據這樣變現

  22日,記者走進鹽城大數據産業園,中潤普達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吳亞東打開電腦,進入公司“文化幫·快電影”平臺,“參考雲”裏儲存著2萬多部電影的資訊。“爬蟲程式按我們的指令在網際網路的海量電影中‘扒’來的這些數據,實時變化。”

  大廳裏,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四五十位“清洗工”正對“爬蟲”收回來的數據進行預處理:演員、導演、製作公司、發行時間和單位、拍攝地……“篩選,脫敏,去除垃圾數據,挖掘隱藏的價值。”説話間,“清洗工”又有新數據上傳,等待吳亞東驗收“入庫”。

  記者點開“喜劇”標簽,跳出5319部電影的資訊,其中,熱門導演群、出鏡高的演員群等處理後的資訊一目了然。吳亞東説,接下來將採集票房、收視率等大數據,做深層分析,“這樣貼近客戶需要,我們也能將數據變現”。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深圳,青春愛情喜劇片《那一年畢業》剛剛開機,這部電影能快速投拍得益於大數據給力。去年,手持劇本《那一年畢業》的編劇沈曉波想找合適的製作方,他把劇本交給“做電影”的中潤普達,希望大數據能借他“慧眼”。

  “按客戶需求,我們通過關聯的數據資訊入庫搜尋,優選已入駐快電影平臺的製作方,力求精準匹配。巧的是,接到平臺推送的劇本,深圳鑫鵬升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鵬升一眼相中。”中潤普達總經理助理杜躍天説,去年10月,經大數據“撮合”的導演、演員全部到位,電影簽約,目前正式開拍。中潤普達運用大數據牽線,也將有四五萬元收入囊中。

  “講形象一點,大數據形成的過程,如同我們去菜場,買菜相當於抓取數據,當然會有一些免費菜和付費菜。回來挑揀清洗,好比粗加工基礎數據。最後將數據放進雲計算這個‘大冰箱’,等待大廚精加工,這就是關鍵的分析環節。當消費者到府點餐時,大廚會根據不同的口味需求端上特色菜,大數據也就落了地。”華為企業雲業務部華東區(鹽城)副總王曉説,華為目前“只做大冰箱”。

  政府數據何時擺上“貨架”

  “曾有許多人問我,能否拿到稅務、工商、民政等部門的大數據?我説很難。”4月16日,2016中國大數據企業大會在鹽城開幕,高峰論壇上,國內首家網際網路綜合數據交易公司——數據堂副總裁肖永紅提起目前政府部門大數據的開放狀態,直指痛點:因部門各自的利益,不要説社會難以獲取相關數據資訊,就是在政府內部,部門墻依然存在,以致于大量數據被割據,無法共用融合,發揮價值。“貨架上沒貨,哪來交易?”肖永紅説,許多地方成立了大數據交易中心,但問題接踵而至,原本通過數據服務産生的政府大數據商品,由於受限無法擺上交易中心的“貨架”。

  政府掌握的大數據,會否向社會開放?SAP大數據分析資深專家陸巍感慨:地方政府建大數據平臺,希望通過有效的數據分析,來更好地服務國計民生和城市治理。“好的資訊運用能讓政府變關門治理為開門治理,但遺憾的是,管理和應用上的缺位,導致大數據能真正落地的並不多,目前還停留在以違章處罰為主的智慧交通應用上。”

  據統計,我國的數據開放,在全球70多個國家中排第35位,其中政府參與的許多數據是零開放。“不會、不敢、不願,沒有專業的開發團隊,又擔心數據的安全,是政府不願公開大數據的主要原因。”北京因特睿軟體有限公司創始人姚偉希望大數據能如人體的血液一樣流動起來:“沒有應用,大數據價值為零。大數據産業同樣也講求供給側改革,對可公開的數據資訊,特別是商業和産業領域的政府數據,社會‘盯得緊’,可供應難跟上。”

  杜躍天也有同感,尋找合適的數據源比較難。“網際網路數據含金量不高,為‘清洗’乾淨通常要一一人工核實。但如果政府能公開可公開數據,將大大減少資源的浪費。”記者了解到,鹽城市正在啟動數據公開工作,市政府資訊資源中心、各部門共用交換平臺正在建設,同時政府資訊資源管理辦法出臺,政府資訊資源目錄的整理也開始“摸家底”。

  企業期待分享大數據紅利

  如何讓奶牛多産奶,日本一家牧場嘗試過很多辦法。困難的是,母牛不生牛犢就不會産奶。牧場上千頭牛,如何才能準確判斷奶牛處在受孕窗口,從而提高牛奶的産出量?牧場將這個棘手的問題交給微軟。微軟用一隻小小的計步器,觀察到母牛“關鍵時刻”走步的頻率與平時不同,於是,他們給每頭母牛做了一隻計步器,分析其每天走步頻率和總數,從而掌握恰當時機讓母牛受孕,不僅提高了牛犢的出生率,牛奶産量也增長32%。

  “擁有活躍的數據,企業就活躍,企業活躍經濟就活躍,如果企業連單據都沒有了,那麼就無生命可言。”微軟首席安全官邵江寧説,企業雖是最小的經濟運作單位,但同樣期待分享大數據帶來的紅利。

  大數據的落地也助力創新創業。今年初,淄博市一位客戶找到華雲數據,為自己即將開張的社區店租一台伺服器,通過數據管理,為周邊幾個小區提供商品和服務。一個店運營成功後,想開連鎖店的他再次到府,加租幾臺伺服器。華雲數據方案總負責人褚遵利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數據成了加速器。對於目標長遠的創業者,傳統做法傾向於自建平臺,為將來三年或更長時期的頂峰發展提供支撐,但都止步于投入大;現在以租代建,投入隨業務量增長而增加,為創業者節省了資金、時間和精力。”

  對企業的運作狀態,政府也可通過大數據反饋的資訊做到“心中有數”。東方通副總裁李曉鋼説,不管是無收入無稅收卻佔有一定資源的僵屍企業,還是難以獲取金融支援的中小企業,大數據融合後,都能實時監測和預警,這相當於為每個企業建立了“活檔案”,政府一看數據,便能作出精準評價。 本報記者 卞小燕

  延伸閱讀

  “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在寧開講

  大數據“過熱”會浪費資源

  當下,大數據在各個領域都是使用頻率很高的熱詞,大數據預測股市、獎項等應用也應運而生。22日起在南京工業大學舉行的中國科學院“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報告會上,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梅宏指出,大數據被炒得過熱,其實很多領域只是穿上大數據的“馬甲”而已。

  “大數據正在引發新一輪資訊化建設熱潮。”梅宏説,通過大數據構建一個數據空間,從樣本到全體、從精確到近似、從因果到關聯度,這個空間裏面有很多規律可循,可以無限逼近我們的現實世界。根據大數據分析,可以對未來有所預見,從而影響政府決策。大數據還會成為促進經濟轉型的一種新的引擎。國外機構估算,大數據産業對GDP的帶動是2%-4%。

  梅宏直言,大數據概念持續升溫,有過熱、炒作之嫌。很多地方“一哄而上”搞大數據,追求時髦,殊不知大數據不可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法寶,更不應該成為各行各業的“馬甲”。真正的大數據應該體現在多源數據的融合,而絕不僅僅是數據的“海量”。事實上,不少地方、行業搞的大數據,只是單一數據的簡單疊加,並不是真正的大數據。有的行業根本不需要大數據分析,也來湊熱鬧。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出現大量超前投資或重復投資,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

  “大數據的價值已被廣泛認知,有些應用很神奇。”梅宏舉例説,谷歌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不僅有實時感知系統,而且還有基於大數據的認知網路。“比如小球滾到路口,根據大數據分析,可能後面還會跟著一個小孩,無人駕駛汽車就會注意避讓。”

  對於當下很火的大數據預測,梅宏表示有一定準確度,但也不能全信。比如大數據預測奧斯卡獎,根據不同維度來進行數據分析,有一定合理性,今年準確率更是高達87%。但是用大數據預測股市卻不能全信,因為這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股民看到大數據分析後有從眾心理,會影響股市的走向。 本報記者 蔣廷玉

  本報通訊員 楊 芳

  延伸閱讀

  專家學者在寧研討大數據

  本報訊 22日,由省産業技術研究院主辦的“第一屆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南京舉行,來自國內外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就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企業運作效率建言獻策。

  隨著大數據時代來臨,大數據已成為戰略資産,成為未來國家和企業競爭、增長的基礎。此次論壇上,政府部門、投資公司以及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針對大數據技術發展趨勢、前瞻性技術與系統平臺、初創型企業培育、風險投資、大數據行業應用等,展開熱烈討論與辨析。專家們還積極為構建整合“政金産學研用”的“江蘇大數據産業創新戰略聯盟”,提出一系列建設性意見。 (吳紅梅)

大數據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紫光股份 80.14 10.01%
2 東軟集團 15.94 10.01%
3 賽為智慧 18.52 9.98%
4 航太資訊 27.13 7.28%
5 天源迪科 17.00 6.25%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天夏智慧 12.58 -5.77%
2 上海鋼聯 74.30 -3.19%
3 美的集團 52.84 -3.10%
4 南威軟體 12.10 -2.97%
5 奧飛數據 75.28 -2.87%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