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製造踩緊升級“油門”

  • 發佈時間:2016-04-20 21:30:41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邱海峰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德勤與美國競爭力委員會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蟬聯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排行榜第一位,其中一項重要的依據是中國創新基礎設施的長遠發展。專家指出,我國製造業規模已居全球首位,是名副其實的製造業大國,但也應看到我國製造業目前面臨的一些挑戰。值得稱讚的是,我國針對各種挑戰已經開始採取針對性措施,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效,而隨著我國製造業不斷加快提質增效,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都將受益。

  4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堅持標準引領,建設製造強國,是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利於改善供給、擴大需求,促進産品産業邁向中高端。“標準是工業實力的象徵,也是引領産業進步的方向。以工業機器人為例,目前我國主要還是引用國外的標準。”清華大學教授賈培發説。

  面對問題,我國給出了應對之策。國務院決定實施《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品質提升規劃》,要求推動在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農業機械、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標準化實現新突破,力爭到2020年使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從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邢厚媛認為,這將有助於裝備製造業的産業升級,並夯實我國在裝備製造業現有的成績,比如,高鐵及醫療器械等一些領域;此外,這將更有利於抓住我國裝備製造業“出海”的機遇。

  我國製造業已經走到了由大變強的拐點,在這一節點上我們仍面臨不少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指出,中國製造業面臨巨大挑戰,應由技術跟隨向自主開發到技術超越轉型升級,由傳統製造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轉型升級,由生産型製造型向生産+服務型轉型升級,從而提高競爭力。“目前,我國已在多方面為推動中國製造走向高端提供支援,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製造業的實力,未來我們還應特別重視創新驅動,加強智慧財産權的保護以及地方政府在創新方面的支援。此外,我們還需要抓住製造業外部的動力源,如推動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改革以帶動城市化發展,進而為工業增長、製造業的突破提供支援。”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小企業與創新創業研究室主任賀俊説。

  中國製造正在加快腳步進入“高端化”軌道。2015年,國務院印發《中國製造2025》,這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這意味著,到2025年,我國綜合指數接近德國、日本實現工業化時的製造強國水準,基本實現工業化,進入世界製造業強國第二方陣。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日前發佈的《中國工業經濟運作年度報告(2015~2016)》指出,我國工業結構不斷優化,傳統行業增速減緩,高技術製造業、高端裝備製造業、消費品製造業等處於擴張狀態,機械電子工業、高技術製造業的投資比重不斷上升,出口産品中機電和高新技術産品的出口增幅顯著,“中國製造”逐漸向“中國質造”轉變。

  中國製造的向好發展對我國經濟的推動作用不言而喻。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指出,我們已經具備一些有優勢産能的中國製造業,同時也具備了技術輸出的能力,所以我們國際合作的形式將從原來的貿易加工産品出口為主,向技術輸出和資本輸出轉變,這種轉變將不斷地拓展中國製造新的市場空間,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我們經濟發展新的動力。“中國製造的提質增效對經濟的推動作用不僅表現在‘量’上,更為重要的是,製造業是承載創新的土壤,研發、科技創新等很多高端要素都發端于製造業,推動中國製造的發展將有利於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整體改善,進而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品質。”賀俊説,此外,我們也應看到中國製造的提質增效還將有助於增加全球經濟的增長需求,帶動世界經濟加快進入復蘇的軌道。

  (摘編自4月1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