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面向中國製造2025:四川工業科技學院深化對德職教合作

  • 發佈時間:2016-04-20 09:34:56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創新德陽”——中國製造2025對話德國工業4.0大會在德陽四川工業科技學院舉行。德國前副總理兼外長約施卡·菲舍爾、萊比錫德工商大會總裁托馬斯·霍夫曼、賀勵仕商務顧問有限公司總裁賀勵平等嘉賓應邀出席,並與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圍繞中德職業教育合作與前景、校企合作等進行會談,深入挖掘雙方在中國製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對接德國工業4.0時的産、學、研合作契機。同時,德國前副總理兼外長約施卡·菲舍爾受聘成為該學院的發展戰略顧問。

  職業教育面向中國製造2025

  “中國製造2025和德國的工業4.0有著很多結合點,比如能源、環保、科技及創新,雙方可以就此著力開展合作。”約施卡·菲舍爾在演講中表示,職業教育也是雙方合作的結合點之一。“德國經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有大量高品質的人才培養及供應,這方面德國有極為豐富的經驗,可以和中國朋友分享。”

  約施卡·菲舍爾認為,企業需要專業人才和合作夥伴,未來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無論是德國還是中國,要在新的工業革命過程中發展和壯大,成為製造業強國、新興工業國,都需要持續提升培養人才的能力。“四川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計劃是一項非常好的方案,將對四川未來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但中國的職業教育現狀仍亟待改善。“過去幾年教育預算支出中,中國職業教育低於國際平均水準1/4。”德國工商大會職業教育總監白麗塔表示,據專家預測,截止到2020年中國專業人才缺口將達到1.49億,僅僅理工科人才就高達927萬,“這將成為工業發展規劃在實施層面的潛在危險。”

  白麗塔建議,中國職業教育發展應通過産業促成現有職業做出改變,或發展新的職業崗位;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並且鼓勵深造;企業培訓師應參與到職業教育中;推廣雙元化的職業培訓。

  根據規劃,中國製造2025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點需求在於,關鍵基礎製造技術領域、高端製造領域、提質降耗技術領域、國際化競爭經營領域和現代製造服務業、技術研發試驗及工程實踐環節中的各類急缺、緊缺人才;更多關注學習能力、技術技能複合應用能力以及協同力、創新力和持續發展力。

  面對中國職業教育的現狀及中國製造2025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四川工業科技學院黨委書記、校長唐健禾表示,學校緊迫感很強,並已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創新。“通過與德國的合作,學校將培養大批實用性人才。”

  與德國職教交流合作入佳境

  據了解,儘管地處西部內陸城市,但依託德陽“重裝之都”的優勢,四川工業科技學院以成德綿經濟帶、成渝經濟區和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對國際化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力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已與德國在職業教育方面進行了交流合作。

  去年3月,四川工業科技學院與德國柏林職業教育集團正式簽訂《中德(四川)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建設框架協議》、《中德汽車學院合作執行協議》,雙方將在汽車專業技術、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技術等多個領域合作,共同培養高技術人才。

  據悉,這是四川省內首個中德職業技能認證培訓中心,引入德國享譽世界的“雙元制”職業教育理念及先進製造、汽車維修、自動化技術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培養具備“德國工業基因”的職業技術人才。其中,德方負責師資、技術、資質認證等智力支援及落實人員赴德培訓、實習的承載企業;中方負責中心基礎設施及設備等硬體配套。培訓學員由德方頒發符合德國行業標準,適用於國內勞動就業市場的職業技能資格證書。

  目前,四川工業科技學院正抓緊與德國柏林職業教育集團聯手打造中德汽車學院。在四川工業科技學院2000多平方米的中德汽車學院實訓中心裏,各型設備有序運作,赴德國培訓回來的教師袁新正在為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大二學生們指導修理汽車,完成作業。“這裡既是教室,也是修理廠。這些正在維修中的車輛都是真實需要維修的社會車輛,並非模擬教具,學生正是在實戰中才能得到培養鍛鍊,成長為應用型人才。”

  “引進德國汽車教學、維修、檢測設備的同時,我們將按德方職業技術標準,培訓、考核和頒發證書。”唐健禾説,目前學校已派出兩批教師赴德參加培訓。其中,5人取得西門子機電一體化項目認證一級證書,3人獲得汽車機電維修師證書。

  兩次赴德學習,學校教師肖紅同時取得了兩個德國方面頒發的職業技能證書,培訓中心成立後,她將擔任培訓師。“未來,學生也能和我一樣。”在她看來,搭建“校中校”平臺,促進雙方汽車專業高技能人才“自由流動”,不僅有利於打響德陽汽車工業職業教育品牌,也將更好地支撐汽車産業發展,注入更強的“德國製造業基因”。

  唐健禾表示,學校還借鑒了萊比錫德工商大會總裁托馬斯·霍夫曼在東莞、揚州所實踐的“校中校”職業教育培訓模式,與寶馬公司聯合開設培訓學院。“經寶馬總公司同意,學校在成都與寶馬汽車培訓學院合作,相關專業的學生經培訓後可直接到寶馬4S店工作。這種模式打破了只靠課堂理論教學的傳統模式,加入很大分量的實際技術技能培訓,學生畢業後能直接上崗。”

  依託中德對話拓展合作

  依託此次中德對話會,德陽與德國將重點在智慧製造、工業機器人、燃機與航空裝備、軌道交通、節能環保與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開展技術交流、技術攻關、項目合作,推動産業共同發展,實現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有效對接。

  “這都將為學校與德國的交流合作帶來新契機。”唐健禾表示,學校將著力加強與德方的交流合作,借鑒德國企業實訓老師培養經驗,開展中德職業教育企業實訓老師資格標準研究和培養培訓合作,進一步選派老師到德國高校和企業學習先進的理念知識和技能技術,選拔優秀學生到德國高校和企業進行實習、培訓和修讀更高學位。

  “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模式非常成功,其企業和産業的高水準表現足以證明這點。”唐健禾説,學院要深入推廣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成功方法,培養高技能職業技術人才,更好地服務地方産業轉型升級發展和企業用工需求;同時,也採用“三元制”職業教育培訓模式,讓學生在接受學校專業教育的同時,每年安排一定時間到企業培訓中心接受集中培訓。

  唐健禾還表示,學院將不斷加強與德國相關企業的深度交流與合作。在深入研究行業企業需求變化、産業結構調整與職業教育相關關係的基礎上,應徵開展中德兩國行業協會間的職業教育合作,推進職業教育相關資格證書的互認,努力把雙方合作所取得的成果,予以廣泛推介。

  “我們也要在中德職業教育層面廣泛開展‘網際網路+’的應用研究。”唐健禾説,學校將引進德國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和遠端教學資源用於培訓中,積極建立“四川工業科技學院中德汽車學院”官方網站,並以此為基礎逐步建成德國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展示、開發、推廣的綜合性服務平臺。

  同時,隨著德陽被國家確定為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成德同城化的推進,將探索創新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新機制,深化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把培育智慧製造高技能人才為主的職業教育打造成引領西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名片。

  唐健禾表示,學校已牽頭建立了由100余家單位和企業組成的四川現代服務職業教育聯盟,深入探索訂單班項目、定向班項目、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等教學改革項目,對接地方高新技術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開展有創意、有創新價值、有産業化前景的科學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發明創造,培養社會急需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教育就是培養人才,就是要為人類服務,就是要使世界更美好。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將以擔當社會責任的教育,培養有社會責任的人才;以擔當人類責任的教育,培養有人類責任感的人才。”唐健禾表示,學校將這些契機,推動學校實現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應用型大學、構建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高地的遠景和目標。

  (圖)四川工業科技學院黨委書記、校長唐健禾為德國前副總理兼外長約施卡·菲舍爾頒發“發展戰略顧問聘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